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c 发表于 2012-11-23 09:14:58

[转帖]《好个沉静的“八零后”》

“八零后”青年郝贝贝出了一本散文集《到老舍故居上班吧》。他近10年前毕业于政法大学,不期然地,进入到了他未曾想象过的单位老舍纪念馆。

  小郝并非打小儿生在北京城,他是个在晋中古城榆次长大的后生。用心学了一番法律专业,却机缘前定般,来在与其专业不搭界的老舍故居上班。那儿是一处京城里毗邻着灯红酒绿王府井的小小院落,闹中取静,不但给当初的文学大师提供了酝酿撰写不世之作的上佳环境,也为今日的众多客人平心静气走近老舍个性化人文世界,保存了得天独厚的氛围。

  起先去故居纪念馆上班,小郝连个单独的住处也没有,就挤在故居内窄小的储物间起居。同事们开他的玩笑:你居然住上了老舍家的房子!似乎是在揶揄他小小年纪好大个“谱儿”。谁又料到,正是这个小青年儿,实在没有对不起这份机遇,他异常珍惜并且格外用情于特定的工作及生活条件,沉下一颗心,去体验与凝思小院,去追索与积淀历史,去营养和升华自我。

  于是,也才有7年以后不得不转勤于另职之际,他那句沉甸甸的感慨:真舍不得离开啊!

  《到老舍故居上班吧》,再清晰不过地留存着小郝这个“八零后”年轻人,在故居纪念馆的岁月心路。

  “丹柿小院”内,上世纪的中后期,居住过一位大写的中国文化人。小郝对逝者的感情,是由对房间院落内每桩什物、每棵植物以及每只小动物、小昆虫的悉心体会生发而来。如醉如痴地谛听、穿行、赏析、揣摩,使他一个“丹柿小院”旧主人离去将近40年后始得踏入之人,渐趋拥有了与这所院落心脉上的连通。身为老舍纪念馆的工作人员,那是难能可贵的心脉连通。而后,小郝又竭力把自己锻造成老舍的诠释者和领读者。

  他对老舍文学的探究是深致的。“……祥子的创业比起我们现在的人来,更加艰难,因为那个时代并不是一个适合个人创业的时代,只会带给创业者更大的风险。”“……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创造未来。这是我们的梦想,是我们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美好向往。从祥子的时代一直到现在,这个梦想似乎还没有完全实现。特权思想、对平凡人格的不尊重、对正义的冷漠和对丑恶现象的麻木不仁,都阻碍着这个梦想的实现。”这样一些关于《骆驼祥子》的感触,是有见地的。

  他时常充当中外观众的参观向导。这部书中文字,如实重现了他对老舍人生与艺术的宣示场景。小郝能和那么多本地外埠、国内国外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参观者心碰心地交上朋友,都源于他解说老舍的情感深度与思考深度。

  小郝是我认识的年轻人里,少有的禀赋安然沉静的一个。他甚至在散文集里谈到:“我学会了倾听水的声音,也就明白了如何把我的心思告诉水。……与水对话,与一切大自然中的东西对话,与一切生活中的东西对话。不要以为它们都没有生命,它们会用独特的方式回应我。只是我没有注意倾听和感受,不然老早就该知道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朋友。……小小的院落,院中的一草一木,房顶的小猫,缸中的金鱼,还有许多不说话的东西,都与我成为了朋友,于是我才找着了故居的乐趣,渐渐地爱上了这里。”

  愿我们的时代,多些沉静,少些张狂,多些淡泊,少些迷乱。

伊喇 发表于 2012-11-23 10:15:53

愿我们的时代,多些沉静,少些张狂,多些淡泊,少些迷乱。
这句话说得好!愿我们们满洲族同胞为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更加团结、进步、努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好个沉静的“八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