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5634|回复: 11

[清代] 满族认同的价值取向——评《孤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22 07: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yelimali 于 2011-2-22 07:56 编辑

满族认同的价值取向


——评《孤军》


阎崇年



    美国八所长青藤大学之一——达姆斯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柯娇燕(PameLeKyloCrOssley)博士,研究清史、满学的新成果《孤军——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之灭亡》(OrphanWarriors——Thr ceManchuGenerations and the End of Qing Word),最近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用英文出版。它刚一出版,就引起了美国内外史学界的重视。《孤军——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之灭亡》(以下简称为《孤军》)的出版,不仅是柯娇燕博士清史研究的新展阅,而且是美国清满学研究的新成果。《孤军》著者运用氏族分析与阶层剖析,以满族认同的价值趣向,作为全书架构的脊骨与辐辏论证的命题。这个命题蕴涵的学术旨趣,会给清史、满学研究者以思维方法的启发,并会产生絮果波涟的影响。
    《孤军》近以英文出版,尚无中文译本;其著者亦为我国清史和满学界所不熟悉。故对《孤军》的内容以其著者,先着笔墨,略作介绍。
    《孤军》的著者柯娇燕女士,1983年以论文《满洲氏族的来源和演变》,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尔后,进行开拓研究,陆续发表论文——《佟家在两个世界》(载《清史问题》1983年第4期)、《清朝开国神话浅论》(载《明清史论丛》1985年第1期)、《满洲源流考与满洲文化的程式化》(载《亚洲学会学刊》1987年第4期)、《乾隆朝汉军八旗的衍变》(载《明清史论丛》1989年第1期)和《对晚清民族问题的思考》(载《明清史论丛》1990年第2期)等。柯娇燕博士会英、汉、满、日、德、俄、法、意八种文字。1987年,柯娇燕博士曾到北京进行学术访问,查阅满文档案,翻检历史文献,踏察清代史迹,会见清史学者。回美之后,柯娇燕博士仅以两年的时间,完成其清史、满学研究的总结性成果——《孤军》。
    《孤军》一书,书名新奇。查《后汉书》载:“欲委全城,损妻子,孤军运出乎”[①]?但据著者自称,此语并非出自《后汉书》,而是援自《岳飞传》中的“孤军不可久留”。以《孤军》作书名,著者意在阐明“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之灭亡”,当是满洲在崛兴后、复兴前,其孤衰轨迹之表征。
    《孤军》的架构与内容,首《导言》,尾《结语》,中为上下阙两部分。上阙部分:第一章《和平与危机》,第二章《苏完瓜尔佳氏》,第三章《杭州驻防》。下阙部分:第四章《观成》——(1)《南川公》,(2)《乍浦的荣誉》;第五章《凤瑞》——(1)《志愿军》,(2)《神祢的权力》;第六章《金梁》——(1)《身体与魂魄》,(2)《清皇室优待之条件》。末附简明注释、征引论著及名词索引。全书321页,为24开本。
    《孤军》全书以后金八旗满洲军功贵族费英乐后裔,苏完瓜尔佳氏观成(约1790-1843年)、凤瑞(1824-18906年)、金梁(1878-1962年)祖、父、孙三代家族为经,纵向论述从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三代家族的荣辱与沉浮;复以其时社会文化环境为纬,横向阐述清朝从盛转衰、由危而亡的历程。本书的著者,运用多种文字资料,选用广阔历史视角,以独到的见解,严谨的逻辑,透过八旗满洲观成——凤瑞——金梁三代家族的动态分析,阐明清朝必然灭亡结局。



     柯娇燕博士的《孤军》一书,于清代总的演变脉络中,以氏族为纵线、阶层为横面、民族为立体而形成三个视角,铺展对十九世纪后半叶和二十世纪前半叶满洲历史的论述。
     清代的历史,依其自然发层过程,可以分作六个时期:第一为太祖、大宗的崛兴时期,建号后金与“结盟”朝鲜是其崛兴的内外标志;第二为顺治、康熙的发展时期,迁都燕京与缔约俄国是其发展的内外标志;第三为雍正、乾隆的鼎盛时期,疆围的强固与廓尔喀败降是其鼎盛的内外标志;第四章嘉庆、道光的转衰时期,白莲教起义与鸦片战争是其转衰的内外标志;第五为咸幸、同治的危机时期,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与英法联军攻掠北京是危机的内外标志;第六为光绪、宣统的垂死时期,辛亥武昌起义成功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是其垂死的内外标志。《孤军》著者所述人物与事件的历史载体,是清代的转衰、危机和垂死时期,并延续至本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在这繁复错综的历史网络中,著者选取一个氏族的三代家族演变,为其金书的基本线索。
     氏族分析,独具匠意。在清史、满学的专著中,罕见以某个氏族为线索而铺展全书进行论述的。清代满洲氏族纷繁,仅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辑录除爱新觉罗氏以外的满洲姓氏为1114个,立传与附传者凡7178人。其中“瓜尔佳为满洲著姓,而居苏完看尤著”,[②]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苏完瓜尔佳氏冠于全书首卷,而费英东又冠于首卷之首。《孤军》著者从中遴选苏完瓜尔佳氏族作为其书的纵线进行缕析,并从中截取费英东家族作为其书中横线展开论述——纵旗演绎,典型剖析,阐述了满洲三代家族与大清帝国灭亡之历史。
   “水有源而流出正焉。”费英乐为八旗满洲苏完瓜尔佳氏族之先源。史载:“费英东事太祖,转战,每遇敌,身先士率,战必胜,攻必克,摧锋陷阵,当者辄披靡;国事有阙失,辄强谏,毅然不稍挠,佐太祖成帝业,功最高”[③]。费英乐的后裔,脉系祖缵,世代传承。然而,清初满洲军功贵族的后裔,随着清朝转衰、危机和垂死的困局嬗变,逐渐失去政治与军事、民族与法律的特权,而越来越有一种被大清帝国抛弃的孤衰之感。《孤军》一书的论述,正是在清政衰败的背景下,贯穿1750-1930年的近百年历史,记述一个满洲瓜尔佳氏族中观成——凤瑞——金梁祖孙三代家族的社会文化生活。
      阶层分析,独辟蹊径。《孤军》的著者,在满洲瓜尔佳氏族中,选取中产者阶层的观成——凤瑞——金梁三代家族作典型,进行全面的研究。于清代人物的研究,王公显宦的个体材料比较丰富,一般平民的群体材料也易于搜求,但中产阶层的个案资料却如凤毛麟角(个别显名者例外)。以观成、凤瑞、金梁而言,在《三十三种清代传记综合引得》中,《清史稿》里有凤瑞的小传。他们的著作,《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等亦阙载。这于研究者在资料上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著者充分地利用了汉、满、英、德、日、法文等资料,披沙淘金,锐意求索,作了开拓性的研究。
     在清史、满学专著中,对满族进行阶层的分析与研究,《孤军》尚属首例。以前的清史、满学研究,往往以满,汉画分畛域,探讨满洲对重大历史事变的态度。这是必要的,却是不够的。因为满洲是可以。而且应当分层次的。于满洲——贵族、中产、平民,因其氏族旗分、军政权势、经济地位、文化环境和心里状态的不同,而对重大政治事变所持的态度也不同。以戊戌变法为例,尽管朝廷中有保守与维新之分,但就满洲总体而言,不同阶层的态度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满洲中的权贵阶层,为维护其固有利益而拥护君主专制;平民阶层,认为有皇帝即有钱粮,朝政变与不变,于已无关痛痒;中产阶层,既愿有皇帝以阶持其享有的权益,又忧国忧族,冀施行宽政,以利于国强民富,因而主张君主立宪制。总之,满洲的不同维层都希望满洲人做皇帝,但对变法维新的态度则因阶层不同而有所不同。金梁是满洲中产阶层的一个实例。
     金梁的祖父观成,为满洲正白旗举人,道光年间任四川南川知县,“清廉爱民,不轻准讼”[④]又喜文墨,著《忆儿词》[⑤],《清画家诗史》亦有传。金梁的父亲凤瑞,出身笔帖式,尚义,工书画,游迹遍天下[⑥]。金梁则秉承乃祖乃父书香门第家风,成光绪甲辰科进士[⑦]。在戊戌变法时,金梁是个进步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金梁和章炳麟同到北京支持变法。变法失败后,金梁遭逮铺。其弟言于同旗分,同氏族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荣禄以其同为费英东的后裔,令释出。故章炳麟赞金梁为满洲之材智逾众者[⑧]。然而,金梁是个复杂的人物。他身历清末、民国、日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期,在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即以清末民初而言,在戊戌变法时的先进者金梁,到辛亥事件要推翻清帝国时,却成为落后者。《孤军》著者指出:“戊戌变法失败,表明改革没有希望,而应该革命。这时金梁仍主张君主立宪,说明他落后了”。由此导致他在民国初年《清史稿》编纂出版过程中,做了给版本研究添加麻烦的事情。但是,应不以人废言,他在文化上的建树当予肯定。金梁者《近世人物志》书后附自著目录——《光宣小记》、《东三省博物馆古物陈列册》、《满洲秘档》、《黑龙江通志纲要》、《雍和宫志》、《天坛公园志略》、《清宫史略》及尔后的《北京宫殿志》、《北京国林志》以及《瓜围丛刊叙录》等,则是他在文苑里辛勤耕的秋实。
     综上,《孤军》著者透过氏族与附层的分析(民族的分析见下文),不仅研究了满洲三代家族和大清帝国衰亡的历史,而且探讨了满族认同的问题。



      满族认同的问题,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满族是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一个既悠久又新兴的民族。它作为一新的民族共同体出现,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而肇其端,经过半个世纪的衍变,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东海女真、黑龙江女真和汉人。蒙古人、达翰尔人等。逐渐形成满洲族共同体。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11月22日),皇太极谕称:“我国原有满洲、哈达、乌喇、辉发等名,向者无知之人,往往称为诸申。夫诸申之号,乃席北超墨尔根之裔,实与我国无涉。我国建号满洲,统绪绵远,相传奕世,自今以后,一切人等,止称我国满洲原名,不得仍前妄称”[⑨]。至于上文中诸申与满洲关系,这里不作讨论。但是,这道谕旨标志着中国满洲族正式形成。上述谕旨应当是满洲族认同之始源。然而,满族认同作为时代问题的出现,则在于清代末期。   
     《孤军》著者所论述满族认同的问题,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有清一代,并无满族之称,其时称为“八旗满洲”或“满洲”。清军入关后,八旗满洲在京师或驻防,多系聚居,即在京师驻内城或京营,在外地驻“满城”或“满营”。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宗教、服饰和习俗等。然而,满洲以“大分散小聚居”星布于广汉独族地区,加迅了同汉族文化的融合。满族在清代居于统治民族地位,实际上不存在满族认同的问题。在鸦片战争中,英军的“坚船利炮”使包括满洲人在内的整个中国人深受其害。观成在乍浦之役抵抗英国的侵略[⑩],说明他同其他八旗满洲官兵一样,都站在中华民族利益的立场,此时历史尚未提出满族认同的问题。《孤军》著者认为太平军起义,要推翻满洲居于统治地位的清朝,满洲人才第一次认识到自身的危机,从而强化了民族意识,出现了满族认同问题。从满族认同问题出现至今,大体上可以分作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期。清朝末期,满族在国内遇到民族大危机有两次:一次是太平天国,另一次是辛亥事件。前者,其例证是:观成之子麟瑞守御乍浦城,对抗太平军,城陷阵亡[?];杭州和乍浦八旗两防,“阖营数万人同时全殉”[?]。后者,同盟会“驱除北方”的口号,其合理内核在于“恢复中华”,其悖理外壳则在于加强了满族认同的民族意识。
      然而,清朝毕竟是由爱新觉罗氏做皇帝。辛亥事件推翻清朝后,满族人的地位与利益发生了沧桑巨变。《末代皇帝弟溥杰昭和风云录》载述:“当时,不光是父母,甚至整个爱新觉罗家族都对溥杰说,自从中华民国成立以来,满族处处受到排斥,皇族都必须改姓金,如不改姓就不能就业”[?]。辛亥鼎革之变,满洲失去特权,普遍受到歧视。民国初期的满族认同问题,尖锐地摆在每一个满族人的面前。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各民族一律平等。满族认同的问题出现了新的变化。总之,满族认同在上述三个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满族认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趣向是,在清朝末期,拥戴大清帝国,保住民族利益;在民国时期,争取民族平等,求得生存权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增强民族凝聚,促进中华共荣。
     《孤军》著者认为,满族认同既是历史范畴,也是学术问题,满族的认同,同中国近代化攸关。世界上任何一个多民族国的近代化进程,都与民族认同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所有中世纪大帝国在向现代国家演进时,都或退或早地遇到多民族文化的危机。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有一元性、多元性和多元一体性三种模式——用专制手段扼杀民族文化特征而强求文化一元性,终是行不通的;强调民族文化多元分解而不求多民族文化和谐,并不符合民族的利益;多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一体性和谐,则消解多民族国家近代化所产生民族文化危机之症结。
      这里还有一个满族认同的纽带问题,满族认同的纽带是语言,聚居,经济,还是习俗?《孤军》著者认为,虽然满放认同会有多种因素,但主要不是共同语言,因为满语早已在满族现实生活中消失,不是共同聚居、因为满族早已分散居处,不是共同经济,因为满族经济同其他民族经济无大差别,也不是共同习俗,因为满、汉习俗区别不大,而且习俗不应是民族认同的基本因素。《孤军》著者举美国为例,说明美利坚民族认同主要不是语言(英国人也说英语)、也不是地域(同一地城住居不同民族)等,而主要是民族意识。因此,柯娇燕博士认为,满族认同尽管有多种因素,但主要是民族意识。
      满族是中国现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它像其他所有少数民族一样,都对祖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是,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建立过全国性大一统政权的少数民族只有二个:一个是蒙古族,另一个是满洲族。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享释八十九年;满洲族建立的清朝却长达一百六十八年,如从关外后金初元算起则近三百年,然而,满洲族居于中国各民族统治地位的十七,十八、十九这三个世纪,恰逢世界诸国近代化的三个世纪,也是中国历史发生巨变的三个世纪。同时、满洲为中国、也为世界留下丰富的满学文化宝库。满学即满洲学简称,是研究满洲历史、语言、文化及其同中华民族(以汉族为主体)和域外各国文化双向影响的一门学科。我国的藏学、蒙古学、伊斯兰学、维吾尔学等都有长足的进展,而满学的研究,虽取得不少成绩,但处于分散状态。从过去、现在、未来去看,从满族、中国、世界着眼,都应当加强满学的研究。柯娇燕博士所著《孤军》一书出版,是美国学者满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企盼中国学者有更多的满学新著问世。
      《孤军——满洲三代家族与清世界之灭亡》的著者柯娇燕博士,是美国史坛新秀,也是美国研究清史、满学的专家。她的《孤军》以其视野广阔,立意新颖、逻辑严谨、见解独到、叙事条理、分析细腻、资料翔实、文字生动而秀于世界清史、满学著作之林。

来源:(台湾)《满族文化》,1992年第16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发表于 2011-2-22 10:5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数第二段里的:满洲族建立的清朝却长达一百六十八年………………  我二了~
发表于 2011-2-22 11:3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博琪赫


    应该是笔误吧,英文书名也打错了。

    关于“民族认同的纽带”的观点,值得思考。
发表于 2011-2-22 14: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族认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价值趣向是,在清朝末期,拥戴大清帝国,保住民族利益;在民国时期,争取民族平等,求得生存权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增强民族凝聚,促进中华共荣。

这句话真逗……
发表于 2011-2-22 14: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增强民族凝聚,促进中华共荣。

这句话真逗……
childez 发表于 2011-2-22 14:10

这句话是“不得不”说的
发表于 2011-2-22 14: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被”认同……
发表于 2011-2-22 15: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心里明白就成~
发表于 2011-2-22 17: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懂了…………
发表于 2011-3-21 12: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真思考中..........
发表于 2011-3-21 12:5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柯娇燕的好几本书我都有...

最近刚看完她写的The Manchus~
发表于 2011-3-21 15: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childez


    这话没甚么错,民族这个东西就是外部观察与自我认同的共同产物
发表于 2011-3-27 06: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认同,区别是也。认识到不同。倘若天下一家,满汉无差别。则何来满洲,何来我们现在这个论坛呢。大是大非一定要明了。不可糊涂。被同化而死,比辛亥年被打死,更寒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11-23 19:01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