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ldez 发表于 2012-7-3 14:02:09

吴家败佚事

    我家乡满族人多,北京移民多,八旗子弟亦多,脾气秉性很象今天的“老北京”:豪迈,任性,瞧不起小官吏。

    当年,“山炮司令部”官员出行,其他县市都在境上迎候,摄影的、摄像的,地方主要官员和车队,闹哄哄的很有些热情和气派。惟有我家乡的官员在“衙门”内恭候,会见时也很少排场。“总司令”尚未在意,势力小人借机整事儿,说我家乡太“潇洒”。终于,有一天,总司令发了脾气,用一系列事实和排比句,叱责县委书记一大堆“潇洒”。县委书记莫名其妙,跟班的一阵阵怪笑,十分快意。

    县委书记虽知道这不是好话,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事后私下问什么是潇洒?一个颇有文化的大官说:“潇洒,就是牛屄的意思!”

    从此,家乡人不再潇洒。

    其实,能“潇洒”需要本钱,有时还需要文化。有些人想“潇洒”,却决然“潇洒”不起来。有民谣儿说:双城人有才(气),巴彦人会来(事)。双城,就是我的家乡。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我家乡的八旗子弟。其中,有许多“潇洒”人物。一般的不说,只说边缘人中的败家子,足可见其一斑。这个人叫“吴家败”。

    吴家败,是前将军府丰绅的嫡系子孙,满族老姓乌扎拉氏,老辈子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甲午海战失败,丰绅率本部从今天的南京入卫京师,为老干娘慈禧太后把守过通州门户,以防日寇入侵。据说,日酋听说到常胜将军丰绅的威名,吓成缩头乌龟,因此,被朝廷特别赏赐可以在紫禁城里骑马,并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当然,紫禁城骑马,仅是个荣誉,他老人家再“潇洒”,是断不会在紫禁城里骑马瞎溜达的。

    吴家败出生在民国,也就作不成世袭罔替的爷了。但是,他聪明有才气,又是个帅哥,书读到了燕京大学,很是为吴家争光。可是,问题也就来了,帅哥在京城学起了“新派”,与师大女学生谈起了自由恋爱。

    他的老子吴老太爷非常正统,闻知勃然,逼儿子听从媒妁之言,回双城堡找了个门当户对的女子。吴家与大户于家(伪满洲国大臣于琛徵)是宗亲。吴家败自然要反抗,与父亲进行了坚苦卓绝的谈判和抗争,但老子决不肯让半步,吴家败无奈,说:“我回家可以,但是,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什么条件?”“败家!”吴老太爷哈哈大笑:我这么大的家业,你能败得了?!

    当时,吴家的产业,从双城置办到京城,家人坐马车进京,一路上“水,不喝别人家井的”、“屎不拉别人地里”。这个说法,在自然经济时代比什么都“潇洒”!

    从此,吴家败成了“啃老族”并开始败家。毕竟是读过大书、见过世面的人,败家也应不同凡响。

    一天,吴家败溜达在街头,看见一老者挑一担油灯罩吆喝着卖。便招手让他过来,拿一个细细端详,卖呆的人见了,知道他又要起“腰蛾子”,都凑了过去等着热闹。只听“啪”的一声,吴家败把灯罩给摔了,然后京腔京韵说:“好脆的声儿!”老者一见,连忙阻拦:“这位爷,我是小本生意,可摔不起……”吴家败笑了,说:“爷我就喜欢听这个脆声儿,你老数着数,数多少,爷给你多少。”卖呆的人立刻起哄:“吴大爷有的是钱,少不了你一个大子儿。”于是,一阵“脆”声,花掉许多的“大子儿”。吴老太爷听了,哈哈一笑:“他怎么没把灯罩厂给砸了!”

    吴家败好美食,天天吃馆子。大家都知道他吃馆子也有脾气:第一,不挂四个幌儿的,不去;第二,没生猛海鲜的,不去;第三,没女招待的,不去。

    一次下馆子,他要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提起筷子,皱起了眉头,阴阳怪气地说:“怎么没处下筷啊?”漂亮的女招待急忙笑脸伺候,跑堂的不迭声地陪着不是,后灶的大厨也出来做自我批评。吴家败指手画脚,大讲京城里名厨子的烹调技术。跑堂的会听,说:“吴大爷,您老露一手?让小的们开开眼?”吴家败摇头晃脑,说:“可以。”跑堂的应声高喊:“后灶伺候着咧!”于是,改刀的改刀,置办东西的置办东西。随着一阵阵喝彩声,一桌酒菜上来了。但是,谁来吃?自然是街头门口卖呆人。卖呆人风卷残云,吴家败喜滋滋地在一旁欣赏,女招待说:“别吃个老母猪猪不抬头啊,给吴大爷报声好。”“好!好!好!”吴家败满意了,他一口没吃,大大方方地掏出了两份钱付帐,自然少不得赏女招待、跑堂、灶上伺候他的人了。“谢赏了!”众人山呼,“不谢。”吴家败空着瘪肚子回家了。吴老太爷坐在厅堂上撇嘴:不怎么着!

    几年后,吴老太爷去世了,所遗家业依然富可敌国。临死前,老太爷讥笑儿子败家:九牛一毛耳!

    吴老太爷一生有韬略,早就在冯记寿材店给自己备下了一口薄棺材,入殓时特意叫来当地有名的盗墓贼马六子,让他亲眼看看里面的陪葬——一盏非常普通的粗瓷长明灯。马六子知道吴老太爷的意思,感叹老人家知生知死。

    吴老太爷一死,吴家败放开了手脚,玩起了“败家赌”。什么是“败家赌”?就是拿房地契和店铺赌博,本来可以卖10万大洋的店铺,在赌场上顶2万的账,赌到解放前夕,只剩下自己住的五进深大宅院了。

    数九隆冬,家无烧柴。他扒房子,顺下的瓦贱卖了,拆下的砖也贱卖了,留下五檩五桕的房架和一个节子没有的红松板,劈了当烧柴。拆房人可惜,央求把房子买了,白送给他烧柴。吴家败笑而言曰:“那哪成啊,哪找这样干爽顺溜的拌子!”

    传说,他家的青砖每块里面包着一个“袁大头”。可家还是败得一贫如洗,最后居然把老婆卖到了妓院。

    解放了,划成分,给他定个“城市贫民”,成了光荣的无产阶级。那些发败家财的人家,都成了斗争对象,走死逃亡,累及子孙。

    人们念也着吴家败的好,他在阔气的时候,每逢年终,冯记寿材店都要来结几口棺材帐。他家没死人,但只要穷苦人家的孝子跪上一跪,吴家败必送口薄皮棺材,这是他唯一的德行。

    十年动乱,吴家败被红卫兵抓了牛鬼蛇神,吃了不少的苦,却没把他弄死。粉碎四人帮后,老先生又硬朗朗地走在了大街上。几年前,吴家败寿终正寝了,最后一句话忒得意:“见我先人去了喽——”

Namutu 发表于 2012-9-3 08:28:40

这都是哪儿弄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家败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