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靰鞡草
儿时,家乡最热闹处是庙头。依稀记得有一趟街,专门卖靰鞡和靰鞡草。靰鞡是满族最传统的鞋,据说受过皇封,因此,卖靰鞡的,都在店铺里。卖靰鞡草的则席地而坐,挥舞着木榔头,把靰鞡草砸得又细又软,然后,摆在一旁,象女人修长的发丝,吸引买主。靰鞡草,其实是一种莎草,生长在东北,长白山的最好。民谣说:“东北三件宝,人参、貂皮、靰鞡草。”人参、貂皮,是富人的宝,靰鞡草,是老百姓冬季须臾不可离开的宝。那时候的冬季,寒冷异常,老百姓出门,脚丫取暖完全靠它。一是价钱少,二是暖如皮毛,三是更换了不可惜。只是味道差了些。
爷爷喜欢用靰鞡草垫鞋,一直用到老。那是一道永远不再的风景线:严寒中,一溜的人,一样的榔头,砸着一样的草,有节奏的嘭嘭声,从远古响来。我有幸听到了最后的绝响。
“任他冰雪侵鞋冷,别处阳春与脚随。”一个文人摇头晃脑地为靰鞡草吟唱,把文字留在史籍中。
庙头的靰鞡鞋铺,都是清一色的老作坊,多是父业子承。在乡下,听艾娘唱过一个谣儿:
小孩小孩你别笑,破个谜你不知道,什么解下它不走,绳子一绑就跑了?
谜底就是靰鞡。靰鞡草是它的配套产品。
关于靰鞡,有个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视察吉林乌拉,见老百姓脚上用一块动物皮做的鞋,觉得独特,欣然命名为“乌拉鞋”,意思是吉林乌拉地方特有的鞋。以这种鞋是皮革所制,所以就写作“靰鞡”。
靰鞡制作十分讲究,一张牛皮只能出四五双,其中最好的是二排靰鞡,叫“十字花骨”。
最奇怪的是靰鞡鞋铺供奉的祖师爷,居然是遭到膑刑的大军事家孙膑!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明白。
靰鞡一般是八到十个褶。因此,东北歇后语有:“穿靰鞡进屋——先进者(褶)。
想采纳其中靰鞡草鞋的满族元素内容,希望楼主同意! 王爽 发表于 2012-7-7 12: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采纳其中靰鞡草鞋的满族元素内容,希望楼主同意!
准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