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3875|回复: 5

[满洲先世(清前)] 清前使研究:皇太极有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的必要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19 16: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皇太极有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的必要吗?
程奎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率大军攻打辽东重镇宁远(今辽宁省兴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从未有过的顽强抵抗,以至损兵折将,他本人也被红夷大炮击成重伤,不得己败归沈阳。努尔哈赤戎马一生,几乎从未败绩,被人们称之为战神。这次却败在了一个年轻的书生袁崇焕手中,这对他的精神是个极大的打击,对他的身体也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毒火攻心,后背生痈,疼痛不已,经医生劝说到清河温泉疗养,同年八月十一日,乘船从清河返回沈阳,行至距沈阳二十公里处的叆鸡堡驾崩,享年六十有八。根据上面说到的努尔哈赤的规定,众贝勒共同拥戴四贝勒皇太极为新汗,并根据努尔哈赤的遗嘱令大妃殉葬,在众贝勒一致赞同的情况下,大妃阿巴亥不得已,盛装后自缢殉葬,追随努尔哈赤去了,年仅三十七岁。

    如同许多历史人物都存在着一些争议一样,皇太极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而最大的疑团莫过于他即位的合法性了。也就是说他究竟是如何登上汗位的?是正常的父死子继吗?如果不是他又是怎样登上汗位的呢?在这一问题上,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说法:一是夺位说,二是拥戴说。

    夺位说认为:努尔哈赤两次立储失败,都是皇太极搞的鬼。皇太极工于心计,狡猾奸诈,他先是与五大臣联手告大哥褚英的状,将大哥逼下台,直至被父汗处死。然后是陷害代善,唆使小妃德因泽,(有的史书翻译成代因扎)诬告代善与阿巴亥有染,将代善逼出了局。现在, 我们来看皇太极即位中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大妃的殉葬。一些史学家认为:努尔哈赤驾崩后,皇太极担心大妃阿巴亥将来与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内外联手,产生无法估计的能量,对自己构成威胁。所以,假传遗嘱逼迫大妃阿巴亥殉葬,从多尔衮手中夺得了汗位。

    对宫廷秘史,是爱好历史的人们最感兴趣的了,因此有关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的传闻也就格外被人关注。一些史学家,甚至是很权威的史学家,对这段历史做出了十分武断的结论,即:皇太极是靠耍阴谋逼迫阿巴亥殉葬才夺得汗位的。

    然而,不论是拥戴说,还是谋立说,我们今天都无法对其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结论,但我们能从当时发生的事情中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根据对这些蛛丝马迹分析判断,得出我们的论断。

一、皇太极有权令阿巴亥殉葬吗?

    有位学者著书说:“事实上,八旗中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早已觊觎汗位。特别是皇太极最为强势,努尔哈赤洞察一切,早有察觉。所以他临终急召大妃交代后事肯定与此有关。因为按理法,大妃身为‘国母’,她在努尔哈赤宴驾之后有权总挈四大贝勒,暂时左右政局。而且大妃之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已成为两黄旗旗主。因此,皇太极要想取得汗位,首先必须搬倒大妃,而办法只有借努尔哈赤之口。于是,四大贝勒阴谋策划,趁大妃还宫立足未稳时前往拜见,‘先礼后兵’,先向大妃表示慰问,尔后向其宣读所谓先汗遗言。遗言全文已无从所知,《大清武皇帝实录》载有其中一段:‘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至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

    大妃面对突如其来的遗言,有些不知所措,而且表示怀疑。所以她‘支吾不从’,四大贝勒见状威胁地说:‘虽欲不从,不可得也。’因为按照满族习俗,家主一经决定那位妻子殉葬,该妻必须俯首从命。否则会遭到群起而攻,甚至被用弓弦缢毙的可怕下场。于是大妃脱下孝服,换上礼衣,尽以珠宝饰之,边哭边向诸王恳请说:‘吾自二十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

    诸王见大妃已听命,便改变了态度,哭而答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第二日辰时,大妃自尽,年仅37岁,乃与帝同柩而殓。”

    一位网友写道:“皇太极为了争抢汗位,为了不使汗位落在多尔衮手中,串通四大贝勒,蓄谋以父汗‘遗命’为由,逼迫阿巴亥生殉,扫清他争夺汗位的障碍。他率人到后宫阿巴亥的居所,宣读努尔哈赤‘遗命’,说阿巴亥‘心怀妒忌,留之恐后为国乱,俟吾终,必令殉之’。阿巴亥知道这是阴谋,开始拒不从命,后来迫于无奈,一个女子怎敌得过诸多掌握兵权的贝勒、旗主?她明白这全是出于自己有三个深爱汗夫喜爱的儿子,而其中多尔衮、多铎尚幼,为了保护自己的幼子,她提出了条件,要求必须得到多尔衮、多铎没有生命危险的保证之后她才能放心于地下。八月十二日辰时,也就是在努尔哈赤驾崩十几个小时之后,阿巴亥盛装自缢而死(也说是被弓弦勒死),37岁的阿巴亥倒下了,成为后金汗位争夺斗争的牺牲品。”

    这两个人的话,集中代表了谋位说的观点。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第一位学者所说的话。他的这段文字,有太多经不起推敲之处。

    一是说“事实上,八旗中的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早已觊觎汗位。特别是皇太极最为强势,努尔哈赤洞察一切,早有察觉。”

    我们不知道“洞察一切,早有察觉”有什么历史事实为根据,我们先假定这一说法成立,那么,既然已“洞察一切,早有察觉”,就应尽早解决这一问题,为什么迟迟不处理?这不是努尔哈赤的性格,因为努尔哈赤在处理同袍兄弟舒尔哈齐和亲生儿子褚英时十分果断,决不是个态度。

    且不说代善已经被努尔哈赤所废,说阿敏觊觎汗位就有些离谱,因为阿敏是舒尔哈齐的儿子,努尔哈赤儿子十余个,再大的雨点也不可能落到阿敏的头上,对此阿敏清楚得很,他根本就不可能觊觎汗位,充以其量也就是想搞个分裂自治什么的。

    而莽古尔泰和皇太极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位居执政贝勒,对汗位有要求是正当的,谈不上什么觊觎。

    宁远之战后,努尔哈赤六十八了,如果想立太子的话他早就立了,不可能在临终前召大妃解决这一问题。况且真要是立储这样重要的事情,也应将众贝勒和大臣们召至榻前,单独召大妃入内有什么用?

    二是说:“因为按理法,大妃身为‘国母’,她在努尔哈赤宴驾之后有权总挈四大贝勒,暂时左右政局。而且大妃之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已成为两黄旗旗主。”

    这是持“谋立说”者的最重要的观点,即:努尔哈赤驾崩后,阿巴亥和她的三个儿子对皇太极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因此皇太极才迫不急待地铲除了她。但是我们仔细分析这句话,便会有空穴来风之感。“按理法”?按的什么理法?后金国有这样的理法吗?努尔哈赤作下过这样的谕旨吗?没有,绝对没有。后金国只有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制定的八王共治的理法。

    如果按中原的理法,应该是太子年幼,太后垂廉听政,但问题是后金当时没有立太子,大妃垂廉也就没有任何理由。而努尔哈赤生前明确规定八王共治,努尔哈赤现在不在了,实行八王共治就是了,怎么可能由大妃暂时主持局面?

    “有权总挈四大贝勒”更没有依据,谁赋予过大妃这样的权力,努尔哈赤生前赋予过吗?没有,从来没有。有清一代是最反对后妃干政的,所以努尔哈赤在世时,从来没有任何一位后妃介入政事。努尔哈赤怎么可能在其身后安排大妃总挈四大贝勒?

    退一步说,就算是存在着这位作者所说的“理法”,那么,大妃此时就应当利用这一理法,宣布自己暂时执政,你们说的那个遗嘱是伪造的,根本不存在,就并同时下令,命让阿济格和多尔衮将逼她殉葬的人绳之以法。但我们从这一段文字的描写看到,大妃根本没有这种权威,我们哪里看得出大妃的总挈之权,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她一味的哀求。

    努尔哈赤驾崩时,皇太极已三十五岁,从军近二十年,战功赫赫,为努尔哈赤及众贝勒所倚重。努尔哈赤不止一次当着众人夸奖皇太极:吾之父兄有八阿哥,如身之有目。而当时多尔衮不过是个寸功未立的十四岁的娃娃。八旗制度中的每一旗,实际上都是国中之国,在当时崇尚军功的后金,不论是阿巴亥还是年幼的多尔衮都根本无法号令这些“国主”。

    后金政权是带有较浓的部落民主性质的政权,一开始,是努尔哈赤与五大臣共议,军国要务经与五大臣赞决后实施。后来努尔哈赤的子侄们长大了,进入了决策层,军国要务改为努尔哈赤与执政贝勒们、五大臣共议。

    努尔哈赤为了保证他死后政权的稳定。天命七年三月初三这一天,他召集众贝勒大臣议政,在这次议政会上,他作出了这样的规定:“遇事它往,议告众人而行,毋行未议之事。若聚于尔等所任八王之所,一二人勿聚,当众人毕集合议治理国事。”

    这段话就是所谓的八王议政,它强调了两点:一是遇到事情后,要先告知众人,议后再作,不许做未经商议过的事;二是遇到事情后,要齐聚于你们共同推举的八王之所,一两个人议不行,必须是众人到齐后再议。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爱妃,居后宫之首,是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等三位贝勒的母亲,殉葬阿巴亥是个天大的事情,是努尔哈赤上面所说的那句话“当众人毕集合议治理”的“国事”,必须由“众人毕集合议治理”,即八大贝勒和众大臣共同决定,这是努尔哈赤生前的规定,如此重大之事不可能由一个或两个人私下一研究就定下来。

    努尔哈赤创立的八旗制度,掌旗的都是他的子侄,在这些子侄面前,他有着绝对的生杀予夺的权威。但皇太极不行。八旗之间壁垒森严,三位大贝勒所掌之旗如同国中之国,皇太极刚刚即位,根本无法号令他们。就是继位后,他的权力也十分有限,每次正式临朝,他都要先参拜三位兄长,然后才能坐到自己位置上接受众贝勒大臣的朝拜。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四尊佛并坐。

    而且,当时阿济格已经二十一岁,是个成年人。多尔衮也已十四岁,已经独自领旗。多铎也是十二岁,哥仨掌握着两个整旗,在议事中,虽然没有四大贝勒那样的权威,但也具有相当的份量。面对生母将被殉葬,如果没有令他们绝对信服的理由,也就是说,如果遗嘱有丝毫经不起推敲之处,哥仨是不可能同意的。想让阿巴亥殉葬,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皇太极这时尚未正式继位,和一个旗主贝勒没什么两样。就是继位后,也没那么大的权力,在阿巴亥生殉的问题上,他的态度固然重要,但他的权力还受到许多限制,他如果想生殉阿巴亥就必须先取得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等人的同意。生殉国母,不是一般的事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三大贝勒不可能一致同意。皇太极想生殉阿巴亥,阿巴亥就能被生殉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6: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皇太极没有搞阴谋的时间      努尔哈赤的突然驾崩,后金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出现了真空。国不可一君无君,努尔哈赤驾崩的当天,位居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与儿子们就拥立新君一事在家商议,代善的次子萨哈廉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和代善的长子一致同意。在八月十二日清晨召开的众贝勒议政会议上,代善首先提出拥立皇太极为新君。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成为这一大家族的家长,他的话几乎有一锤定音的份量,众贝勒一致赞同。皇太极立即推辞说:“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我宁不畏皇考乎?且舍诸兄而嗣位,我又畏上天。况嗣大位为君,则上敬诸兄,下爱子弟,国政必勤理,赏罚必悉当。爱养百姓举行善政,其事诚难。吾谅德惧不克负荷也。辞之再三。”      三大贝勒及诸贝勒曰:“国岂可无君,众议已定,请勿固辞。”上又不允,自卯及申,坚请不已,上乃从之。卯时是早上五点至七点,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也就是说,确立新君的过程用了整整十二个多小时。大妃是辰时自缢的,这时皇太极尚未即位。此时他还没有权力发布号令。辰时是早上七点至九点,从卯时开始到辰时结束总计四个小时,阿巴亥被殉葬的决定应当是在卯时和辰时之间作出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是推举皇太极为新汗。这段时间不应少于一个小时。史书记载,当众贝勒一起到大妃之处请其生殉时,大妃开始吱唔不从,但是众贝勒态度非常坚决,她见活下去已不可能,便开始讨价还价,边哭边向诸王恳请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      诸王见大妃已听命,便改变了态度,哭而答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于是大妃脱下孝服,换上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即盛装后自缢。从当时的大政殿到汗王宫至少要走十分钟的路程,大妃盛装至少要二十分钟,相互交锋的过程至少应半个小时。四个小时减去用于讨论新汗的一个小时,减去逼迫大妃殉葬过程的一个小时,就只剩下了两个小时。      在两个小时之内,皇太极和众贝勒都在议政会议上,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分别与三位大贝勒就生殉之事,秘密达成协议,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段时间内他没有作案的可能。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这场议政会议的详情了,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大致的推论,这场议政会的主持人肯定是位居众贝勒之首的老大代善。会议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如何处理努尔哈赤的后事,二是迅速确立新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众贝勒就殉葬阿巴亥一事达成协议,除非努尔哈赤生前留有遗嘱。如果按一些所说的那样皇太极暗中搞阴谋,那么这个阴谋应是怎样搞的呢?下面我们我们来进行一下设想:      第一种设想      皇太极在现场与三位大贝勒耳语:父汗生前留有遗嘱,要让阿巴亥殉葬,我们要执行父汗的遗嘱。      三位大贝勒一定会大吃一惊,不论是任何一位都会发问,遗嘱何在?      皇太极说,父汗生前就跟我说了,你们不知道。      三位大贝勒会怎样表态呢?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议论着,最后说,即然有遗嘱,那咱们就照办吧。 可是三大贝勒的意见有可能如此统一吗?这样的推论成立吗?      第二种设想      皇太极说,各位兄长既然要推举我为新汗,那就必须让大妃死,让她陪葬,否则将来她和她的三个儿子联起手来,我怕对付不了。三位大贝勒为了使皇太极尽早即位,从大局出发,同意了皇太极的条件。可是三位大贝勒会同意这一意见吗?      假设上面的两种可能的任何一种都成立,于是皇太极便在八王议政会议上提出殉葬的决定。可是这样的决定会通过吗?前面说过,努尔哈赤生前明确规定:“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至於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於国,七人宜共赞成之。”阿巴亥是大妃,在中原朝廷中就是皇后,殉葬阿巴亥是个天大的事情。八王之中最少有两个是阿巴亥的儿子,阿济格当时二十二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当时十四岁,已经领旗,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拥有绝对的发言权,面对生母被殉,如果没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他们是决不会答应的。也就是说这个遗嘱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经不住推敲之处,想让阿巴亥殉葬都是不可能的。首先阿济格就一定会站出来质问,既然父汗生前留有嘱,那么就请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如果遗嘱不存在,拿不出来,阿济格和多尔衮会答应吗?众贝勒会答应吗?这种阴谋不立刻被揭露了吗?      也谁有人会说:在此之前,皇太极早就将问题处理好了。也就是说皇太极利用头一天夜里的时间已与三位大贝勒串通一气。问题是三位大贝勒府邸间都有一段距离,皇太极或是登门拜访,或是到代善那去密谋,这就犯了努尔哈赤生前规定的:“众人毕集,同谋议以治国政”的大忌。皇太极处事十分小心谨慎,他不可能这么干。再者,当时还没谁荐皇太极继位,到底谁是新汗还是个未知数,他这时迫不急待地商议殉葬阿巴亥干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6:4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皇太极没有搞阴谋的时间      努尔哈赤的突然驾崩,后金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出现了真空。国不可一君无君,努尔哈赤驾崩的当天,位居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与儿子们就拥立新君一事在家商议,代善的次子萨哈廉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和代善的长子一致同意。在八月十二日清晨召开的众贝勒议政会议上,代善首先提出拥立皇太极为新君。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成为这一大家族的家长,他的话几乎有一锤定音的份量,众贝勒一致赞同。皇太极立即推辞说:“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我宁不畏皇考乎?且舍诸兄而嗣位,我又畏上天。况嗣大位为君,则上敬诸兄,下爱子弟,国政必勤理,赏罚必悉当。爱养百姓举行善政,其事诚难。吾谅德惧不克负荷也。辞之再三。”      三大贝勒及诸贝勒曰:“国岂可无君,众议已定,请勿固辞。”上又不允,自卯及申,坚请不已,上乃从之。卯时是早上五点至七点,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也就是说,确立新君的过程用了整整十二个多小时。大妃是辰时自缢的,这时皇太极尚未即位。此时他还没有权力发布号令。辰时是早上七点至九点,从卯时开始到辰时结束总计四个小时,阿巴亥被殉葬的决定应当是在卯时和辰时之间作出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是推举皇太极为新汗。这段时间不应少于一个小时。史书记载,当众贝勒一起到大妃之处请其生殉时,大妃开始吱唔不从,但是众贝勒态度非常坚决,她见活下去已不可能,便开始讨价还价,边哭边向诸王恳请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      诸王见大妃已听命,便改变了态度,哭而答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于是大妃脱下孝服,换上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即盛装后自缢。从当时的大政殿到汗王宫至少要走十分钟的路程,大妃盛装至少要二十分钟,相互交锋的过程至少应半个小时。四个小时减去用于讨论新汗的一个小时,减去逼迫大妃殉葬过程的一个小时,就只剩下了两个小时。      在两个小时之内,皇太极和众贝勒都在议政会议上,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分别与三位大贝勒就生殉之事,秘密达成协议,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段时间内他没有作案的可能。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这场议政会议的详情了,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大致的推论,这场议政会的主持人肯定是位居众贝勒之首的老大代善。会议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如何处理努尔哈赤的后事,二是迅速确立新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众贝勒就殉葬阿巴亥一事达成协议,除非努尔哈赤生前留有遗嘱。如果按一些所说的那样皇太极暗中搞阴谋,那么这个阴谋应是怎样搞的呢?下面我们我们来进行一下设想:      第一种设想      皇太极在现场与三位大贝勒耳语:父汗生前留有遗嘱,要让阿巴亥殉葬,我们要执行父汗的遗嘱。      三位大贝勒一定会大吃一惊,不论是任何一位都会发问,遗嘱何在?      皇太极说,父汗生前就跟我说了,你们不知道。      三位大贝勒会怎样表态呢?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议论着,最后说,即然有遗嘱,那咱们就照办吧。 可是三大贝勒的意见有可能如此统一吗?这样的推论成立吗?      第二种设想      皇太极说,各位兄长既然要推举我为新汗,那就必须让大妃死,让她陪葬,否则将来她和她的三个儿子联起手来,我怕对付不了。三位大贝勒为了使皇太极尽早即位,从大局出发,同意了皇太极的条件。可是三位大贝勒会同意这一意见吗?      假设上面的两种可能的任何一种都成立,于是皇太极便在八王议政会议上提出殉葬的决定。可是这样的决定会通过吗?前面说过,努尔哈赤生前明确规定:“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至於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於国,七人宜共赞成之。”阿巴亥是大妃,在中原朝廷中就是皇后,殉葬阿巴亥是个天大的事情。八王之中最少有两个是阿巴亥的儿子,阿济格当时二十二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当时十四岁,已经领旗,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拥有绝对的发言权,面对生母被殉,如果没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他们是决不会答应的。也就是说这个遗嘱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经不住推敲之处,想让阿巴亥殉葬都是不可能的。首先阿济格就一定会站出来质问,既然父汗生前留有嘱,那么就请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如果遗嘱不存在,拿不出来,阿济格和多尔衮会答应吗?众贝勒会答应吗?这种阴谋不立刻被揭露了吗?      也谁有人会说:在此之前,皇太极早就将问题处理好了。也就是说皇太极利用头一天夜里的时间已与三位大贝勒串通一气。问题是三位大贝勒府邸间都有一段距离,皇太极或是登门拜访,或是到代善那去密谋,这就犯了努尔哈赤生前规定的:“众人毕集,同谋议以治国政”的大忌。皇太极处事十分小心谨慎,他不可能这么干。再者,当时还没谁荐皇太极继位,到底谁是新汗还是个未知数,他这时迫不急待地商议殉葬阿巴亥干什么?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7: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皇太极没有搞阴谋的时间

    努尔哈赤的突然驾崩,后金最高统治者的宝座出现了真空。国不可一君无君,努尔哈赤驾崩的当天,位居四大贝勒之首的代善与儿子们就拥立新君一事在家商议,代善的次子萨哈廉说:“四大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圣心,众皆悦服,当速继大位。”代善和代善的长子一致同意。在八月十二日清晨召开的众贝勒议政会议上,代善首先提出拥立皇太极为新君。努尔哈赤死后,代善成为这一大家族的家长,他的话几乎有一锤定音的份量,众贝勒一致赞同。皇太极立即推辞说:“皇考无立我为君之命,我宁不畏皇考乎?且舍诸兄而嗣位,我又畏上天。况嗣大位为君,则上敬诸兄,下爱子弟,国政必勤理,赏罚必悉当。爱养百姓举行善政,其事诚难。吾谅德惧不克负荷也。辞之再三。”

    三大贝勒及诸贝勒曰:“国岂可无君,众议已定,请勿固辞。”上又不允,自卯及申,坚请不已,上乃从之。卯时是早上五点至七点,申时是下午三点到五点,也就是说,确立新君的过程用了整整十二个多小时。大妃是辰时自缢的,这时皇太极尚未即位。此时他还没有权力发布号令。辰时是早上七点至九点,从卯时开始到辰时结束总计四个小时,阿巴亥被殉葬的决定应当是在卯时和辰时之间作出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两个小时。因为在这段时间内,非常重要的一个议题是推举皇太极为新汗。这段时间不应少于一个小时。史书记载,当众贝勒一起到大妃之处请其生殉时,大妃开始吱唔不从,但是众贝勒态度非常坚决,她见活下去已不可能,便开始讨价还价,边哭边向诸王恳请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

    诸王见大妃已听命,便改变了态度,哭而答曰:‘二幼弟,吾等若不恩养,是忘父也,岂有不恩养之理?’

    于是大妃脱下孝服,换上礼衣,尽以珠宝饰之,即盛装后自缢。从当时的大政殿到汗王宫至少要走十分钟的路程,大妃盛装至少要二十分钟,相互交锋的过程至少应半个小时。四个小时减去用于讨论新汗的一个小时,减去逼迫大妃殉葬过程的一个小时,就只剩下了两个小时。

    在两个小时之内,皇太极和众贝勒都在议政会议上,众目睽睽之下,他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分别与三位大贝勒就生殉之事,秘密达成协议,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段时间内他没有作案的可能。

    我们现在已经无法了解这场议政会议的详情了,但是我们可以进行大致的推论,这场议政会的主持人肯定是位居众贝勒之首的老大代善。会议的内容有两项,一是如何处理努尔哈赤的后事,二是迅速确立新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众贝勒就殉葬阿巴亥一事达成协议,除非努尔哈赤生前留有遗嘱。如果按一些所说的那样皇太极暗中搞阴谋,那么这个阴谋应是怎样搞的呢?下面我们我们来进行一下设想:

    第一种设想

    皇太极在现场与三位大贝勒耳语:父汗生前留有遗嘱,要让阿巴亥殉葬,我们要执行父汗的遗嘱。

    三位大贝勒一定会大吃一惊,不论是任何一位都会发问,遗嘱何在?

    皇太极说,父汗生前就跟我说了,你们不知道。

    三位大贝勒会怎样表态呢?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议论着,最后说,即然有遗嘱,那咱们就照办吧。
可是三大贝勒的意见有可能如此统一吗?这样的推论成立吗?

    第二种设想

    皇太极说,各位兄长既然要推举我为新汗,那就必须让大妃死,让她陪葬,否则将来她和她的三个儿子联起手来,我怕对付不了。三位大贝勒为了使皇太极尽早即位,从大局出发,同意了皇太极的条件。可是三位大贝勒会同意这一意见吗?

    假设上面的两种可能的任何一种都成立,于是皇太极便在八王议政会议上提出殉葬的决定。可是这样的决定会通过吗?前面说过,努尔哈赤生前明确规定:“今命尔八子,为八和硕贝勒,同心谋国,庶几无失。”“至於八和硕贝勒,共理国政,或一人心有所得,言之有益於国,七人宜共赞成之。”阿巴亥是大妃,在中原朝廷中就是皇后,殉葬阿巴亥是个天大的事情。八王之中最少有两个是阿巴亥的儿子,阿济格当时二十二岁,已经成年,多尔衮当时十四岁,已经领旗,在重大问题上,他们拥有绝对的发言权,面对生母被殉,如果没有十分充足的理由,他们是决不会答应的。也就是说这个遗嘱哪怕有万分之一的经不住推敲之处,想让阿巴亥殉葬都是不可能的。首先阿济格就一定会站出来质问,既然父汗生前留有嘱,那么就请拿出来让大家看看吧。如果遗嘱不存在,拿不出来,阿济格和多尔衮会答应吗?众贝勒会答应吗?这种阴谋不立刻被揭露了吗?

    也谁有人会说:在此之前,皇太极早就将问题处理好了。也就是说皇太极利用头一天夜里的时间已与三位大贝勒串通一气。问题是三位大贝勒府邸间都有一段距离,皇太极或是登门拜访,或是到代善那去密谋,这就犯了努尔哈赤生前规定的:“众人毕集,同谋议以治国政”的大忌。皇太极处事十分小心谨慎,他不可能这么干。再者,当时还没谁荐皇太极继位,到底谁是新汗还是个未知数,他这时迫不急待地商议殉葬阿巴亥干什么?


三、皇太极有逼迫阿巴亥殉葬的必要吗?

    代善父子的拥戴立刻改变了后金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对比,因为他们在八旗中拥有两旗,加上皇太极的一旗,皇太极的势力由一旗一下子变成了三旗。一瞬间,皇太极成为后金中最具实力的任何人都无法与之抗衡的重量级人物。这时,在皇太极的眼里,阿巴亥仅仅是个死了丈夫带着两个小儿子的寡妇而已。历史上所有的后妃只有靠皇上的权力才能有所为,老皇上一死,她们能保住原来的名号和地位就不错了。阿巴亥也是这样,她只有靠着努尔哈赤,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努尔哈赤一死,她任何有实力的靠山都没有了。根本称不上是一种势力,更谈不上对皇太极构成什么威胁,皇太极犯不着假传什么遗嘱逼死她。皇太极根本没有必要令阿巴亥殉葬。

    我们还应当注意:阿巴亥对皇太极来说是母辈,皇太极若无绝对令人信服的理由,让阿巴亥殉葬,就是弑母,就会给政敌留下攻击的把柄。三大贝勒莽古尔泰就是因为有弑母之嫌,为此受到众人的卑视,从而彻底失去了竟争汗位条件。

    历史上弑母的暴君仅有一两个,皇太极刚刚受众人推举当上新汗,最需要的是人心,他不可能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冒如此天下之大不韪。


 楼主| 发表于 2013-3-19 17: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多尔衮能受贝勒推举成为新汗吗?

    朝鲜史书记载:努尔哈赤临终前对代善说,九王应立为汗,他一时年幼可由代善摄政,以后再传给九王。

    这句话纯属扑风捉影之谈,它与努尔哈赤生前所规定的新汗必须由八大贝勒共同推选产生直接相矛盾。再者,从努尔哈赤驾崩后的情况看,没有人提出由多尔衮继位,而是完全按照努尔哈赤生前安排的那样,由众贝勒推举新汗。

    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努尔哈赤应该有所预料,他所制定的四大贝轮流执掌国政,实际上是培养出了四匹并驾齐驱的烈马。一山难容二虎,在他百年之后,极有可能出现四头政长的局面,要想驾驭这样的局面,新汗必须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必须是能融合众人意见的贤者。而驾驭这种局面决不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娃娃所能胜任的。况且,真的由多尔衮继位,能不激起众怒吗?多尔衮当时还是个孩子,他是努尔哈赤所说的“不拒尔等言语者”的“贤者”吗?显然不是。努尔哈赤不是白痴,他不会将汗位交给一个娃娃,并且再由已被他废黜的代善去辅佐,那样的话,还不如直接让代善继承汗位算了。朝鲜人关于代善辅佐的记载是不能自圆其说的

五、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阿巴亥被殉葬

    【直接原因——努尔哈赤的恨与爱】

    比努尔哈赤小三十一岁的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心肝,然而,努尔哈赤刻骨铭心的爱换来的却是红杏出墙,像努尔哈赤这样的大英雄能不妒火中烧吗?他恨不能将阿巴亥碎尸万段,虽然后来努尔哈赤原谅了她,但作为一个男人,阿巴亥的越轨绝对是在他心头上一个挥之难去的阴影,这是人之常情。

    努尔哈赤实在是太爱阿巴亥了,因此在休离了她一年后,又重新将其召回身边,仍为大福晋。一是努尔哈赤对大妃的刻骨铭心的爱,二是大妃曾与代善有过那么一段风波,努尔哈赤不能容忍他死后阿巴亥与代善的关系成为现实,他要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拥有阿巴亥,于是,阿巴亥只有随之而去了。

    【间接原因——众贝勒的一致认同】

    努尔哈赤驾崩,人们搬出了努尔哈赤“俟吾终,必令其殉之”的遗嘱,阿巴亥万分震惊,她绝对不敢相信汗王会有这样的遗嘱。但众贝勒却一致跪请,在众人的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压力下,她不得不遵从遗命,盛装后自缢而亡。

    为什么众贝勒的意见会如此一致?这是一个十分令人深思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过分的偏爱引起了众贝勒心理失衡,大家嫉妒阿巴亥,嫉妒导致仇恨,汗王驾崩,人们借此机会将所有的愤恨都发泄了出来。

    八大贝勒中大妃所生之子至少占了两个甚至三个,而当时,多铎都还是个孩子,这就太抢眼了。在此之前,褚英的长子杜度还独领一旗,人称少贝勒,可到了这时,杜度的旗被夺走了,不再是领旗贝勒,杜度该作何想呢?努尔哈赤有儿子十六人,还有许多侄子,他们对努尔哈赤的这种分配会满意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阿巴亥这时已成为众矢之的,众贝勒一旦有了机会,能不摧她吗?

    满人旧俗为有物共分之,你阿巴亥的儿子凭什么比我们分得多?还不是你长得漂亮迷住了汗王,什么是妖媚惑主?你阿巴亥就是典型的妖媚惑主。

    努尔哈赤的遗嘱一宣布,立即得到众贝勒的拥护,可见阿巴亥已孤立到了何等程度!有众贝勒一致的意见,阿巴亥能不死吗?

    【民俗使然】

    在努尔哈赤那个年代,人们非常信神,相信灵魂可以转世。因此女真葬俗中有生殉的陋习。这一陋习中原地区也曾有过,个别地区甚至在民国时期还有发生。我们现在无法完全了解阿巴亥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民俗了,或许那个时代的人将随夫随主殉葬视为一种荣耀。如代善长子岳讬病故,其妻主动要求殉葬。皇太极死,他的两个侍卫敦达礼和安达礼主动要求殉葬。

    明崇祯元年(1628年)的进士方拱乾,入清后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在这里他写了一本书《宁古塔志》,在这本书中他介绍了当地满族人的殉葬习俗:“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于生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不哭,艳妆而坐于炕上。主妇率其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扣环而殒。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搤之死矣。”他所描写的这些风俗与阿巴亥被殉葬的相隔仅三十一二年,是可信的。回过头来看史书记载的阿巴亥被殉葬过程,与这一叙述几乎相同。所不同的是阿巴亥不是妾,本身就是主妇。从这段记载看,阿巴亥被殉葬是当时的民风使然。

六、努尔哈赤到底有没有留下令阿巴亥殉葬的遗嘱?

    阿巴亥是个悲剧人物,她以十二岁的少女妙龄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三十一岁的努尔哈赤,当她三十岁的时候,努尔哈赤已是一个垂垂老人,而且妻室众多。她为努尔哈赤生了三个儿子。她美丽动人,倍受努尔哈赤宠爱,努尔哈赤死时,她被逼殉葬,带着无限的哀伤和他恨离开了人间。

    我们来看这个遗嘱,《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上的记载:“帝后原系叶赫国主扬机奴贝勒女,崩后复立乌拉国满泰贝勒女为后。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明察所制。留之恐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殉之。”

    被传得沸沸扬扬的遗嘱其实就七个字:俟吾终,必令殉之。一些人认为它是假的,是皇太极伪造的。这个问题关系到皇太极是否是谋位的关键。努尔哈赤到底有没有这个遗嘱?如果遗嘱的真实性无庸置疑,那就不存在皇太极逼迫阿巴亥殉葬之说,也就无所谓谋立了。

    1、从后金政权的特点看遗嘱的真实性

    阿巴亥被生殉,正是根据这个遗嘱,如果没有这个遗嘱,阿巴亥是根本不可能被殉的,而且,这个遗嘱哪怕有丝毫经不起推敲之处,令阿巴亥殉葬都是不可能的。这些,本章在前面已有论述。

    2、从政治斗争的常识看,遗嘱应是真实的

    皇太极是有着丰富政治斗争经验的人,一旦时机成熟,他惩处阿敏和莽古尔泰以及削弱代善的势力,绝不手软。凡是能对皇权构成威胁的势力,他坚决铲除之。如果皇太极真的假传遗嘱逼死了阿巴亥,那么,他就是多尔衮兄弟三人杀母的仇敌,无论如何也要削弱他们,直至置他们于死地。皇太极不可能对他们格外栽培和重用,更不可能天真到将自己的死敌培养成能大清国的重臣,培养成将来能置自己和自己的后人于死地的一种政治力量。

    一些学者说:多尔衮非常有心计,他将与皇太极不共戴天的仇恨埋在心中,韬光养晦,加倍小心,装得对皇太极十分忠诚,因此赢得了皇太极的信任。持这种说法的人,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般性的矛盾是可以化解,杀母之仇是根本无法化解的,如果皇太极真那么干了,那他将处处提防着他们哥仨,绝不会培养和重用。然而皇太极却在日后对多尔衮格外着力栽培。下面我们看看皇太极对多尔衮重用到了何等程度:

    1、天聪五年,后金仿明制设立六部,皇太极任命多尔衮掌六部之首的吏部。

    2、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元称帝建立大清,任命了六个亲王,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成亲王岳讬、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六个亲王中多尔衮兄弟占了两个,比例为三分之一。阿济格虽然未被封为亲王,也是位郡王。

    3、皇太极到了后期,因劳累过度,经常患病,在临死前的一年多,他仿照努尔哈赤的作法,权力下放给四位贝勒。除军国大事外,一切由四位贝勒做主。这四位贝勒都是谁呢?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武英郡王阿济格。四人之中,多尔衮兄弟占了一半。这种政治格局为多尔衮后来成为摄政王奠定了基础。

    我们看到,皇太极对多尔衮的信任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那样千方百计打击多尔衮兄弟。除非皇太极是白痴,否则只能说明他心中的坦荡,因此,他根本没有假传什么遗嘱。

    结论:综上所述,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推断,努尔哈赤的遗嘱是可信的,阿巴亥被殉葬在当时来看也是正常,并非皇太极的阴谋。

(作者:抚顺清前史研究会副会长)



发表于 2013-3-19 18: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一段神秘的历史,谁来断定是与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11-22 01:49 , Processed in 0.09375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