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utu 发表于 2012-9-9 10:20:36

老资料记录沈阳故宫80年历程 曾被瓜分成"大杂院"


    10月30日,收藏家、近现代史学者詹洪阁先生,拿出《北京画报》、老照片、首批门票等珍贵藏品,这些藏品见证了沈阳故宫博物院风雨80年的坎坷历程。    建馆艰难陈列布局    詹洪阁先生珍藏的《北京画报》,于1929年6月8日出版。该报刊登沈阳故宫博物院前身、“东三省博物馆”首任馆长金梁先生的文章《东三省博物馆古物陈列册叙》。    据史料记载,金梁先生为满族瓜尔佳氏人,他曾建议筹办博物馆,取名为“皇室博物馆”,但没得到当局批准,仍名为“东三省博物馆”。据记载,“东三省博物馆”筹备之初,展品匮乏。当时的陈列“略分六类:崇政殿旧为朝贺之所,则陈銮驾。清宁宫旧为祭神之所,则列祭器。永福宫陈乐器,衍庆宫陈杂品,关雎宫陈文苑,麟趾宫陈武备,历代帝王画像分悬于壁,各标签号,加以说明,即此册所录是焉。余物仍存各库。敬典阁之玉牒,崇谟阁之实录,亦仍旧贯。其书库所留殿板书籍,当与文溯阁四库全书,合设藏书楼,并属于博物馆。”    皇家宫苑成为杂院    据詹洪阁先生珍藏的史料记载,1926年,在沈阳故宫设立“东三省博物馆”,并成立“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当时,沈阳故宫已面目全非:敬典阁、崇谟阁早由政府接收;大政殿被奉天无线电台长期占用;大清门、南朝房区被东北长途电话局占用;颐和殿等处为奉天法学研究会会址;崇政殿、迪光殿则为兵营;文溯阁一路原有驻军,迁走后被奉天教育会占据。上述占有者对古建筑粗暴使用,内部原装修基本拆除,为复原陈列带来极大困难。    “东三省博物馆筹办处”成立后,立即裱糊各宫室,油饰、改建门窗、隔扇,作为陈列室。当时的藏品来源仅限于征集、馈赠、复制,且征集费用短缺,致使陈列品严重不足。当时请来归国女画家杨令茀女士,赴北京故宫临摹历代帝王像,画成96幅,以济陈列之需。    1928年5月5日,当时的“东三省博物馆”向社会开放,展出历代帝王像,为时6天,观众达10余万人次,在沈阳引起轰动。这是沈阳故宫建成300多年以来,首次撩开神秘的面纱,从皇宫深苑转变成为公共机构。    时局动荡筹备三年    当时,东北政局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直接殃及沈阳故宫,部分馆舍被占据,迫使沈阳故宫的博物馆业务陷于停顿,“东三省博物馆”首次展览不得不中断。    1928年冬天,在张学良将军支持下,奉系军队从沈阳故宫撤出,同时决定对“东三省博物馆”进行扩充。1929年4月5日,沈阳故宫正式开放,又恢复了“东三省博物馆”旧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沈阳故宫再次遭受厄运。1932年,将“东三省博物馆”改为伪“奉天故宫博物馆”。沈阳故宫七间楼、文溯阁、敬典阁、崇谟阁各处藏书,被送往伪国立奉天图书馆。1936年6月该馆关闭后,该馆所藏历史、艺术、金石等文物,被运到伪国立博物馆。当时,沈阳故宫藏品仅剩区区324件。    抗战胜利后,沈阳故宫拨给“省立民众教育馆”作为馆舍。1947年,成立了“国立沈阳博物院筹备委员会”,将沈阳博物馆与沈阳图书馆合并,馆址设于沈阳故宫,成为自1925年以来,第一次统一管理沈阳故宫东、中、西三路的机构。    1948年,沈阳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将沈阳故宫的玉宝、玉册,图书馆所藏闵刻书籍、辽瓷精品、铜镜、殿版书等珍贵文物,先后运往北京。全国解放后,这些文物除少量留在北京外,大部分运回沈阳,移交给当时的东北博物馆,即如今辽宁省博物馆。    建国后,沈阳故宫得到国家重视和保护,被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博物院,在80载风雨坎坷历程中,越发璀璨明媚、厚重端庄。(感谢詹洪阁先生提供历史资料、照片)        相关报道:沈阳故宫80年迎客6100多万

    本报讯(记者丁宁)10月30日,沈阳故宫博物院隆重举行了建院八十周年纪念大会。47名在此工作了30多年的老员工获得了纪念牌。

    当天,沈阳故宫院长武斌表示,沈阳故宫的前身是80年前建立的“东三省博物馆”,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公立博物馆。80年间,沈阳故宫共推出上百个专题文博展览,共接待了游客6100多万人。
2006-10-31《沈阳晚报》

宜里恒 发表于 2012-9-10 08:51:00

时光流转,精神永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资料记录沈阳故宫80年历程 曾被瓜分成"大杂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