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2594|回复: 0

岫岩满族剪纸盛开在满乡山野的艺术奇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7 18: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岫岩满族剪纸盛开在满乡山野的艺术奇葩
   

政务信息  加入时间:2012-02-03 12:29:56  xyzwgk  点击:129


    在鞍山民间艺术的百花园中,岫岩满族剪纸是盛开于满乡山野的一朵奇葩。富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满族剪纸,既洋溢着东北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艺术的质朴野逸之美,也透露出黄河流域民间剪纸的古拙神奇之风,并由此于2008年6月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且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之中。
  记者:作为一种满乡特有的民间艺术,岫岩满族剪纸是随着满族进入岫岩而产生的艺术形式。经过历代传承,根植于满乡山野、带着浓郁泥土芳香的岫岩满族剪纸,品种和内容不断丰富,技艺不断完善,成为留给后人的宝贵艺术财富。
  骆岫生:满族剪纸进入岫岩是和满族入住岫岩同步而来的。
  史料记载:自公元1621年,后金努尔哈赤派兵进驻岫岩以来,已近400年。其间,1644年清廷派八旗官兵205人入驻岫岩;1687年清廷从关内调回8000八旗官兵来岫岩驻防。由于这些满族官兵在岫岩安家落户,长期定居,就把满族的民俗文化和剪纸等民间艺术带到了岫岩地区。受到满族掌权执政影响,满族民俗文化及其民间艺术更得到了其他民族的重视和效仿,也成为满族民间剪纸在岫岩地区缘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满族剪纸艺术与其历来信奉的蕯满教民俗文化关系非常密切,因而有的学者认为满族剪纸是依附于民间巫术和民俗节日活动而产生和发展的。其最早期的蕯满女神剪纸,即民间俗称的满族“嬷嬷人”剪纸,满族民间巫术疗病用的“扣夜星人”剪纸,都是满族人物剪纸的原生态题材。据岫岩民间剪纸艺术家刘吉英说,她在十几岁时就经常为邻里剪“扣夜星“用的拉手小人。
  满族民俗剪纸的作用主要是配合节日祭神祀祖和美化装饰庭院家居环境,祈求、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民族知识手册》记载:“过年过节,满族喜欢贴窗花。”杨英杰著《清代满族风俗史》说:“窗花与挂旗都是具有满族特色的剪纸。”岫岩满族剪纸正是受到东北满族剪纸的影响,才形成了突出的满族文化特色。《丹东满族》一书记载,早期岫岩剪纸的典型作品就是满族的“挂旗”,后来通称为“挂笺”。岫岩满族挂旗原本是专用于祭祖场所的礼仪饰品,贴挂于神龛等处。其剪刻的图案、文字乃至色彩都与汉族挂笺有所不同,尤其贴挂方法更是有很大区别。
  从岫岩满族剪纸在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中,其品种不断增加、内容日益丰富、技艺不断完善,而这些变化都与山东、山西、河北等中原移民大量进入岫岩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相关。据民国十七年《岫岩县志》记载,当时岫岩境内的满汉各族名门大户共有26家,其中就有20家是自清代乾嘉年间先后由山东、山西、河北等地迁居岫岩的汉族人。可以肯定,他们带来了内地汉族剪纸的花样,也带来了黄河流域汉族的剪纸技艺和审美情趣。比如在对岫岩和山东、山西等地民间剪纸作品的比较鉴赏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岫岩剪纸的构图、造型方式,到装饰纹样和寓意手法等,都与关内剪纸有很多共同或相似之处,明显存在着非常微妙的艺术传承、融合痕迹。也正是由于这种多元剪纸文化与艺术的融合,岫岩满、汉和蒙古、锡伯等各民族民间剪纸艺术家的互相学习借鉴,才最终使岫岩满族剪纸艺术锦上添花,更加丰满神奇。
  记者:岫岩满族剪纸既有植根于北方满族剪纸的丰厚积淀,又吸纳了内地民间剪纸精华,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岫岩满族剪纸也被不断地注入新的时代内容。
  骆岫生:我国古代有一副著名的联语:“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生动准确地描述出北国风光的雄浑壮丽和江南美景的清雅秀丽,揭示了我国北、南地域不同的风光特色。在这种不同地域特色的影响下,从绘画到雕塑,乃至剪纸等多种民间艺术都天赋形成了“北雄南秀”的迥异风格。民间剪纸的艺术风格也基本上可以分为南、北两大流派。正如郭沫若先生当年在《剪画选胜》中所写的诗句那样:“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永不朽。”
  地处关东的岫岩民间剪纸艺术兼承东北满族剪纸的传统,并且吸收了山东、山西、河北等北方剪纸主要发源地的剪纸艺术,从而形成了风格浑厚朴实,构图丰满规正,造型夸张传神,纹饰简约大方,线条刚健明快,剪刻镂空成片,内涵吉祥美好的主要特色。赵朝勋先生对此有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岫岩满族民间剪纸艺术的最大的特征是写形、写意、写神、写心。因此,作品古朴、粗犷、浑厚、洗练。”纵观岫岩民间剪纸的传承发展历史,在其创作工具和材料的选择,构图设计和造型纹饰语言的运用方面,创作题材和作品幅式等诸多方面,都在继承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并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完善。
  如同所有的民间艺术一样,岫岩民间剪纸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民间剪纸作者大多生活在农村,其剪纸大部分是取材于身边实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浪中,民间剪纸作者们用古老的剪刀和技艺,剪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展示出家乡变化的新面貌,表现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如尹淑兰的《欢庆“七·一”》、陈静的《祝福祖国》、汪丽华的《农家乐》、赵君的《运输忙》、刘玉连的《科学种田》和《攻关》、汪振发的《喜庆丰收》等,都是洋溢着对祖国、对家乡、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和无比幸福之感的优秀作品。
  记者:民间艺术的传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传授。这种传承方式虽然简单易行,可一旦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便有失传的危险。满族剪纸也不例外。加强挖掘和保护,是保持满族剪纸艺术之花永不凋谢的重要保证。
  骆岫生:在岫岩地区民间长期流传着“家家女儿会剪纸,户户闺阁忙绣花”的俗语。过去,满族人家的女孩,从三四岁起就要开始学习“女红”,她们成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地在家里学习剪花样,做刺绣。按照岫岩满族民间习俗,姑娘出嫁时要备好自己刺绣的枕头顶,并且作为嫁妆,要用红色丝线连起来,一排排地悬挂在新婚洞房中进行展示,一旦赢得人们的称赞,新娘子和娘家亲人都会感到面上有光。在这种民俗礼仪氛围的影响下,民间剪纸得到了更好的传播与继承。
  岫岩满族剪纸的主要传承形式为家庭传承,这是一种以母传女,长带幼为主的个体传承方式。其传承范围大多局限于一个家庭之内,有时可扩散至邻里或家族之中。其传承形态是以家庭中某一精于剪纸的长辈为师,向下一辈人口传身教剪纸技艺。一般来说是母亲传于女儿,也有祖母传于孙女或外祖母传于外孙女等情况。如岫岩著名民间剪纸艺术家刘吉英,就将其剪纸技艺传于儿女,其子任作福已学有所成。岫岩洋河镇田歧生是第三代剪纸传人,其家族中就有五、六位民间剪纸能手。岫岩第一代剪纸传人中的张玉英和孔兆娟,都是前营子镇吴堡村人,孔兆娟在邻居张玉英的影响下剪纸技艺日趋成熟,很有名气。
  目前看,岫岩满族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一是由于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的日益淡化消失,民间剪纸已经失去了它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二是由于现代文化艺术样式日新月异、花样百出,民间剪纸日益遭到冷落。三是由于民间剪纸老艺人相继离世,失去了其自然传承的基本力量。此外,随着农村现代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年轻人的观念不断变化,很多人不满足于守家在地务农谋生,而是大批进入城市谋求发展,这也使民间剪纸失去了向下一代传授延续的基础。
  基于此,近年来,岫岩在围绕岫岩剪纸的抢救与保护、传承与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抓好民间剪纸骨干队伍和创作基地建设,开展多层次的组织辅导活动,承办和组织参与大型民间剪纸展赛活动,挖掘整理、编辑出版岫岩民间剪纸图书资料,建立传承、保护机制。经过努力,2006年6月,岫岩民间剪纸被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8年6月,岫岩满族剪纸以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被确立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后,岫岩满族剪纸成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的一部分。岫岩满族剪纸的保护传承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来源:鞍山市人民政府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5-1-15 19:02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