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民族乡续写新篇章
2004年5月,本报刊发了《“三合现象”的启示》一文,展现了吉林省民族乡镇典型代表——东丰县三合满族朝鲜族乡发展特色经济,狠抓招商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走出了一条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途径。8年过去了,如今的三合乡怎样了——成立于1996年2月的东丰县三合满族朝鲜族乡,是吉林省辽源地区唯一的民族乡。多年来,这个乡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全乡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一手抓发展,一手抓团结,实现了全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凝聚民族工作合力
“作为民族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是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三合乡党委书记、乡长刘宝仁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为专门研究民族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乡里坚持定期召开会议,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全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每个村安排一名民族工作联络员,负责了解和协调工作,及时反馈少数民族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建立民族团结工作责任制,把民族工作开展情况作为乡村两级干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了责任明确、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乡里积极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进入乡机关、村委会工作,支持民族乡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举办培训班、基层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强他们抓团结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本领。目前,该乡23名在编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有10名;6名乡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有2名。
形成团结发展共识
坚持经常性教育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宣传与特色宣传相结合,三合乡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三合乡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掌握、熟悉、遵守民族政策,作为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党委学习计划和机关干部政治学习计划,采取专题辅导、座谈交流、印发学习材料等方式,积极组织开展集中培训学习,教育引导全乡干部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带头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把每年的5月份确定为全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月,积极在全乡范围内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联欢晚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朝鲜族老年秧歌会演、农家书屋读书演讲等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使民族团结观念深深扎根于各族群众心中。
积极拓宽致富渠道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坚持拼搏奋斗的三合人多年来在实践中取得的共识。
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的同时,全乡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为重点,在少数民族人口聚居的村、组,大打绿色种植牌、精品养殖牌、劳务经济牌、民俗旅游牌,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抓住建设省优质粮核心区的契机,推广了12项农业新技术。依托金城谷物、唐豆豆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绿色水稻1800公顷,特种粘甜玉米500公顷,温室大棚100栋,保护地蔬菜200公顷。新建了11个牧业小区,扶持鹏翔牧业公司投资建设了国家级标准化肉鸡养殖园区5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业。2011年,全乡养殖肉鸡1400万只、猪1.6万头、梅花鹿4000头,养殖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30%。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推动劳务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全乡朝鲜族群众出国劳务320余人,占全乡朝鲜族人口的34%,创收达2200余万元。此外,深入挖掘特色浓郁的满族、朝鲜族人文环境,开发形式多样的特色旅游项目,旅游业已成为少数民族群众增收的重要渠道。
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乡里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了,就要让包括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全乡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刘宝仁说。
坚持把维护少数民族群众切身利益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乡文化活动室;投入资金2万元,成立三合乡朝鲜族老年协会、老年体育协会,无偿给老年协会划拨2公顷耕地,为协会正常开展活动提供经费保障;自筹资金5万元并协调省民委资金20万元,为鲜明村打深井,安装自来水,解决了多年来困扰村民的饮水难题;投资70余万元新建的义合村水泥桥和村支部活动室已建成;乡中学新建两栋教学楼,乡敬老院重新翻建,三合乡卫生院新楼正式投入使用。去年,吉林省民委投入50万元民族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该乡村级公益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经过不断努力,2011年,三合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6亿元,财税收入实现350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8651元,续写了“三合现象”新的篇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