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7 16:00:37

大家选选你心中的“满族精神”所在

大家选选,看看选出的前三位是什么。我没列举的,大家可以补充。希望大家多多参与。

Namutu 发表于 2012-5-17 16:09:18

每一个民族宣传词儿都是勤劳勇敢 热情善良之类的~ 没啥实际意义~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7 16:15:21

Namutu 发表于 2012-5-17 16: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一个民族宣传词儿都是勤劳勇敢 热情善良之类的~ 没啥实际意义~

我感觉满族精神还是有自身的特点的,也许还有一些要素我没想到,或许哪天发起个满族民族符号之类的讨论,我想通过这样的活动,一是活跃一下气氛,二是让族胞们提振下精神。

Namutu 发表于 2012-5-17 16:44:03

月窗斋主人 发表于 2012-5-17 16: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感觉满族精神还是有自身的特点的,也许还有一些要素我没想到,或许哪天发起个满族民族符号之类的讨论, ...

恩恩。弄弄是可以的。就是这些词太笼统。这些优点明明满族全都有嘛。

古月№金樽 发表于 2012-5-17 16:51:54

Namutu 发表于 2012-5-17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恩。弄弄是可以的。就是这些词太笼统。这些优点明明满族全都有嘛。

我觉得应该明确现阶段我们满族同胞的信仰

childez 发表于 2012-5-17 17:31:43

我坚信我是满洲人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0:57:32

Namutu 发表于 2012-5-17 16: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恩恩。弄弄是可以的。就是这些词太笼统。这些优点明明满族全都有嘛。

其实还是有差别的,记得以前俄罗斯一个艺术访问团来中国,中国接待人员在欢迎致辞时用了“勤劳智慧”一词,结果俄罗斯方直接当场纠正说:“我们确实很智慧,不过并不勤劳……”,这句话让中方很尴尬。

我的内人小时候有的时候会随声附和她的同伴去挖苦汉人,结果他的爸爸批评她:“你没有资格去骂汉人,汉人至少比我们勤劳……”。我觉得这不是巧合,因为我许多哈萨克兄弟也曾经对我说过,其父母在像他们第一次介绍汉人时,都会提到“他们非常勤劳,具有优异的耐性”一类的话语,可见这种品质在当地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观察历史上“尚未同化的”满族人的精神,我推崇的书籍有:金启琮的《北京郊区的满族》、《京旗的满族》和《府邸世家的满族》,希洛克格洛夫的《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以及《满族的社会组织》,路康乐的《满与汉》,罗友枝的《清代宫廷社会史》,另外还有早期俄罗斯帝国外交官的《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这些书对满族的介绍可谓直言不讳,有些甚至来自对原生态的满族社区的直接观察,看到这些描述,你能够将满族从那些“勤劳勇敢、能歌善舞”这种旅游小册子式的套话中脱离出来,看到一个完整的满族,一个跟任何民族都不同的满族。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0:58:53

本帖最后由 虎尔哈图 于 2012-5-17 21:14 编辑

满族的精神特质有哪些呢?通过对这些书的总结,我的理解是:

1,争强好胜,力争上游。有的时候我会注意到,清代旗营社会里,尤其是京郊外三营,当中的旗人的进取心丝毫不亚于日本,身处日本社会,大家经常会自发地开展一些实务上的比赛,战书一下,再好的朋友也不会示弱,并且将其视为一种愉悦身心的活动,外三营旗营社会也经常如此(因此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慈禧太后设置在颐和园内的满族秘密海军基地——昆明湖水师学堂,只招收外三营子弟,因为这样的社会太适合培育海军这种贵族兵种了),无论是在校场上的比武,还是平日男女间打架,甚至是青年人一起吃油条,都洋溢着一种不服输、不服软、不信邪的精神。此外,学习《清文指要》这样的满语教材的课文,我们也能感受到清代旗人师傅在教授满语时很注重培养学生一种敢于赶超优等生的精神。
   
前人总结八旗风气时,经常会谈到旗人耽于犬马游乐。八旗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此确实是难脱其咎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相反地来思考:为什么旗人社会能够诞生出这么多的文化、曲艺大师呢?无论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还是相声、京剧、评书和大鼓,乃至放鸽子、玩鹰,为什么我们在这里面都能看到许多优秀的旗人艺术家呢?而且,同样的从业人员里,汉族的大家、大师恐怕只占所有汉族从业者的一小部分,而满族从业者,几乎看不到里面有混饭吃的,只要一入行,几乎就必须要出类拔萃一般。对此我个人认为,这与满族社会历史上与生俱来的争强好胜之心是分不开的,满族人做一样事情,通常会做一行精通一样,即使旗人兵丁在落魄时拉洋车、糊风筝、捏泥人,也要垄断一方市场,也要成为行业的翘楚,甚至将其变成一门糊口的手艺变成一种艺术和文化。此外,史禄国曾总结到,许多北方通古斯民族都有一种共性:对美好事物的极端追求。驯鹿鄂温克人
即使在生活最艰难的时候,也会注意把营地设置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走出帐篷,眼前的风景一定要形成一幅构图和谐的图画,而在购买俄罗斯商品的时候,他们只买最好的和最珍贵的,并且为此从不吝啬价钱。作为南方通古斯民族的满族是否有这样的共性我不敢断言,但想必满族人在这方面会做的更好。

应该注意到,这种精神与满族人的另两种品质——尊崇礼法,以及耿直不阿——是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满族素有“满洲礼大”一说,这种对礼法的尊崇甚至给素来自诩为“礼仪之邦、衣冠华夏”的汉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个人认为满族对礼法的推崇的源头来自民族性格中的极端的自尊心(这与日本人也有相同之处,不同的在于日本人的自尊心通常会发展成近乎强迫症的“自耻”,而满族人的自尊心通常或者发展成健康和乐观的大气与自满,或者发展成病态的虚荣心和狂妄自大。这一点,无论是清代的汉族,还是史禄国笔下的北方通古斯民族,对此都有感触),因此,有时候,即使一个满族人自知不如人,在竞争中也会出于“面子”和“虚荣”而强行参与,此外,知道这一点,我们也就理解了老舍笔下的“有钱人真讲究,没钱人穷讲究”。但另一方面,这种“虚荣”通常又与看似矛盾的“淳朴、耿直”融为一体,因此,虽然满族的礼数远远多于汉人,但丝毫感觉不到里面有什么虚伪造作的心眼,经常发生的竞争,也因此而显得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两人一起去打架,赢的人会背输的人回家,而那些因八旗制度而衍生出来的“游侠”或者“混混”,一旦被对手击败,通常也愿赌服输,服从对方的安排。总之,满族社会的竞争还是相对比较强调规则与秩序的。

这种精神在汉家社会当中既不常见,也不受推崇。我们汉家对礼的推崇侧重点与满洲人不同,我们更侧重于在激烈的多重博弈之后退而求其次地维系一种均衡的人际秩序,因此,一方面,我们汉家不喜欢挑战权威、打破均衡,用古语说就是“不敢言天下先”,我们这个民族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只在被动的局面下参加竞争,并且很强调互相的礼让和谦恭,即使是赢的人,也会礼貌地拱手致谢“承让”或者“侥幸”,他会为了不过分刺激对手、避免树敌太多而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另一方面,由于汉家对礼法的尊崇是出于对“暂时的均衡状态”的维持而非出于个人尊严,因此较之满族,汉族经常会被斥为“不守规矩、不讲套路”,人们总是想去在背地里钻空子,以在维持集体的均势时以另一种合法的方式实现更多的个人利益,这些在旗营社会里可能是被视为胜之不武的猥琐行为。

鷹擊長空 发表于 2012-5-17 21:31:45

childez 发表于 2012-5-17 17:31 http://www.manjura.net/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坚信我是满洲人

我坚信我们是满洲人~哈哈~

鷹擊長空 发表于 2012-5-17 21:33:09

manju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2:18:11

满族精神的第二个特性,我总结的是:倔强、血性,乃至近乎悲壮的刻板。

满族人的倔强、认死理是出了名气的,即使是在当代的东北满族社会,尤其是在更纯正的农村,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一点。旗营社会广为流传的游侠阿里玛的故事中,阿里玛在被判处死刑、拉赴刑场时,他在刑车上用脚蹬住城门,无论如何也不让人把他拉到汉人居民区里行刑,怕的就是让被征服民族去羞辱像他这样的英雄豪杰。我们即使用耳朵听,也能感受到这堂堂七尺男儿穿越三百年的方刚血气的冲击。

金启琮还曾回忆道,他儿时听到佐领里的公务人员在攀谈聊天时,话题几乎永远都是“谁家的孩子死在了何方的前线上”,并且,话锋之中毫无任何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阵亡者的惋惜,更多的是一种不露锋芒的自豪,仿佛旗人的荣耀莫过于此、理当如此,而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并非依靠后天外人的灌输,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感情,我感觉,用“视死如归”来形容都是苍白的,在汉语的词语里似乎找不到与这种情感相对应的词。与此对应的是,在我的记忆里,金启琮也提到,在旗营社会里,人们通常对如今被视为满族文学代表作的《红楼梦》不感兴趣,大家谈论的更多的是游侠、勇士和豪强的传记,推崇的都是那些“不安定的人”。当时的满族平民大多不爱读书,书架上摆的除了学校的满汉语教材,就是这些有关行侠仗义的通俗读物,以此改编的戏剧在旗营社会里也极为流行,而汉家社会的戏剧反倒无人问津。旗营社会里,大家共同尊敬的人,一个是作为军神的关云长,再一个就是很符合满族人英雄主义情节的赵子龙。旗营流行的一首军歌,开头就是“君不见,赵子龙,长坂坡上逞英雄……”。

由于有这种正气,满族社会是非常讲究秩序的。金启琮提到,旗营社会通常只与齐人和晋人交往,其中齐人作战勇猛,性格耿直,被满族人视为汉族里的同道中人,通常被满族人聘请为汉语教师,哪怕齐人事实上并不善于文化工作。齐人教师惩罚儿童的方式是在中午放学时让他端着满满的一晚上回家吃饭,返校时再端着水回来,不许撒一滴,而旗人儿童既不会中途把水倒掉,齐人教师也相信他们不会把水倒掉。而晋人的特点是诚实守信,与恪守规矩的满族人能够比邻而居。旗人与旗营里的晋商在交易时通常赊账,每一家在商店的墙上画上负债数额,到了发钱粮银子时在还钱并抹掉粉笔字迹,期间,晋商不会多画一笔,而旗人也不会偷偷抹掉一笔。

与之关联的则是旗人的保守。由于八旗制度的影响,旗人除了当兵之外大多不善于其他生存技艺,因此,在国家财政捉襟见肘时,只要八旗制度没有崩溃,旗人通常宁可继续当兵吃死军饷,也很少有人(但不是没有)尝试着依靠农业或工商业自力更生,人们对政府为旗人生计兴办的福利产业也冷眼视之。无论是《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里的新疆社会,还是《满族的社会组织》里的东北社会,满族都是当地最贫穷的民族。最值得深思的是,《长城外的中国西部地区》记录到,当时有一个年久失修的满族旗营,城墙都已经倒塌,只剩下一座城门,每天晚上到了军队规定的关城门的时间,村民都要按时去封锁城门,而丝毫不考虑这么做既滑稽又毫无意义。从中我们到底是应该为满族人对规矩的恪守和执着而感动呢,还是为满族人的泥古不化而扼腕叹息呢,此间的心酸恐怕只有读者自己清楚。

许多人对辛亥国变时满族遭遇的报复而耿耿于怀,我同样为此感到遗憾,但是要想对此有更宏观的认识,我认为路康乐的《满与汉》这本书二十年后都是无法绕过去的,在这本书中路康乐提到,从百日维新开始,不说出于维护巨大的既得利益而消极应对改革的皇族,几乎二十年间,那些已经没有多少既得利益可以维持的普通满族人在面临许多次变革八旗制度的机会时,其拒绝配合的态度也让许多政府令即使在最无足轻重的问题上也逐渐成为一纸空文,这种保守的、出于民族主义情绪的抵制,客观上使满汉旗民之间的缓冲区间一点点地缩短,直至丧失殆尽,并把原先大部分倾向于改良的、本应是满族人的同盟者的汉家,因为这种罔顾国家利益的不合作态度而被迫倒向满汉平民原先共同的对立面——革命党人。

Namutu 发表于 2012-5-17 22:43:01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满族精神的第二个特性,我总结的是:倔强、血性,乃至近乎悲壮的刻板。

满族人的倔强、认死理是出了名气的 ...

这些东西挖掘挖掘写个小说不错~哈哈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2:58:43

本帖最后由 虎尔哈图 于 2012-5-17 23:01 编辑

顺便感慨一下:吾人迄今致力于满语的复兴大计已经有五年了,虽然自己的满语技能进步幅度一直缓慢,但仍然决心将其作为奋斗一生的使命,这并非出自我对满族或者满族文化的推崇与热爱,相反,我一直在即使是最亲密的满语同道者的面前也从不讳言,我并不喜欢满族人(最大的原因就是我不适应满族人有史以来就一直没有消磨掉的刻板与刚愎),也没觉得满族文化有多么吸引人的地方(因为身处关外之国,满族文化本身就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自然不会像一个外人那样,用猎奇的眼光去看待一种沁入我骨髓的东西),更不喜欢清朝历史,我所致力的是身体力行地践行我所信仰的大道——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是自由的,它应该以独立的姿态和自信的精神去生活,每一个民族都不需要仰人鼻息,都不需要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都不需要按照别人的意趣来改变自己。因此,每一个民族都应该尊重、也让别人去尊重、同时也尊重自己的和别人的与生俱来、不言而喻的天赋人权,这其中就包括对因为人为因素而中断甚久的语言和民族意志的恢复。因此我始终认为,一个关东人可以通过学习满语来了解自己的邻居和自己的土地,而一个满族人更应该通过学习满语来恢复自我,这种自我不是通过观看肤浅的文艺作品而刻画的,也不是通过在狭隘民族主义的驱使下通过对假想敌对民族的攀比而改造的,这些都只是在恢复“外人视角下的自己”或者“自己臆造出来的自己”。对自身独立性的恢复,学习满语是最直接的途径,譬如,通过学习《清文指要》这样的教材(这简直是我心中的天下第一奇教材),满族人可以最直观地感受到“满族到底是个怎样的民族”——至少,这是一个坦率和诚恳的民族,他会在自己的语文教材里直言不讳地披露满族社会面临的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国语废弛、学生学习满语滥竽充数,以及功勋意识丧失,学生沉迷于“弹琵琶”等浮夸的技艺。这种坦率,我想,即使是当代,许多国家都是做不到的。

更重要的是,学习满语可以领悟到满语这门独立的语言的独有的气质和灵魂,进而打开通往满族的气质和灵魂的大门。满语的气质和灵魂是什么呢?我五年来结交许多满语圈的先进,但无一人如刘达刘使君所总结的精准和透彻——通过多变的“虚字”(包括动词黏着后缀、助动词、副动词以及一些连词。对它们的重视,没有什么书比《清文虚字指南编》做的更好了,但它尚未将其提高到民族主义的高度和境界)以最简洁明快的、最干净利落的语法结构和最铿锵有力的语音去表达所述内容。我想,一个用这样的语言去说话的人,他一定比任何人都更接近于“原原本本的满族人”了吧!不说这样的人能够如何像极端民族主义者幻想的那样“重振河山”,至少,他在当代社会里,会是一个让人尊敬、乐于与之交往的人。而如果能参与到恢复这样的文明的事业,不谈成败,至少也是一种激动人心的人生经历啊!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8 10:38:34

古月№金樽 发表于 2012-5-17 16: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应该明确现阶段我们满族同胞的信仰

信仰这东西不好统一,满族本身就是个兼容并包的民族,从萨满、到喇嘛、到佛、道、儒,其实只要是做到热爱满族就好了。

我自己的看法是,假如真要以信仰统一一下族胞,最好还是萨满,因为这宗教很“满族”。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8 10:46:08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0: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满族的精神特质有哪些呢?通过对这些书的总结,我的理解是:

1,争强好胜,力争上游。有的时候我会注意到 ...

您一定读书很多,并有自己的见解,您的理论真的很通透。很同意您的观点。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8 10:58:59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满族精神的第二个特性,我总结的是:倔强、血性,乃至近乎悲壮的刻板。

满族人的倔强、认死理是出了名气的 ...

我昨天刚看完金启孮先生的《北京的满族》,确实知道了不少以前不了解的事情,纠正了教科书和一些著作对满族的曲解,心中有很多感动。您的分析很客观,不避讳,确实,满族在认识自身宝贵精神之外,也要自我批评。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8 11:02:26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7 22: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顺便感慨一下:吾人迄今致力于满语的复兴大计已经有五年了,虽然自己的满语技能进步幅度一直缓慢,但仍然决 ...

您文笔不错!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8 11:17:13

月窗斋主人 发表于 2012-5-18 11: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您文笔不错!

谢谢你的支持。我昨晚又重新整理了一下,把这几段话编辑成一篇文章,发在论坛和校内里。由于在论坛发日记过了时限就不能更改,因此校内的日记算是最正式的吧,在那里我又加上了几段,比如,清代外三营旗人不喜欢看红楼梦,不喜欢“半男不女的贾宝玉”,但是在他们的民间口头传说里,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非但不是文弱清新的形象,反而是一个打抱不平、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全知全能的硬汉,他可以打着治病的名义脚踢恃强凌下的副都统,为民伸张正义,也可以教授贫民以捕鹰粘鸟的渔猎技艺,俨然是东北说部里的“莫日根”的形象,而且多次在公开场合对抗政府,用清水和风筝戏弄佐领,简直就是旗营口头传说里对抗王命的游侠和“混混”。

此外,我们知道老式满族人崇拜关云长,崇拜赵子龙,但没听说过他们像汉族人那样有诸葛亮崇拜的现象,尽管三个人在汉族民间信仰里都是忠义的化身。甚至我倾向于认为当时的满族人崇拜这些武将,并不是像汉族人那样更尊敬他们的忠义,而是在尊敬他们的万夫不当之勇。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5-18 11:28:12

虎尔哈图 发表于 2012-5-18 11: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你的支持。我昨晚又重新整理了一下,把这几段话编辑成一篇文章,发在论坛和校内里。由于在论坛发日记 ...

谢谢您了,通过您的文章,更加认识了自己的民族,也对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

古月№金樽 发表于 2012-5-18 13:16:37

月窗斋主人 发表于 2012-5-18 11:2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谢谢您了,通过您的文章,更加认识了自己的民族,也对自己的民族更加热爱。 ...

其实之前我们了解到的多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我们对那段历史没有真正的认识。实际上满族同胞,不是只会提笼架鸟,不然不会建立那么大的疆土。满族精神fede fede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大家选选你心中的“满族精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