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4
- 注册时间
- 2011-1-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599
|
楼主 |
发表于 2011-1-25 22: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资称来源乾隆)《钦定军器则例》
由此 看 出 ,清对弓箭管理的细致程度.虽说在清
以前的文献中查阅不到这样详细的弓箭价格管理条
例,但不可否认,每个朝代都会对兵器的价格做出相
关的规定,以利于管理.清在官方管理条例《钦定军器
则例》中明确规定了各省弓箭的价格,反映了对弓箭
管理的严格程度.
3. 5 弓箭制式不得恤自更改
清兵 制 作 的弓箭成定制后,不再轻易改变式样,
如“八旗匠役制造弓箭擅改式样、货卖者,鞭五十,所
造之物入官”.u81
康熙 十五 年(1676年)规定,弓箭要依式制造,不
得擅自改制,达不到制作标准者要给予处罚:“匠役将
弓箭不如式制造,或被人首告,或兵部查出,所造之物
人官,匠役从重议处”.l3]
康熙 十 九 年(168。年)题准:“制造箭枝务要箭心
坚长,手攒安钉,如草率造作,匠役人等一并治罪”.X33
“箭心坚长,手攒安钉”之意似乎是,安装箭簇之铁挺
人箭杆时,必以手攒精心制作(何谓“箭心坚长”请参
见本文第六章的讨论).据原北京“弓箭大院”作箭师
傅介绍,清代官兵到“弓箭大院”收领箭支时,必先随
意抽取箭支拔出箭头,量铁挺长度,不合制式者立斩
不赦.
嘉 庆七 年 五月还强调,演练兵制时亦不得轻改器
械如箭枝、箭靶等式样:“⋯⋯箭枝式样种种不同,各
适于用其箭傲、翎羽之轻重,总视弓力为准,如射鸽则
用骸头,射靶则用铲箭,射牲则用鳅箭,临阵则用梅
针,随地异宜,总在发矢有准.如果将铲箭演习纯熟,
即亦用梅针,必能一律命中,若平日操演必须改用梅
针,方能射贼,则树侯设正亦非临阵时所用,岂有以人
为的,竟将应死罪囚试演射艺之理.真所谓无知警说
矣!我朝武备整齐,弓矢枪炮最为军营利器,法制精
良,百世不易.”幻由此可以看出,清兵对弓箭的制
式、练兵之法都做了具体规定,不得变更.
综 上所 述 ,清代对弓箭的管理实行很多具体的规
定,如箭体书写姓名、弓箭制造实行奖惩制、弓箭的配
发和价格的管理以及不得轻改弓箭式样等.这些规定
大部分散见于一些具体的条例之中.这样细致的管理
办法首见于清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对弓箭的重
视.
清末 随 着火器性能和实战威力的逐步提高,弓箭
在武器装备上的力量逐渐被削弱.清官员们也多次提
议在武举考试中改考弓马骑射为考枪炮等.康有为在
《请停止弓刀石武试改设兵校折》(1898年)里上书取
缔劳民伤财的、不再适用的武举考试,而代之以学习
西方的兵校:“伏惟皇上受祖付托之重,⋯⋯乞立下明
诏,停止弓刀步石之武试,及旗兵习弓矢者,并广设武
备学校⋯⋯”.L’9习三年后光绪下诏停罢全部的武科考
试,“谓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流弊滋
多,而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与兴兵事无涉,施之今
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际.嗣后武生童
考试及武科乡、会试,着即一律永远停止.所有武举人
武进士,均令投标学习其精壮之武生,及向经应试之
武童均应募人伍,侯各省编立武备学堂后,再行酌定
挑考试章程以储备将材.’心叼从此,弓箭在清代武备
中的地位由至高无尚走向了最终的衰微.这种变化不
是偶然的,而是现代火器角逐传统冷兵器的必然结
局.随着弓箭在清兵备中地位的消失,以及随后清王
22
万方数据
2004年第3期.仪德刚/清代满族弓箭的制作及管理
朝的灭亡,和接下来民国时期国人对射艺传统的忽
视,使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上千年的射艺传统,走
到了今日濒于消亡的地步.然而深受中国传统射艺影
响的韩国和日本,至今还保持着大部分的传统特色,
把射艺活动转化为一种体育运动,并具有广泛的影
响,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回味.
致 谢 :此 文是笔者博士论文《中国传统弓箭制作
工艺调查及相关力学知识研究》中的一部分,曾得到
胡化凯教授、张柏春研究员的悉心指导,特此致谢.
〔参 考 文 献 〕
[1」计六奇.明季北略(卷1).清河城陷[Z] .
[2〕清史稿(卷三,本纪三)[Z] .
[3」八旗通.志(卷三十),兵制志六〔Z] .
〔们钦定热河志(卷十四),“巡典二”,四十三年六月乙亥「Z] .
[5」杨伯达.乾隆封苛油画挂屏(述考)[J].故宫博物rLst;ti1,19911(1)
[8]Le P. Etienne Zie (Siu) S. J. 'Pratique des Examens Militaire en
Ch ine [M ].S hanghai:V arietesS inologiquesN o.9 .1 896.转引自
Ste ph en S elby.C hineseA rchery.3 54
[9」大清会典事例·武科〔Z].
[10]C嘉庆)(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兵部,武库清吏司,军器一>[Z] .
[ll]C乾隆〕《钦定军器则例》,卷二〔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3 2 .
[12]《钦定军器则例》,(卷+二,“器械作法”)[Z] .
[13]王子林.清代弓矢[J].文物,1994,(1).
[14〕黄正健.唐代戎服“囊徒服”与地方行政长官的军事色彩「J].中
国 史研 究,2002,(4).
[15]〔明〕宋应星.天工开物·佳兵〔Z] .
[16〕钦定工部则例正续编(第三册,卷四十五,箭作用料则例)[M].北
京 :北 京 图书馆出版社,1997.
[17」孙文良.明清战争史略[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36 2.
[18]C乾隆〕钦定军器则例(卷一:条例)[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1 8 .
[19]康有为.戊戌奏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20」刘娜藻.清朝续文肤通考<卷88)(选举5)[M].浙江古籍出版社,
19 8 8.
[6〕许友根.武举制度史略「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7.
「7〕赵东梅.武道仿往一历史上的武举和武学「M].北京:解放军出版
社 ,2 00 0.
〔资任编辑
〔资任校对
黄祖宾〕
苏琴〕
The Manufacture and Management of Bow and Arrow in Qing Dynasty
YI D e- ga ng
(D ep ar tm en to f t h eH i sto ry o f S ci en ce ,I nn er M on go lia
No rm a lU n iv ers ity , H uh h ot, 0 10 02 0, C hi na )
Ab st ra ct:A systematici nvestigationi sp resentedo nt hem anufacturea ndm anagements ystem ofb ow
and arrow in Qing Dynasty.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ying archery in China, a field few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before. This investigation is crucial for understanding and protec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Ke yW o rdsingD ynasty;Bow;Arrow;Manufacture;Management
1︸
2
万方数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