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4528|回复: 0

[满洲先世(清前)] 永陵“启运山”的原名叫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7 16:5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曹德全  

内容摘要:顺治八年(1651年),清朝正式封兴京肇祖原皇帝与兴祖直皇帝的陵山为启运山,“启运”者,开启大清朝之鸿运也。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将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显祖宣皇帝塔克世及塔察篇古的陵墓从辽阳东京陵迁回兴京,第二年,顺治皇帝下谕将其兴京祖...

启运山的12个山头(资料图片)

    顺治八年(1651年),清朝正式封兴京肇祖原皇帝与兴祖直皇帝的陵山为启运山,“启运”者,开启大清朝之鸿运也。顺治十五年(1658年)又将景祖翼皇帝觉昌安、显祖宣皇帝塔克世及塔察篇古的陵墓从辽阳东京陵迁回兴京,第二年,顺治皇帝下谕将其兴京祖陵尊称为永陵。上述事实史载清楚,从无异议。然而,在顺治皇帝册封兴京陵山为启运山之前,此山有没有名字?如果有的话,又该叫什么山呢?

    民国十四年(1925年)编纂的《兴京县志》上说:“启运山正脉,即永陵之乔山也。”伪康德三年(1936年)重修的《兴京县志》也说:“乔山封启运山”。

    2008年由抚顺市地方志办公室、社科院、永陵文管所合编的《清永陵志》首页“概述”里说:“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岗”。

    多年来,在这两种说法中,以“启运山原称乔山”的影响最大。“乔(桥)”字,其发音与满语gio相近,汉译为“狍子”。记得2006年5月10日晚20点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的《走遍中国,走进抚顺》栏目的第三集《寻找大清龙脉》时,一位受访者就说:“启运山……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狍子山。”那么,永陵背靠的启运山原来真的叫过“狍子山”吗?


  首先应该指出:有清一代的任何史料、包括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编纂的《兴京乡土志》中都没有“启运山原称乔(或桥)山”的记载。此说法最先出现在民国十四年(1925年)编纂的《兴京县志》的“山脉”篇中。此言一出,以后凡介绍永陵,谈到启运山时,几乎都要说到“启运山原称乔(桥)山”。俗话说“三人市虎”,说的人多了,一个假的、本来不存在的“乔(桥)山”就变成了启运山的原名。

    其次,我们不妨退一步说,假如文中的“桥”或“乔”真的是满语,意为“狍子”的话,那么,我们该怎样解读康熙皇帝第一次到永陵祭祖后所写下的《雪中诣永陵告祭》诗呢?诗中有一句是写雪中永陵景色的:“云封草木桥园古,雪拥松楸辇路升”。显然,诗中的“桥园”指的是桥山下的陵园,即永陵。如果当时谁敢将“桥园”解读为“狍子园”,我想他一定会被杀头的。

    再说,四次到过永陵的乾隆皇帝在谒陵后写道诗赋中,尽管常以“桥山”指代永陵。如:《恭瞻启运山作歌》诗、《神树赋》等,但在乾隆八年(1743年)他第一次东巡时,在盛京亲自到“福陵”和“昭陵”祭祀以后,又亲临附近的大清开国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人的墓前祭奠。事后乾隆皇帝作诗一首:《过功臣费英东、扬古利等墓题句誌感》。诗中的首句是“桥山柏里郁相望,开国同心想杜房”。很显然,诗中的“桥山”指的不是永陵,而是“福陵”和“昭陵”。乾隆无论如何也不会将盛京郊区的“福陵”和“昭陵”所在地都说成是“狍子山”吧!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既然“桥(乔)山”不是满语的“狍子山”,它应该指代什么呢?其实,早在1989年,李凤民先生在《地名丛刊》上发表的《永陵“乔山”非满语》一文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大家知道: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葬于桥山的黄帝陵即为华夏始祖之陵。康熙和乾隆皇帝东巡祭祖书写诗文时,借用典故,用“桥山”来指代自己的祖陵。永陵是大清皇帝的祖陵,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也应该是他们的祖陵之一。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桥(乔)山”既不是启运山的原名,也不是满语的“狍子山”。


  既然“桥(乔)山”不是启运山的原名,那么《清永陵志》里所说的: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岗”是不是真的哪?应该说,这种说法是有文献依据的。《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记载: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九月“孝慈皇后崩,……上(努尔哈赤)悼甚,丧殓祭享仪物悉加礼,不饮酒茹荤者逾月。越三载,始葬尼雅满山岗。”天命九年(1624年),努尔哈赤又将孝慈皇后及其祖、父之陵一起迁至辽阳东京陵。所谓“孝慈皇后”即努尔哈赤之后妃、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孟古姐姐。

    根据《清太祖高皇帝实录》的记载,说启运山原称“尼雅满山岗”应该没错。但是,我们知道《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是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的基础上经顺治、康熙两朝几次修改,雍正朝重新校订,至百年后的乾隆四年(1739年)才告竣的朝廷定本。此本虽文笔流畅规范,但是清帝为美化其先祖对《武皇帝实录》作了很多改动,因此《高皇帝实录》的史料价值远不如《武皇帝实录》,这是为史学家所公认的事实。

    下面我们看一下《武皇帝实录》是怎样记录孟古姐姐的葬礼的:“九月,内中宫皇后薨,后姓纳喇,名孟古姐姐……太祖爱不能舍,将四婢殉之,宰牛马一百致祭……,三载方葬于念木山。”同一段历史事件,写入《高皇帝实录》时,删去了显示努尔哈赤采用野蛮落后丧葬方式的“将四婢殉之,宰牛马一百致祭”两句话,同时,将“念木山”改成了更似满语的“尼雅满山岗”。

    我们知道,《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是天聪九年(1635年)皇太极下令文馆修撰的,第二年十一月告成。此书是专为其父努尔哈赤撰写的,是清朝的第一本实录,皇太极一定会认真阅读。再说,孟古姐姐是皇太极的生母,皇太极不可能忘记生母陵墓的所在地——念木山。

    因此,我认为:启运山的原名不可能是“桥(乔)山”,也不应该叫“尼雅满山岗”,而应叫“念木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3-29 19:27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