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1843年创作的铜版画,描绘了当时中国人的理发场景
清代街边理发摊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男子剃龙头”……今年是龙年,更让“二月二”这个特别的日子多了许多美好的含意:龙年龙抬头,大家都欢喜。2月20日,著名民俗学家刘振超告诉记者:“二月二,剃龙头”始于清朝。民间有着“正月不剃头”的俗信,二月初二刚出正月,又是“龙抬头”的吉祥日,所以人们赶在这天理发,是讨吉利的一种方式。那么,为什么不是“二月一”呢?专家的解释是,这和中国人喜欢双数有关。
一唠起“二月二”的趣闻轶事,刘振超有讲不完的传说故事。他说,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把龙视为吉祥物,不少习俗也多与龙有关。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开始讲究过“二月二”了,当时称为春龙节、青龙节、祭龙节、龙兴节等。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载:“二月引龙,熏百虫。……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蜿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用面摊煎饼。熏床炕令百虫不生。”《明宫史》载:“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以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也说:“二月二日,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中华全国风俗志》载:“二月初二日,焚香水畔以祭龙神。”同时,民间约定这一天太阳出来之前不得到江河挑水,以免损伤“龙神”。于是,又有炒吃爆米花或黄豆之类食品的习俗。正如民谣所唱:“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丰收。”
除了这些民间的活动,那么,皇帝是不是也过“二月二”,也要“龙抬头”呢?刘振超肯定地说:“当然,皇帝也不能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