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凤山整理 发布时间:2013-03-27
清末民初,在松原市内流传不少的满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每逢春节和农闲时,姑娘媳妇,少年儿童,三五成群聚在一起,乐趣十足地参加各种游戏。这些民间体育活动,有的至今在民间流行,有的已成历史陈迹。现在分述如下:
一、满族的"踢毽子子"
踢毽子是满族民间的传统体育活动,从清朝到现在,在少年儿童当中仍为盛行,踢毽子的特点具有民族性和民间乡土气息。
毽子制做多用铜大钱做底,钢大钱一般用两个三个,两个铜大钱的轻些,三个铜大钱的重点儿。从铜大钱孔插上鸡毛、狗毛、线麻,然后用毽塞牢,在底部用刀削平。关内多用鸡毛做健,关东多用狗毛毽,狗毛毽子毛软,耐用,毛均匀散落,踢起来蓬松似茸,非常好看。
踢毽子的游戏多种多样,有单踢和双踢。单踢是独自一人踢。双踢是两个人对踢,你踢我接,或一个人先踢,另一个人后踢,比试毽技。
单踢的技法有,踢、打、奔、瓣、压、盘。踢,用右脚内侧踢,或用左脚内侧踢。打,双脚跳起后,右小腿别在左小腿小用右脚去踢,或左小腿别在右小腿下,用左脚去踢,技巧高的能将毽子打高过头顶一米左右,再接着打,打可以边打数次,连打十多次的则为高的。奔,用左右脚的脚尖踢。瓣,是用左右脚的外侧去踢。压,是用左脚站稳,右脚在左脚下踢链子。盘,是用双脚内侧踢,左右脚各一下的踢。还有群踢,群踢的玩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三人以上,互相接踢,谁接不上为输。另一种玩法,叫溜毛儿,一人站队列前,为溜毛儿者,将毽子猛踢或猛甩过去,另一群儿童用手去抓或用帽子兜接,也可用脚接,如果抓到和接到了,算溜者输,溜毛者则进入队列中,由抓到者去溜,如果没人抓住,由溜毛钱的继续溜。踢毽子常伴有儿歌,最常用的是"一呀一对一,长大我就把马骑。二呀二对二,骑马上江沿儿,三呀三对三,打鱼上江湾……"这儿歌起记数和论输赢的作用。
二、满族游戏一一跳绳
一根绳,两头摇,又像波浪又桥,你跳浪里翻,我跳鱼儿跃,你跳鹞子翻身,我跳马儿桥上跑,生龙活虎互相跳,跳来马褂身上罩。"每当你散步在第一松花江两岸街头、庭院、柳荫下,都会看到天真活泼的满族儿童,边跳绳边唱民谣,其乐无穷,跳绳是满族少年儿重的一种技巧活动,也是一种有益健康的古老游戏。
跳绳,古称"跳白索",在我国民间流传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早在南北朝肃慎族中,跳绳已作为“祛病延年"的娱乐活动而盛行。每逢农历正月十六,在黄河流城的农村中,都要举行儿童跳绳比赛,胜者有奖,绊绳者要受罚。明末清初的女真族少年儿童的跳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据明代刘侗和于奕合撰的《帝京景物略》载:"元夕,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可见,当时北京一带有元宵节跳绳的风俗,而且跳绳的速度快如白光。
跳绳经过干百年的发展和创造。花样繁多,一般分为速度、体力、行进和花样四大类。可分单人跳、双人跳和集体跳等项逆行比赛。通过个人跳短绳和集体跳长绳,可编排出各种各样的花样跳绳,作为比赛项目或表演项目。在个人跳中有前踢跳、后踢跳、高抬腿跳、正反编花、正反双摇、编花双摇、左右分腿跳、前后分腿跳等,还有使用数根绳的多人花样绳的集体跳。扶余镇、陶赖镇、五家站镇等地的满族少年儿童,他们在满蒙校念书时,精于跳绳,曾创造了"俯卧跳"、"四长绳两摇跳"等花样,他们能顺摇跳,又会反摇跳,还能五摇跳 (即跳一次摇五次)。
跳绳不但是满族的古老游戏,也是一项国际性的游戏,在法国和日本尤其盛行。现在法国人跳绳,经过法国人兽保险互助会审查和修改,要求速度稳定,手腕和肩膀放松,尽可能用脚尖跳。跳绳在法国己取代了风糜一时的慢跑运动,深受学生的欢迎。日本跳绳亦流行,铃木胜已创造了上百种跳绳法,曾被许多国家请去表演,令人叹为观止。苏联有位教练员,还把跳绳作为训练运动员辅助运动,促使运动员的身高能达到理想的高度。在其他一些国家,跳绳也很普遍。
现在,跳绳和哑铃、体操棒等同属基本体操中的轻器械练习。在国内外杂技节目中的跳绳、跳棒和跳环等技芝,艺术体操中的持绳 (带)、持环等项目,以及小朋友酷爱的跳皮筋等等,都是从古老跳绳游戏中派生出来的。跳绳不仅对于少年儿童,而且对于成人或运动员来说,都是一项增强体力、促进健康的游戏。跳绳是一种以促进四肢肌肉活动为主的全身运动,能增强前臂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加强心肺功能,改善消化机能,促进新陈代谢,锻炼灵活性和协调性。
跳绳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器械和气候的限制。在冬天、既能取暖,又能健身。由于跳绳富有趣味性,所以深受少年儿重的热爱。因为跳绳可以提高人们的弹跳、平衡、灵敏、协调能力,所以,已被列为训练宇宙飞行员的专门一课。
三、抓"嘎拉哈"
"嘎拉哈"是满语,意思是蹄骨。猪、羊嘎拉哈最多,是常用做游戏的骨子。抓嘎挝哈的满族青年姑娘媳妇、儿童喜欢玩的一种传统的炕上体育活动,玩法多样,十分有趣。
"嘎披哈"也叫骨子,呈六面体,仰卧倒翻都有一面朝上,
只要着炕即可落稳。去掉两头,其余四面都有特定的名称,分别称为珍儿•背儿、坑儿、驴儿。名称是根据面型而定的。玩的嘎拉哈剔光,有的还要染上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十分鲜艳醒目。每逢春节,青年妇女聚在一铺炕上,围坐在一起抓嘎捡哈。还用"钱头"做游戏的补助工具。"钱头"是用各种色线把铜大钱穿在一起所做的,重的二十几个铜大钱,轻的十几个铜大钱。
玩嘎粒哈可分的抓、搬、泼、弹、赶几种。
l、抓对儿
分伙后,争出先后顺序,开始抓对儿,抓者先泼骨子,
同样面的两个骨子,一只手抛起钱头,然后用一只手迅速地抓预定的相同面的骨子,最少是两个,这要看玩的技巧了。抓住预定骨子之后,翻手再接住钱头而不碰别的骨子,算成功一次,得子归己。如果邻近没有同面的骨子了。可以隔着抓,实在没有可抓的子时,可以用一个骨子抛砸炕上的骨手,方法是用一只手马手中的一只骨子抛起来,用手背的中间三指稍接住,然后甩手抛砸骨子,砸出对来再抓。在抓骨子时接不住钱头或抓骨子时碰了别的骨子都为"坏了",让给下家抓,抓法同前,直到炕上没子为止,子多者为胜。
2、掷珍儿抢暴子
玩时先分两伙。各出两个骨子,掷时用单手,双手均可将四个骨子掷于炕上,有珍取下,别的子不动,如出现四样子叫"花暴子",两对一样的叫“对暴子”,四个全一样的叫"纯暴子",这时掷者和闲者都可以动手抢暴子,那就看谁手急眼快了。抢后再各出两骨子继续掷。如果四个子是两样面或三样面全是单数,四个子不动让给下家掷。直到有一伙输光手中没有骨子可出为止,这时胜负自明了。
3、弹珍儿
玩时少者两人,多了可分成几伙。争出先后顺序,然后依次进行。玩法是弹珍者将所有嘎拉哈泼在炕上,将珍捡出来归弹珍者,再找出相同骨面的,坑儿对坑儿,背儿对背儿,驴儿对驴儿,就近用手弹之便其相碰,对不碰着别的骨子为成功了,取下一个归弹者,然后接弹下一对。如果弹后一个是珍儿的,两子一同取下,这叫"珍儿拐",是弹珍儿时都希望的。在弹对时碰了别的骨子叫"坏了",让给下家弹。有时弹对成功了,可是又找不到邻近适合的对了,可牺牲一个骨子,用来砸炕上密集的骨子,砸出对来再接着弹,到"坏了"或者炕上没子为止。多是几伙周而复始的弹几个回合,才能把所有的骨子弹没。胜负以得嘎拉哈多少而定,多者为胜。
分伙时如果剩下一个人,不能归到某伙中,这个人可以帮各伙的忙,称之为"烧伙的",帮哪伙弹,得子归哪伙,玩起来就没有闲人了。
4、大把抓子
分伙后,先抓的将骨子全泼在炕上,有珍儿的拣出去归抓者,然后再用"钱头"抓子。方法是单手将"钱头"抛起后,双手大把抓子,越多越好。抓起子接住往下落的"钱头"为成功。要求是抓的子不掉,也不能碰别的骨子,干净利索,接不住"钱头"碰了别的骨子算"坏了,"坏了"让给下家抓,下家重新拨子,抓法同前。抓到没子时,各家再出相同数量的子,继续玩到一方没子为止。
5、赶羊
赶羊也是分伙玩,如果是四个人,先决定掷骨子顺序,叫大家、二家、三家、四家。开始时各出一个子,由大家先掷,四子落炕,如果四样子或不成对全放旁边这叫赶羊。如掷后有对 (成双的)取下为掷者。如此,依次掷下去,羊越来越多,每人每次掷后要数点羊数,看珍儿•坑儿、背儿、驴儿四群羊各多少只,如果哪一群羊能碰到双数,掷者就赶走取下归已。如能是单数留下不动,下一家掷,方法同前,如此循环周而复始,直到把所有的羊归到一家,如短时间不能归一家,就数羊数多者为胜。
现在,农村的姑娘、媳妇还有玩的,不过没有以前火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