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3249|回复: 3

满族的传统体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1 22:2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朝时期满族的传统体育都有什么?各阶段的传统体育项目都是什么?

盛行的项目是什么啊?   请前辈多指点啊!!!
发表于 2011-5-12 10: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在网上找到的资料:

满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也是一个崇尚体育运动的民族。因为狩猎和军事的需要,满族人在长期生活、生产和战争中养成了酷爱“骑马”、“射箭”等习惯。天长日久,这些习俗就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

    尚武而富有竞争精神的满族人在进入辽沈地区之后,满族人民的体育活动,也随着地理环境和经济生产的变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和演变。除了骑马和射箭外,还有角觝、踢行头、冰嬉等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清朝历代皇帝甚至把骑马、射箭及其它角力活动,当作保持满族人尚武传统的措施,加以提倡和鼓励。

    体育项目:

    赛马,又称“演马”,是清朝皇帝倡导的一项大型体育活动。天聪七年四月,皇太极亲率诸贝勒演马。他让众皇子弟“自三十里外,各乘马驰至。最先至者,赏银二百、蟒缎一、布二十;次至者,银一百八十、蟒缎一、布十八;又次银一百六十、蟒缎一、布十六……,凡十等。”

    射箭。练习弓箭有“弓力七斗,箭发如凿,入则不可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等说法。竞技时,不仅要射击死靶,还要射击移动目标,命中率高者为胜。

    角觝。角觝本来是形容两只带角的动物,如牛、羊、鹿等互相以角顶架的,含有力量、技巧、意志的较量。自古以来皆把摔跤称为角觝,它既是军事搏斗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方法,又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满族又称角觝为“布库游戏”,训练青少年摔跤。赤膊光脚进行比赛,把对方摔倒还不算赢,必需要把脑袋按住,并使其双肩着地才算取胜。

    踢行头。踢行头在清朝是满族人一种盛行的运动。它源流很久,相传满族先人肃慎时就有这种活动。行头是用熊皮或猪皮缝制成圆状的球,内装棉软之物,或将猪膀胱灌鼓做囊,大小如同今日之足球。踢时以高远为佳,陆地可踢,但多在冬季旷野河冰上踢。每年春节必踢。比赛的方法是:双方在冰上各画三道线,各自列队站在线上。开球后双方抢着踢球,谁把球踢过对方人墙并且穿过对方三道线,谁就得分,得分多者获胜。

    清朝统治二百六十多年间,踢行头一直很为盛行。比赛勇猛、激烈,场外燃起篝火,备有牛、羊、猪肉,赛后双方在篝火上烤肉、喝酒,嬉笑歌舞,甚为热烈。清末满族诗人缪润钹在《沈阳百咏》中作了形象的描绘,诗中写道:

    蹴鞠装成月样圆,

    青鞋忙煞舞风前,

    足飞手舞东风喜,

    赢得当场羡少年。

    冰嬉。满族是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为了生活和狩猎,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冰雪交通和生活经验,掌握了高超的滑雪和滑冰的技能。在清代,冰嬉不仅成为了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而且也是朝廷训练八旗兵的主要军训项目之一。所以被视为“国俗”,它和骑马、射箭一样,成为满族人不可驰弃的立国根本之一。冰嬉活动包含很多内容,如“抢球”、“转龙射球”、“官趟子”等。“官趟子”主要是速度滑冰,参加人很多。另外还有花样滑冰和杂技滑冰,很有观赏性。



    据《满文老档》记载,努而哈赤、皇太极和后代皇帝几乎每年都亲率满、蒙、汉诸王贝勒官员及妻妾子女在苏子河、浑河、中南海上,举行冰上体育活动,并重奖获胜者。

    雪地走,现代满族竞技体育项目。参加者需脚穿高底“寸子鞋”,在一定距离内竞走,以先到终点者为胜。因高底鞋走路,如同踏雪而行,故称为“雪地走”。现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

    珍珠球,现代满族竞技体育项目。俗称“踢核”、“采核”、“扔核”。满语“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本是珍珠的意思。把扔小皮球的竞技,叫“扔核”,喻为投珍珠。采珍珠是古代满族传统生产活动之一。后来这竞技活动演变成以投球为进攻,本方一队员在对方固定区域内,手持球网接球的“珍珠球”。现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

    踢毽子,分踢花毽和毽球两项。毽子是用铜钱(铁片、硬纸片)和鸡、鹅翎毛做成。踢花毽很具观赏性且流传久远,早在金代民间就有春节“踢毽子”的说法。花毽的各种踢法丰富多彩:踢、奔、掰、打、盘,“倒踢紫金冠”,“朝天一柱香”等等,千变万化常常令人眼花缭乱;毽球为现代满族竞技体育项目。所用毽球也与花毽不同,花毽所用毽子为鸡毛,长且下垂,踢起来速度较慢;毽球所用毽子,一般用鹅翎,翎毛直,球速较快。毽球场地为长12m  ,宽6m的长方形,中间网高1.6m 。比赛为每方三人,,每人可连续触球两次,每方最多四次触球必需过网,有发球权者得分。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15分,比赛规则与老式排球颇为相似。现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

    游戏项目:

    跑马城。满族进入辽沈大地后,在满族儿童中出现一种闯关守城的游戏,叫作“跑马城”。儿童边游戏,边对答儿歌。具体做法是:在空旷之地,两队儿童,相距十几米,手拉手排成两横列。甲队喊:“吉吉灵”,乙队答:“跑马城”。甲队喊:“马城开”,乙队答:“打发格格送信来”。甲队喊:“要哪个?”,乙队答:“要王某”。甲队喊:“王某不在家”,乙队答:“要张X ”。甲队的张X听到点名后,遂向乙队冲撞过去,乙队紧拉手臂极力阻挡。张X如能冲撞过去,即把乙队队员代回一个;冲不过去,则自己也成为乙队成员。然后再由乙队喊起,游戏继续。

    撞拐,是一种由两个人或多个人参加的游戏活动。参加者必须将一条腿屈起,用手抓住,另一条腿单腿蹦,前进或后退,进攻对方或躲避对方的进攻。以将对方撞倒或双腿着地为胜。撞拐在满族聚集区流行较广,参加者多为男性。满族人古时是以放牧和狩猎为生的,崇尚骠悍、骁勇,十分注意培养自己的勇敢意识。撞拐这种游戏不受场地、器械限制,竞技性强,对锻炼体力和意志都有好处。撞拐除了凭力气外,还要有一些技巧和灵活反映。

    老鹰抓小鸡,是满族儿童常见的一种室外集体游戏。一队儿童前后排成一列,依次用手扯住前面人的衣襟。排头的一个为“老抱子”(老母鸡),后面全是小鸡,对面另有一个儿童扮“老鹞子”(老鹰)。游戏开始,老鹰与老抱子边做磨刀状边互相问答,然后老鹰抓小鸡,老抱子极力保护小鸡,左档右躲,老鹰要机动灵活地寻机抓住队尾的小鸡。抓住后做吃状,再抓下一个,直至抓完。这种游戏,生活气息浓厚,又锻炼儿童的机智、反映和体力,深受满族儿童喜爱。

    抓嘎拉哈,也叫“抓子儿”,古称“博戏”。“嘎拉哈”是满语,指猪、羊的前腿腕骨。嘎拉哈有四个面,分别叫珍儿、驴儿、背儿、肚儿。玩法有多种:“坐锅子”、“大把儿”、“抓对”、“抓大堆儿”、“倒肠子”等等。常见的一种玩法是:将一装有少量粮食(或沙子)的小口袋抛起,然后用手接住,利用间隙时间将四块嘎拉哈分别翻成珍儿、驴儿、背儿、肚儿四面,再一次抓起。不成功,就轮到下一个人进行,先成功者取胜;另一种玩法是:先把大量嘎拉哈撒在炕上,将口袋抛起,马上抓炕上的嘎拉哈,然后再接住口袋,以所抓嘎拉哈多少论胜负。



    翻绳,也称解股、解绷、改绷,是满族女孩喜爱的一种室内游戏。一般用三尺来长的线绳结成绳套,然后一个人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将绳套挽几下,绷起来,形成一个花样。这时另一个人也用四个手指,插进绷绳花样内,往上一翻,形成一个新的花样。这样互相交替编翻,直到有一个人不能再编翻下去为止。谁翻的花样多,谁就胜利了,谁翻不下去了,或者重复了,就算输了。翻绳的花样有5-6种,依次为:面条、花手绢、牛槽子、拨椤槌、鸡屁股等。满族女孩儿在翻每个花样时,都仔细地观察一下,然后精心地翻绷。这种游戏,女孩儿可玩到十来岁。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十三四岁时,就开始学习绣花鞋和绣枕头顶了。
发表于 2011-5-12 1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发表于 2011-5-12 10: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12-4 16:59 , Processed in 0.01562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