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utu 发表于 2013-2-28 15:06:14

转博大公之子《哭祭父亲大公大人仙逝文》

为满族做出重大贡献的博大公先生,转博前辈之子《哭祭父亲大公大人仙逝文》http://b1.cnc.qzone.qq.com/ac/b.gif

哭祭父亲大公大人仙逝文

父亲大公大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满族(原籍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人),公元一九二六年旧历四月五日生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惠远城(伊犁将军府所在地),姓奇渥温·博尔济吉特氏,乃成吉思汗第三十一代嫡孙。其父孝昌大人乃清末伊犁将军锡纶之次子,曾先后任新疆省绥定县县长,伊犁交涉局局长,三任奇台县县长,伊犁白话报主编兼主笔,锡(锡伯)、索(索伦蒙古,即今达斡尔)、满协会会长,因不满新疆军阀盛世才的黑暗统治,于一九三九年初被其所杀,时年家父年仅十二岁。自此,父亲开始了艰难的人生之旅。 第一篇    求学篇父亲因是所谓叛逆家属,在本县不能就读中学,年仅十二岁的他徒步横跨两个县(新疆的县境比内地大得多),到异地考学,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中学毕业后的父亲因生活所迫,曾给地主扛长工一年以养活九口之家。家父老母张从德大人(甘肃武威人,汉族)意欲让父亲成家,父亲拒绝,并于一九四八年初考入南京国立边疆学校,期间参加并组织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南京后,父亲北上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就读,从师于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教授(满族),著名东方文化大师季羡林教授(时任东语系系主任),著名维吾尔语言专家李森教授,并任东语系学生会主席。时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有幸参加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的开国大典。一九五三年父亲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到中央民族学院政治系工作。             第二篇    奋斗篇    自一九五三年起,父亲一直从事党的民族教育事业,先后为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宁夏、东北三省等边疆省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和党务工作者。期间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毅、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因莫须有的罪名,经历了隔离审查、批斗等折磨,后举家南迁,赴湖北潜江“五.七”干校参加劳动改造,住过牛棚(至今父亲清晨清理牛舍的身影仍历历在目),插过秧,割过稻,耕地除草,护田抗洪,“五.七”干校的每一处田野都留下了父亲辛勤的汗水,留给我们儿女的是永恒的记忆和思念。父亲于一九七三年恢复组织生活,并于同年返回北京继续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父亲并未改变其一贯的工作作风,仍是雷厉风行,事必躬亲,扶助弱小,公而忘私。父亲不图名利,不求荣华,一生简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父亲的优秀品德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由于广大师生的信赖,先后被选举为海淀区第八、九、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父亲则没有辜负民众的信赖,长年为民鼓与呼。一九八七年父亲在干训部主任任上离休。   第三篇    余辉篇      父亲离休后,并未闲居在家,而是积极地从事民族公益事业,先后发起并组织了十一届北京满族新年联欢会,倡议创建了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为满族十三个自治县的建立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他也为干训部校友录的编纂、魏公村地区的小区改造和落实民族政策等事宜奔波操劳。    父亲于一九九二年十一月首次发病脑血栓,造成左侧肢体麻木。出院后,他仍不顾年迈体弱,继续为民族教育事业奔走,发起和创建了中央民族大学满族学生奖学金,为资金的筹集和奖金的发放可谓呕心沥血。   父亲于一九九五年、九七年又先后发病两次。第三次发病后,压迫语言神经,从此老父陷入了无法与人交流的孤独困境。但从父亲的眼神和手势,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慈爱、他的深情。             第四篇   心碎篇    二OO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凌晨,父亲突感不适,当天上午送往积水潭医院抢救,确诊为心肌梗塞,同时并发哮喘、疝气等病症。终因病情沉重,于四月一日凌晨四时四十分抢救无效而仙逝。    父亲在弥留之际仍不忘自己是少数民族,用含混不清的语言告诉救治他的医生护士“我是满族,从新疆出来五十多年了······”他老人家后面还想说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了。病痛整整折磨了他三昼夜,他痛苦的呻吟声令人心碎,做为他的长子,我手握着父亲的双手,不停地呼唤着爸爸,眼睁睁看着父亲的生命在流逝,那混浊的双眼,急促的呼吸和慢慢松弛渐无血色的双手,令我每每念及都心如刀绞,痛不欲生。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是清贫简朴而又收获颇丰的一生,是辛勤劳作并不畏艰苦的一生,是公而忘私并顾全大局的一生。父亲,不知您在天之灵是否能听到我们儿女不停的呼唤:“爸爸、爸爸,倘若真有来生,我们仍愿做您的儿女,做您的儿女是我们一生的光荣。爸爸,您慢走,您走好!                哭悼父亲大人(一)         痛失吾父肠寸断,怀忆恩德心惨裂。                                                                弥留之际呼儿急,沉疴榻前救父难。                                                                           七十五年风摧雨,八千里路云杀月。         奋斗一生淡名利,桃李慰父漫山岳。                哭悼父亲大人(二)         突忽老父随风去,哀哉痛楚压顶来。         四十余年养育苦,不尽涛涛慈父爱。         平凡一生无所求,坎坷岁月置度外。         山川有幸迎忠骨,日月增辉死无憾。                哭悼父亲大人(三)         父亲仙逝儿断肠,四拳相握手渐凉。         呼儿唤父情交织,生离死别泪千行。             丹心一片驰南北,伊犁河畔是故乡。         两袖清风真本色,精神不死永芬芳。                                         子: 博尔济吉特·亚                                              二零零一年四月三日

转自博大公先生之子的博客http://blog.163.com/boya1960@126/blog/static/18287705200610224104956/


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满洲正蓝旗博尔济吉特氏宗谱

1、         垂尔扎尔 (1)               ︱2、          巴朗   (2)               ︱3、          拉普斋(3)      ︱------------------------------------+------------︱4、 刘祥(4)                           赫特黑(5)   布代(6)      ︱---------+-------------︱5、 永寿(7)福海(8)   傅赫(9)      ︱6、 多隆武(10)      ︱7、 尚安泰(11)      ︱8、保恒(12)      ︱-----------------︱9、锡缜(13)      锡纶(14)      ︱               ︱--------------------︱10、 龄昌(15)         忠昌(16)            孝昌(17)      ︱                                       ︱--------------------------------+----------+--------︱11、 述英(18)                               大正(19)                        大诚(20)大公(21)大同(22)                                             ︱----+-----+-----+----+-----︱          ︱---︱      ︱12、                                       爱国卫国爱民爱平爱军爱刚         亚   京      勇                                             ︱         ︱    ︱                      ︱13、                                          亚强      涛    潮                     苏勒 注:(1)垂尔扎尔:史书上又记为绰尔嘉尔,蒙古科尔沁兀鲁特部贝子(蒙古爵位,意即天生的贵族),是最早归顺清始祖努尔哈齐的五个蒙古部落首领之一。授世职二等参将,即二等阿思哈尼哈番(译为汉文即二等男爵)及二等轻车都尉,并任满洲正蓝旗第一参领第十三佐领。                     (2)巴朗:史书上又记为霸蓝(蒙语,意为老虎)。天聪八年,袭父垂尔扎尔之二等甲喇章京(即二等参领),课绩加为一等参领,并因军功加半个前程。顺治九年正月,恩诏加至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随清军入关,转战大半个中国,直接参与了消灭明朝最后一个王爷(福王)的战役,在江苏作战时曾经一次俘获上万敌军。                  (3)拉普斋:史书上又记为喇布介或喇麻寨。顺治九年正月袭父爵。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因军功加至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等拖沙喇哈番,即一等男爵和一云骑尉。曾转战于山东、陕西、闽浙一带。后又封一等轻车都尉。   (4)刘祥:史书上又记为刘相。康熙三十三年五月袭父爵。乾隆年间任盛京户部主事,因刚正不恶、秉公办事调任北京,任刑部侍郎(即今司法部副部长)。   (5)赫特黑:   (6)布代:康熙二十三年任满洲正蓝旗第一参领第十四佐领。   (7)永寿:雍正九年三月,销去恩诏所得,降袭二等阿思哈尼哈番,曾任满洲正蓝旗第一参领第十四佐领、盛京(今沈阳市)户部理事官。   (8)福海:袭任满洲正蓝旗第一参领第十四佐领。   (9)傅赫:继任满洲正蓝旗第一参领第十四佐领,曾任二等侍卫。(10)多隆武:因战功授一等轻车都尉加一云骑尉,并世袭罔替。 (11)尚安泰: (12)保恒:字艾峰。咸丰年间任直隶提督,防堵固关。咸丰帝曾四次召见保恒,研讨治国方略。保恒最后一次晋见咸丰帝时,正值保恒足疾复发(保恒早年曾被马踢伤),咸丰帝当即叫同在御前侍驾的曾格林沁亲王(亦姓博尔济吉特)给保恒医治,体现了咸丰帝的宽厚仁慈。保恒忠于清庭,年近古希仍为朝庭的安危戎马奔走不休,曾先后调任乌什办事大臣、哈密办事大臣、奇台办事大臣、乌鲁木齐领队大臣,后属乌鲁木齐都统(因病亡,未到任,此后长达十余年未再属任新人)。同治二年,回乱围古城奇台,保恒不顾年老体弱,亲自登城布置防御,并在官署前向全城军民发出动员令,其悲壮声容,令官兵民众感奋涕泠,发誓与古城共存亡。保恒帅全体官兵众固守月余,于同治二年腊月三十日终因劳疾而故,时年七十余岁。同治三年二月初九城破,保恒妻妹(有的史书载为妻女)俱殉。保恒谥桓靖公。光绪十三年,经清政府批准,在今奇台县建立一座三忠祠,以纪念同治年间回乱中,为国捐躯的三位大臣,即桓靖公保恒、忠壮公惠庆(领队大臣)和忠襄公平瑞。保恒次子锡纶于三忠祠建成后,题写了门额及对联。牌楼正面题“三忠祠”,背面题“气壮山河”,木刻对联为“万里显三忠自应万古,孤城经百战尚有孤儿。”在新疆,三忠公后代唯留我族一支。当年曾流传忠襄公平瑞五言绝命诗一首曰:“塞上风云起,军中将士忙。死守兼旬久,日月惨无光。援兵既不至,城内又乏粮。大堂置药篓,一轰全家亡”。这首诗佐证了祖上的传言,即当时三忠及其家人是点燃火药,集体自杀身亡的。从这首诗中也可见当时的境况之惨烈。保恒共娶妻三人,大福晋姓索,生子锡缜,早亡;二福晋无子嗣;三福晋姓张,生子锡纶,在奇台殉国。(13)锡缜:榜名锡淳,字厚庵,号渌。咸丰六年进士。同治十一年,即一八七二年由户部授江西督粮道。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诏修穆宗(道光帝)实录,提调管事。光绪四年为驻藏大臣,后乞病归。林文忠公则徐遭贬流放新疆,后重新被朝廷起用,任陕甘总督,保恒赴南疆上任途中于兰州路遇林则徐,与其畅谈数日(史书记载三昼夜)。时锡缜随父左右,得林文忠公赏识,遂纳为幕府。锡缜随林文忠公多年,故锡缜及弟锡纶均反对吸食鸦片(本人父亲大公大人年幼时曾经看到其祖父锡伦大人一付画,画中对吸食大烟进行了贬损,描绘其瘦弱得连老虎见了都皱眉头,不愿吞啮)。后锡缜怜其弟锡纶随父亲保恒在边疆征战多年之艰辛,让爵位予锡纶,传为佳话。锡缜曾官至户部侍郎,主管全国银库,年奉之半用于购书,家藏颇丰,尤精史书,曾为京城两大藏书家之一(另一家为文姓大人),被世人尊为北方巨擘。(14)锡纶:字子猷,号知柔。二十三岁时就曾担任钦差大人,受朝庭委派去西北视察。光绪三年(1877年)授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曾任科布多(今蒙古国科布多市)参赞副大臣、大臣;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年)升任伊犁将军,同年回京养病,后医治无效故于北京。锡纶袭锡缜爵,故官位较高。锡纶曾帅一千余人的马队,直接参加了收复新疆的战斗。当时在收复新疆的问题上,现在世人皆知所谓海防和塞防之争,其实就疆防派本身亦有分歧,锡纶在考虑国力空虚的情况下,只有采取囤田制的办法,一步步将失地夺回来;以左宗棠为首的湘军首领则认为应大军压境,一举夺回,否则本为新嫩疆土,被外人长期把持后果难料。最后,朝庭采纳了湘军的方案。左宗棠一贯轻瞧旗人,认为旗人大多是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但唯对锡纶另眼相看,曾夸耀锡纶云:“(锡纶)久居边疆,能征善战,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将才。”锡纶乃文武全才,其书法亦在西北称雄。本可有不少书法作品传世,但在一九四四年新疆“三区革命”时不幸被战火焚毁,据家人回忆,光字画就四大箱。一九八0年,锡纶之孙大正平反从伊犁返回乌鲁木齐后,新疆博物院院长(大正之友)找到大正说:这里有你祖父的两副对联,本来就是你们家的东西,还是还给你吧。这两副对联的内容是:“丈夫会应有知己,男儿本自重横行”。“办事人多能事少,爱民心易治民难”。前联为行书,是集的唐句(上联为唐代诗人张乔的诗句,下联是大诗人杜甫的诗句)。后联为篆书,是赠给一位大人的,上有三枚印章。这两副字托人送到北京,经装裱后一副藏于大正处,一副藏于大正三弟大公处。关于伊犁将军锡纶家人传下三段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锡纶患有口吃,原因是小时候下人抱着他玩耍,不知怎么惹恼了他,他骂了下人一句,正好兄长锡缜撞上,锡缜上去就是一巴掌,锡纶受此惊吓从此口吃。从这段故事中结合锡纶的第二副对联,可领略我家族的教育是体衅民众的,故历代均为清官。第二个故事是讲锡纶胆量过人,在招收佣人时,先让应征者用人头骨做成的饭碗吃饭,以试来人的胆量,敢于吃饭的,方得录用。锡纶不仅胆量过人,且脾气暴躁,自知要克制,故号知柔以自醒。第三个故事是说锡纶有一绰号叫“打狗将军”。原由是:同治四年回乱,锡纶本随其父保恒左右,为请援军单人单骑悄悄出城,结果被叛军的狗发现,叛军随后撵杀。锡纶逃至一水塘,在芦苇丛中躲避三天三夜方才化险为夷,得以生还。故从此以后,十分痛恨狗,见狗就打,直至打死为止,故得称谓。锡纶为官清廉,去世时家中存银仅三两纹银,此乃当时官宦之家所不能想象的。(15)龄昌:神童,七岁时有文名,可吟诗作赋。后习武,常游乐于北京南城一带,人送绰号“小霸王”,常携铁股折扇、带倒须勾的钢铁戒指,动辄伤人。因是忠烈之后,别人也奈何不得。后龄昌官至礼部侍郎,同僚恐其生事,劝其外放。后调任河南知州,民国初年死于河南,终年八十余岁。其后人下落不知。(16)忠昌:曾携子述英前往新疆,后留居北京,再不知去向。其后人亦下落不明。其弟孝昌之子大公一九四九年到北京后,曾托人四处寻找,但仍不得而知。大公拜求的人有著名作家老舍,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肃武亲王第十九子宪度之等。(17)孝昌:字虞臣。光绪末年为迁其生母坟,由北京经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返回新疆。孝昌早年在日本留学,后又到俄国七河省留学三年,后因房东女主人让孝昌叫她阿姨,他认为是对大清的污辱,说“我是堂堂伊犁将军之子,为何管你叫阿姨?!”于是弃学回国。孝昌学识渊博,通晓日、俄、德、蒙古和满洲语。民国初年,曾任伊犁交涉局局长达七年,曾与俄国或苏联谈判收复部分失地,也参与了劝走逃亡的白俄军官等工作。孝昌曾接待民国后第一个走访新疆的日本记者等工作。上述日本记者回国后曾写了一本书,书名叫《新疆纪行》,内容多有涉及孝昌处,且有与孝昌合影数桢(此书国内尚未找到)。民国十二年孝昌任绥定县(今霍城县)县长,民国十五年离任。民国十六年调任奇台县县长,连任三届,直至一九三八年被军阀盛世才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为止。在狱中,孝昌倍受折磨,据闻盛世才指使爪牙竟将孝昌大钉穿掌钉于梁上!孝昌不堪摧残大约于一九三九年初死于狱中,尸首也未找到。孝昌一生秉性不阿,为人爽直,思想解放,曾创办尚学会,并任会长。还创办了新疆第一份白话报《伊犁白话报》,并为主编和主笔,宣传进步思想,以致于今人还以为《伊犁白话报》是共产党创建的报纸。孝昌一生致力于办教育,用三忠祠赏地的全部收入办教育,在奇台县建立了新疆有史以来第一座接收女子入学的学校,传为历史佳话。孝昌还重视商务,充分发挥了古城奇台的地理优势,使奇台成为乌鲁木齐以北的第一重镇。孝昌也重视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仅亲自督查城市卫年情况,还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活动,率领民众义务劳动,以改变生存环境。孝昌心地善良,在战乱迭起的年代,曾多次解救人于危难,后来成为新疆省省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包尔汉先生就曾得到过孝昌的帮助,故大正一直随包尔汉左右,直至全国解放。由于孝昌多行善事,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至今人们在回顾奇台县历史时,都以崇敬的心情怀念孝县长的功绩。为了纪念孝昌,同时不被盛酋看出来,当时的县长把将孝昌曾亲自栽植过树木的县城中心路命名为榆成(孝昌的字为虞臣,其实其意应为:清代余臣尔)路,可想见孝昌在奇台县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孝昌娶甘肃武威张姓(汉族)商人、惠远商会主席之女从德为妻,生四子五女,五女中有名者四:配月、配玉、配文、配贞,唯配贞活至成年,嫁满洲人白德瑞,生子白健、女白淑贤、姚凤英(因生活困难送予姚氏)后也病故。其他女儿均于早年得痨病去世。绥定县城东门外有锡公祠一座,共三座坟,孝昌生母、养母和一姐姐葬于此。孝昌之孙博京,一九九二年赴新疆拜祖,曾到现地看察,早已面目全非矣,祠坟均已无影无踪。(18)述英:随父忠昌回新疆后,留居新疆,与叔父孝昌一起生活。述英秉性贪玩,二十多岁时,孝昌为其养母(土尔扈特人)送葬,摆了四个经坛(喇嘛、和尚、尼姑及道士各一个道场),来人甚多。述英见来人中有骑骏马者,盗而驰之,再也没回来。据闻述英投身哈萨克部,娶哈萨克女人为妻,后下落不知。(19)大正:本应为述字辈,因本家族一向与日本不和,其父孝昌就将当时的日本天皇(裕仁天皇的父亲)名字大正作为自己第一个儿子的名子,这倒与老祖宗也速该给儿子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取名的经过类似,故大正之弟也均以大字为辈。大正曾留学于苏联乌兹别克首都塔什干苏联国立中央亚细亚大学(1934—1936年),学习政治经济。曾历任玛纳斯和乌苏县县长,新疆省政府交际科科长,俄罗斯中学校长,新疆省政府参议庭参议。建国后曾任新疆省中苏友好协会组织部部长,后调西北军区司令部顾问办公厅任主任翻译,曾给后来成为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同志当了两年的秘书(大正为西北才子,会六国语言)。一九五0年国庆观礼,大正是全国唯一的一位满族代表,在京的满族同胞宴请了大正,以示庆贺,参加宴会的有著名书法家启功、著名教授罗常培等。大正从一九五七年起,因所谓历史问题被整治到伊犁农村,乡居二十余年。一九八0年平反后,回乌鲁木齐定居。当时的自治区书记汪锋等人劝其继续留任,并给他新疆政协副主席、石油部顾问、旅游局顾问等职供其选则,但大正已乡居数年,从政心已死,只求淡泊,(一九八0年,大正随新疆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参观团入京参观时,曾忠告其侄博亚说:“第一不要搞政治,第二不要与外国人接触,我们家在这方面吃的亏太多了。”这恐怕是其心境的真实写照)故请求退休,后获准。大正曾任伊宁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新疆自治区第五、第六届政协委员、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及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大正有女五:爱华、丽华、尼娜、爱红、爱村。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大正在乌鲁木齐心脏病突发病逝,终年七十六岁。(20)大诚:曾任奇台县广播站站长。曾有一子,两岁多时因吃西瓜腹泻而亡。后有女四:辉、韶华、艳及送他人之女杨玉玲。现定居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首府。(21)大公:1926年生人。1948年入南京边疆学校,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地下党),曾参与组织学生进行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解放后,从南京北上就读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毕业后于1953年到中央民族学院工作,历任教员、班主任、干训部副主任、主任,1987年底离休。大公因热心于公益事业,深得各民族群众信任,被民众推举为北京市海淀区第八、九、十共三届人民代表,在任期内为维护各民族利益做了许多好事。大公积极于满族事业,共组织筹办了十一届在京满族同胞新年联欢会,组织承办了中央民族学院满族学生奖学金活动,还参与了大型画册《中国满族》等书刊的编篡工作,同时积极参与了13个满族自治县的筹建工作,被全国族胞公推为国内著名满族活动家。大公有女二:平、薇。于2005年4月1日病逝于北京,终年75岁。(22)大同:现名宏。新疆大学政治系毕业。曾参加南疆的土改工作团,在阿克苏中级法院任秘书,后调阿克苏地委政法问工作。历任乌什县公安局局长、阿克苏市公安局保卫科科长,曾破获国家级大案数起,并为缓解民族矛盾、稳定地方秩序、消除不安定隐患作了许多贡献。大同因性格耿直不阿,得罪了一些政客,于是1988年被强令提前退休,后到中央组织部上访,终无结果。后记:博尔济吉特氏,乃蒙古皇族,与勃儿只斤同是一族(因音译故有所差异),姓确特(蒙语原意为骨头,单数,类似鲁迅以脊梁比喻民族中坚),由于翻译错误,世人皆以讹传讹为奇渥温(复数),此事有乾隆年间上朝时,乾隆皇帝与博清额的一段对话为证。按《蒙古世系》记载,我族始祖是勃尔帖赤那,据传乃苍狼与鹿结合之子,故蒙古人县有狼的凶残和鹿有机敏狡诈。按《博尔济吉特氏族谱》(乾隆十七年蒙古人博清额修订)记载,我族始祖是天竺国第一任国君嘛哈萨玛,故我族有可能从西亚迁居于此(此说有些牵强)。总而言之,我族源远流长,号称千年大贵族,在蒙古草原被尊为“黄金家族”,在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均有很大的影响和贡献。成吉思汗铁木真乃蒙古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影响世界进程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世界军事史上,公推成吉思汗为快速反应战略的鼻祖,他率领十三万人马,三个月内横扫西亚花喇子模国(今伊朗一带),就是快速突袭的成功战例。成吉思汗或曰博尔济吉特家族在世界历史上影响之广、之深,是任何一个家族所不能比拟的。到忽必烈汗时,博尔济吉特家族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疆域最广、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博氏家族在亚洲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致于统治印度长达五个世纪之久的卧莫尔王朝的第一代国君亦宣称自己是成吉思汗之后。清季博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众多王侯将相和忠勇英烈,如:清初的著名将领武纳格、策楞,大学士(即丞相)文孚,清代中叶的数学家、戏剧家果勒敏,清朝末年著名的王牌军统帅僧格林沁亲王(在镇压捻军过程中,因轻敌深入被杀,慈禧太后得知僧格林沁亲王死讯后,令北京全城披麻挂孝十日,是清代除君王后妃最隆重的丧葬礼仪),镇压太平天国北大营旗主琦善,嘉庆朝武状元、后任山东巡抚的托浑布,乌鲁木齐督统保恒,驻藏大臣锡缜,伊犁将军锡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锡霖(满洲正蓝起旗人,亦死于同治年间回乱,应是锡纶之堂兄)等。清代爱新觉罗家族与博氏家族通婚最繁,据不完全统计,十二朝中共出皇后、皇贵妃、贵妃等十余人,皇帝的女儿共三十余人下嫁给博氏家族。在众后妃中清朝初年的孝庄文皇后(顺治帝生母、康熙帝祖母)最有作为,是清初的著名政治家,曾两度临朝辅助幼主,为大清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业,被世人尊奉为清朝的国母。史书对其有如下的评价:“劳逾半百,功助三朝,是可彪炳史册的巾帼英雄”。祖上传言,本支因两位姑娘嫁给皇帝而改蒙古为满洲,但具体是哪两位姑娘尚未核实。参考书目:《清史稿》、《八旗艺文编目》、《八旗通治》、《蒙古世系》、《博尔济吉特氏族谱》、《清史探徽》、《清史》、《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中国人名大辞典》、《清代七百名人传》、《清代各地将军督统等年表》、《新疆简史》、《左宗棠评传》、《奇台县文史资料》、《新疆五十年》(包尔汉回忆录)和《中国近代史》等。                                                 确特·博尔济吉特·亚                                                2005年9月19日再次修订


宜里恒 发表于 2013-3-1 12:38:22

致敬!!!

伊喇 发表于 2013-3-1 22:22:42

向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博大公之子《哭祭父亲大公大人仙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