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6
- 注册时间
- 2011-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积分
- 2007
|
发表于 2011-11-24 12:3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研教改■
略述满族传统的婴幼儿教荞文化
蒋 剑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
中囡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 满族家庭主要承担了对幼儿的教肓重任,受其独特
生态生产文化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的婴幼儿教养文化,即
胎教文化、婴儿时期的养育文化、幼儿时期的教养文化。
关键词 满族 婴幼儿 教养文化
满族作为一支人口数量仅次于壮族的民族,生息繁衍在东北
三省及北京,内蒙古,新疆一带⊙。作为人主中原的少数民族中的一
支,满族开创了灿烂的清代历史,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在
正规化的少数民族幼儿教育建立之前,少数民族家庭教育成为少
数民族幼儿教育最主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幼儿通过家庭中父母兄
长的言传身教完成对本民族文化的启蒙和最初的认同。Θ因此,满
族家庭承担起教育幼儿的重责,受其独特生态生产文化影响形成
了独具特色的传统婴幼儿教养文化。
1满族传统的胎教文化
满族十分重视对子女的生育。满族妇女怀孕初期,全家视为一
件吉事(也有看作大忌的),这时婆母便告诉她-些保胎知识和传
统禁忌。比如:不准孕妇到别人的产房去,不准坐锅台、窗台、磨台。
不许扭身坐,不许大哭大笑,不准侍奉祖先神。不准听说某人难产,
谁结婚拜天地,坐帐都不许参加。怀孕五月,不准去马棚,不许牵马等。Θ
我们可以看出,满族传统胎教文化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
大多起到了保障孕妇顺利生产的作用c从内容上分析,既有符合孕
妇生理健康的禁忌,如不许骑马、扭身坐,有效地避免孕妇怀孕期
间流产的发生;也有注意孕妇精神状态稳定的,如不许大哭大笑,
不许参加红白礼节等,既避免了孕妇生活环境过于吵杂,给胎儿提
供了安静稳定的外界环境,也保障了孕妇怀孕期间平和的心态,这
些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有利于胎儿的健康成长。
2满族传统的婴儿养育文化(0-3岁)
婴儿期,一般指从出生到3岁。婴儿们在父母的细心照料和呵
护下,身体迅猛生长。P困此,养育成为这一时期父母们的主要活
动。满族传统的婴儿养育文化可以从满族孩子的出生、出生后家人
为其细心淮备的衣、食、睡三方面进行探讨。
出生:满族孩子的出生称为“落草”,由于满族是一个马背民
族,不论男女都要骑马射猎。怀孕的妇女,也要四处奔波,只有走到
哪儿生在哪儿。在荒山野外,满族妇女生育时只能以草为垫,敬称
生孩子为落草。这种生育习俗一直在民间延续。。由于生育环境的
恶劣,新生儿成活率较低,满族人形成了“多子多女多福"的生育
观念,生孩子成了满族人心中的头等大事。
衣:新生儿“落草”后,为了方便移动,一般都包亵于襁褓之
中,襁褓指古时背负小儿的东西,一般指包裹新生儿的被子。而这
种便于父母们移动孩子的包裹方式往往不利于新生儿的四肢生长
和四肢运动的发生。
食:满族婴儿都使用母乳喂养,习俗上在满族婴儿出生的第二
日,遨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喂第一次奶,叫“开奶”。生产后三
天以内,产妇必须吃牲口活禽肉,补充体力,并以此催奶。母乳喂养
的传统既确保了新生儿的食物来源,也加深了紧密相连的母女/母
子间的亲子联系。
睡:婴儿时期最多的活动是睡觉,满族人为了让婴儿睡得更加
安全和舒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悠车文化。悠车也
叫摇车,用桦树皮做成,长约13米,宽07米有余,两端成半圆形,
如同小船。满族人生第一个男孩时,满月时,舅父要送来一个悠车,
并亲手挂起来。悠车以经人用过的为佳,俗称“养活孩子吊起来"。
如婴儿哭闹,要边推悠车,边哼“悠悠调”。如《月儿圆》悠悠调这
样唱到:。
月儿圆,月儿大,月儿已在树上挂。
文扌编号"672-7894(2009)01-057-01
小妞妞,别哭了,额娘领你找阿玛。
船丿L摇,别害怕,长大嫁给渔老大。
鱼皮鞋,鱼皮袜,鱼裙鱼袄鱼马褂¨…
从效果来看,悠车的优点:悠车一般都是挂在屋子横梁上,温度
适宜,不致引起感冒,孩子睡悠车,便于母亲管理,孩子睡得比较舒
适。孩子躺在悠车中,听着父母长辈哼唱的童谣,开始学习起悠久
的民族文化。但是大人们通常用四五寸的布条将孩子的胳膊肘、膝
盖、脚脖子三处捆绑在悠车之中,此风俗在今天的东北仍能看到,这
明显不利于孩子四肢的健康成长以及肢体运动的发生。
3满族传统幼儿的教莽文化(3-6岁)
一般认为3岁至6岁是人的幼儿期,幼儿们开始对夕卜部世界进
行生动具体探究,幼儿们通过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的社会生产生活
活动,学习社会生产生活技能,进行最初而且印象聂为深刻的民族
文化习得。满族传统的幼儿教养文化可以从传统游戏中一窥其貌。
传统的满族幼儿游戏主要有以下几种:
跑马城:跑马城是指参与者手挽手分列两排,相向而立,人数相
等。攻城的一方如果冲开了守方的队列,即可将守方的-个人俘获
带回到自己-方成为攻方队员,然后再由守方进攻,最后以人数多
少沦胜负。
斗拐男:孩子们愿意玩一种叫“斗拐"的游戏,也叫“单人布
库”,“布库”在满语里是摔跤的意思,既是体力的对抗,又是友谊
的交流;人多了也好办,一人背起另一个人,与另一组开展对抗,俗
称骑马打仗。
嘎拉哈:嘎拉哈是满族女孩爱玩的-种游戏,也就是“抓拐”。
拐,通常是取猪、羊或是鹿等动物身上比较小的关节骨所制成的。
满族女孩把它抓来抛去,可以锻炼手的灵巧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
后来这-游戏在汉族女孩中也开展得非常普遍。
改绷:是女孩子尤为喜欢的游戏。一条三尺长的线绳套在两个
对面坐着的女孩的手指上,系成环型绷套,再经过四只小手的上下
翻转,不停地变换着图形,改变着花样,而胜者永远属于花佯殷多的
一个c。
满族传统生活屮,男子从筝着渔猎、农耕的工作,要求男子有强
壮的体魄、无畏的勇气,在上述传统游戏中,前两个主要是男孩子们
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模拟了古代战场上交战双方喊阵的场面或
模拟二人竞技的场景,既锻炼了幼儿们勇猛无畏的精神,又增强体
质。而满族女子大多从事着家庭杂务的忙做,如:纺织、绵织等,困
此在后两种女孩幼儿游戏中,对手的灵巧和热练程度的锻炼都是
对编制等女性工作的模拟。
注释
①王宏刚,畜育光满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I99I刂
②丁湘叱述少效民族家庭的抚幼传统民族教宵研究,l”9田冫⑤~Bz・
③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少效民族文学分会少效民族民俗资料中央民族学
院出版社,I98lfl⒙
④杨钨春满族风俗考黑龙江人民出版社〉zOOz(l》IB0
⑤姚显志,铮旅游丛书:辽宁卷辽河平原的民俗与旅游辽宁出版社,ll卜H2
⑥王宏刚,宫育光满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I991:“~Bo
抄考文戒
I刂王宏刚,畜育光,满族风俗志冲央民族大学出版社,I99I
I2】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少效民族文学分会少效民族民俗资料,中央民族学
院出版社,1985(6〉
⑶杨铝瞀满族风俗考黑龙江人民田版社9∞2⑴
【4】王宏刚,宫育光著满族风俗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gI,
I5】姚显志,等旅游丛书辽宁卷辽河平原的民俗与旅游辽宁出版社
女任编辑 武 孝
"扭△i‘ s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