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4094|回复: 11

重要公告 :中国 双鸭山 友谊挹娄文化节 转发《至爱玉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11 10: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蝶格格 于 2011-6-11 10:26 编辑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于2011年8月17、18、19日举办中国•双鸭山•友谊挹娄文化节。届时港澳台满族后裔、中央电视台7台摄制组、少数民族代表、北京满族联谊会及各地满族联谊会等组织前来参加本次活动。

   满族后人将在“凤林古城”举办满族族源寻根问祖、祭拜先人的活动,欢迎挹娄文学群友前来友谊参加挹娄文化节并将此消息转告各地同胞。

      能来友谊参加本次活动的满族朋友,请在7月1日之前报名,挹娄文化节接待处做来宾数量统计。

注:来宾费用自理。本次活动接待处帮助联系食宿、车辆等有关事宜。

联系电话:13314693556

联系人:殊勒

QQ:1036768688

挹娄文学作者群QQ:130362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11-8-2 04: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家乡!

凤林古城遗址位于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南

我的家乡离她不到5公里!成富乡还有两个朝鲜族村子,一个叫大成富,一个叫小城富。

我出生的地方叫三道岗,从三岁长到十一岁的的地方叫六和屯(应该是满语或赫哲语)。

其实友谊农场根本就不是千古荒原。友谊农场的原住民都是满族、赫哲。非常讲究小孩子后脑勺要睡平。

建场前每隔5到10华里总有一个自然村。历史脉络非常清晰,当时追述个七八代都没问题,生活习惯也很有特色,和后面来的人都不是随意地通婚。

说的语言都是汉语,但是不上台面的话净是满语词汇,象形容多就说“老鼻子”了!说谁爱说话就说是个“大嘞嘞”,要想把事实讲清楚就说,这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不时的还用这种方式说话,“你块去叫小那谁去干那哈去!”

小孩打起架来叫山东人山东棒子,叫朝鲜人高丽棒子,山东人小孩反过来就骂当地人臭麋子。什么意思也搞不明白,是臭尼堪?臭糜子?大人有时解释说是因为当地人吃半发酵的玉米面的酸汤子(我都会做)。


后来的有朝鲜族、俄罗斯后裔;
1958年来的山东移民、支边青年、转业官兵(我父亲是沈阳转业来的);
1968年来的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温州、宁波、哈尔滨、佳木斯知青、兴凯湖转来的北京劳改人员;
1978年来的温州鞋匠、眼镜商;
1988年来的广西养蜂人。

凤林村附近的河我们常去游泳。我们不说游泳,说洗澡,游泳太正式,听着别扭。

也常去用端网去端鱼,还有钓鱼,我们不叫钓鱼,叫弄(neng4)鱼去,钓鱼也嫌太正式,听着别扭。


确实是个好地方!只是有一种无险可守的感觉。真的是王京吗?
不过商朝的殷墟我去看过,和凤林的地理条件一模一样。

http://www.hudong.com/wiki/%E5%8 ... E%E9%81%97%E5%9D%80

凤林古城遗址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属铁器时代遗址。位于三江平原的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300米处。80年代初期,考古工作者在以友谊农场为中心的1888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距今2000年左右的汉魏时期古城、古居址181处,其中古城62处,古居住址119处。

目录

    古城简介
    发现意义
    布局结构
    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
    科学价值
    历史之谜
    古城传说

        相关资料

展开

编辑本段古城简介
凤林古城的面积
  凤林古城遗址 位于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南,它总体呈不规则形,外垣周长6000余米,大部分为三垣二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壕。城址总面积约1136250平方米,该城由内城垣围隔成9个城区,城城都有护城墙、护城河。其中第九城四个城角楼和中间突出的马面型尤为明显。第七城区较为特殊,它近似方形,单垣单壕且附有马面等。
凤林古城的发掘历程
  1994年、1998年、1999年、2000年四年间,黑龙江省文博处、考古研究所分别对七城区进行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约3500平方米,揭露出房址遗迹40座,出土了各类器物1700余件。特别是2000年揭露出的666平方米的巨型房址,是三江平原汉魏遗址中所少见的。
  这些古城和居址中,最有特色、最完好、规模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是占地约100万平方米的凤林乡古城。与宝清县炮台山古城堡隔七星河相望,居民称为“对面城”。
编辑本段发现意义
  凤林古城遗址的发现,彻底否定了三江平原是亘古荒源的“北大荒”这一说法,对研究满族历史、黑龙江地区少数民族的相互关系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变化,都有著重要的价值。又由于此城巨大而结构复杂,对研究黑龙江古城的类型提供了新的例证。
编辑本段布局结构
  从凤林村往西300米,穿过一片耕地,是一片茂密的树林,透过这,依稀可以看见重重叠叠的土墙,蜿蜒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曲折,着就是凤林古城。古城的面积约为120多万平方米,长6130米,有高矮两座墙,和深浅两到濠,在城内又有城墙分成9个区,第七个是正方形的,位于中心区域,周长是490米,其中保护完好的只有第6城区。
  凤林古城总体呈不规则形,外围周长6,000余米,总面积约1,136,250平方米,全城以中部方城为中心,共分为9个城区,似“九曲连环城”。
  第六城位居中心,呈正方形,东墙长116米,南墙长112米,西墙长124米,北墙长119米。墙残高2-4米。城四角有角楼址,4个马面设在每面墙中部。角楼、马面向墙外伸出5-10米不等。城外护城河深3-4米,宽16-18米。
  城墙为夯土板筑,很坚固。六号城较各城面积大,城墙高,可能为部落首领住所。各城的内外都有许多半地穴式居址,深1米,长5-10米,宽3-5米,出土有陶罐、陶碗和双耳铜?、小铜锺、铁箭头,还有玉器、玛瑙等饰物。从各城的布局看,当时的居民约有数万,已结束了游牧,进入定居,农业、养畜业、制陶业和纺织业都达到一定水平,在组织上也初具国家的雏形。经考证,居民为满族的祖先挹娄人。
  其中七城区位于全城中部,近正方形,边长112—124米,面积2.8万平方米,四面单垣单壕。城垣顶宽近3米,基宽15米,高近4米。护城壕上宽15米,下宽3米,深约4米,城垣四角各有一角楼,四面各有一马面。
编辑本段生态环境
  凤林古城遗址座浇在友谊县成富乡凤林村西约300米处的岗地上,南濒七星河,其地理座标在东经东经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131°50′45",北纬46°36′13",海拔83.9米,七星河两源自完达山脉那丹哈达岭东麓,东源于完达山脉岚樟山南麓。
  凤林古城遗址文化旅游观光区处于三江平原南缘与完达山北麓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南山地(海拔847.3米)向燕北逐渐过渡到平原(海拔50米左右),其间形成多种地形地貌。南部涂山坡陵合河,林木葱郁,城山区坡平缓,溪涧长流,是生长人参和放鹿、养蜂的良好场地;平原地带土地肥沃,水源充沛,适应农作物的种植。
  本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最低气温一月份,月平均气温—20℃;最高气温八月份,月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水量500毫米,无霜期130天。
  森林覆盖地带主要有柞、杨、柳、松、榆等;草野自然植被主要为属于兰科、禾木科、萄科的小叶樟,芦苇、 草等。土壤分别为黑钙土、棕壤土、草甸土、沼泽土。凤林城址迆东地带温地资源十分丰富,动植物及鱼类、鸟类种类繁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星河温地自然保护区。
  凤林古城遗址自被汉魏末叶自挹娄人废弃并遭湮没后,因人迹罕至,1500年来,古城周围广大地域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基本得到保护。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从1998年9月开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双鸭山市文管站和友谊县文管所的配合下,按照七星河流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计划,对凤林古城开始了第一次科学发掘。这一年发掘面积达500平方米,清理了房址8座、灰坑23个,出土器物件近300件。
  1999年,发掘面积达到1700平方米,清理了房址9座,出土大量器物,其中陶猪、陶马等陶器证明当时畜牧业已十分发达。而从清理出的房址中,明显可以看出有曲尺形火坑。这恐怕是已有资料中东北地区最早有火炕的佐证。
  这些火炕用黄褐土堆垒捶实筑成,炕的中间有单股烟道,烟道上方铺有小石板。炕的一端有灶门、灶膛、灶台组成的灶,另一端则有出烟口,灶与火炕相连,使得取暖和炊事合二为一。居住面上的器物多放置在灶及出烟口的四周。其中有三座房址的火炕设在房址的东部和北部,呈“匚”形;一座房址的火炕设在房址的西部和北部。火炕烟道近出烟口处分别出土了玛瑙串珠、铜铃、纺轮和网坠。靠近城中心有座房址,为公用住房,面积25平方米。灶在中央,灶面与居住面平齐。
  在西壁中央设一门道,壁直,踏面平整而坚硬。居住面上的器物多放置于灶四周及房址的西北部。器物以陶器占多数,还有石、骨、铜、铁及玛瑙等器物。陶器主要为生活容器,以夹砂黑褐、灰褐陶为主;纹饰较少,有弦纹、戳印、乳钉、乳突及条带彩绘。
  器类有罐、钵、豆、碗、瓶、盆、杯、盅等;器形特征明显。这类遗存有别于三江平原以往发现的考古学文化,是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属魏晋时期。晚期遗存的先民是目前为止这一区域内最早的居民了据黑龙江省考古所副研究员、本次发掘的领队张伟介绍,通过两年对第7城的发掘,弄清了第7城区的堆积时序、文化内涵和废弃原因,初步探明了房址的分布规律,识别出了两种不同的新的考古学文化,为确认三江平原汉魏遗址群的文化性质、分布与编年树立了标尺。
编辑本段科学价值
  从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的定位研究,凤林古城遗址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科学意义有以下五个方面: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第一,凤林古城,是目前所知汉魏时期东北三江平原,乃至东北亚极边地区发现的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宫城与宫殿出现最早,且保护得很好的都邑。凤林古城和七星祭坛应为汉魏时期三江平原当地民族的京都遗存。
  第二,凤林古城的中心城区,是汉魏时期三江平原地区众多不规则城址、聚落址中唯一既规范又最大的城址。从历史地理上考察,凤林古城一带应为汉魏时挹娄人的活动中心,凤林古城和炮台山祭坛址应是挹娄王城或夫余管理挹娄的相当于王城之城,所以凤林古城暨炮台山七星祭坛遗址所在地区,当时都是汉朝版图范围内的领土,是汉代在东北腹地的一个幅员广袤的古族古国。
  第三,2000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凤林古城7城区中央部位发现一座面积达666平方米的大房址。该房址南北长,东西短,开门向东,真子午线正南正北,长方形。房内地面平坦,表面坚硬,为2厘米厚的黄砂土烧烤而成,下为近10厘米的黄砂黄土混合层,再下为生土。地面上有排列整齐的大型柱洞,横5纵4。此外还有散在柱洞23个,主要集中在西北角隅与南墙西端之内。这么大的房址,实在令人惊讶!这可能是建造宫殿的初始阶段所显现出的由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必然现象。
  第四,与凤林古城隔河相望的,是2000年已先期发现的宝清县炮台山七星祭坛,是三江平原和东北亚极边地区最考究的祭坛遗址,更是我国天文考古的重大发现。这一祭坛遗址正是与京都址、宫殿址的有机的、互补的、配套的国家机器布局格式的完成。
  第五,从以上四点综合考察,说明汉魏时期三江平原的人群,已经改变了“无君长,其邑落有大人”的局面,经历着或者完成了从“邑落”联结为城邦或邦国,证明了无论是从史前社会向国家阶段过渡,还是城市萌芽和出现,都经历一个从不规则到规范,从无序到有序的初级的发展、转化过程。说明了三江平原和东北亚极边地区有史以来首次出现了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包容周围村社的雏形国家,即城邦国家及其文化历史的表征。
编辑本段历史之谜
  和它一样,谜一样出现在世人面前的还有在三江平原上已经被发现的那750多座古城。据考古的初步考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证,这批数目庞大的古城大都属于同一时期,也和凤林古城一样,什么人所建?什么原因废弃?到现在还没有谁能给予一个合理的说法。
  但毫无疑问,750多座城中,凤林古城的中心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据王学良介绍,凤林古城的正南,隔七星河,与之形成拱卫之势的是炮台山古城,面积达60万平方米,有3重圆墙,并有两个耳城,4个城门都有翁门,可见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凤林城的西面,是兴隆山遗址群,现可见9城6址。古城东北是跃进古城,西南的保安古城发现了一个30厘米周长的铁犁片,这个龙江第一犁和凤林古城中发现的农作物碳化物至少证明一点:这一历史时期的农耕已经与中原地区一样达到成熟期。
编辑本段古城传说
  对以凤林古城为首的这一批汉魏时期古城遗址的研究还是一片处女地。我们东北原著民族赫哲族中有这样
   [凤林古城遗址]

凤林古城遗址
一个传说:
  在西勒欣思河(赫哲语,今松花江支流七星河)附近有一个“巴如古苏霍通”,城主叫木竹林,木竹林的母亲那丹格格在萨哈林乌拉遇上了青年猎人木耳阿勒汗,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生下了儿子木竹林。木竹林神勇无比,少年时候就骑着大鳇鱼沿西勒欣思河进了松花江,再回来时,领着4个“德窦”(赫哲语,夫人),4位夫人个个本事了得,可以变化无常。在夫人帮助下,木竹林一路西征,攻打下大片江山,平定天下后,返回了巴如古苏霸道,成为民族的女神。
  在赫哲语里,“巴如古苏”是“对面”的意思,“霍通”既是“城堡”。 凤林古城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就叫对面城。然而,传说毕竟是传说。目前,我们无法得知的是,在某一年,凤林古城的原著居民似乎在某种特殊原因之下,从容地离开了城市。走的时候,妇女们还把珍贵的珠宝藏在了炕洞里。人们离去,还盘算着回来的那一天,然而,回家的路是如此的漫长,至少1700多年过去了,那群原著居民还不曾归来。倘若,时空真的可以穿越,那古城的居民归去来兮也难再重回居所——就在他们撤出城堡不久,一场大火毁掉了他们所有的房屋。木制的屋子,坍塌了,尚在房中的陶器、石器、铁器尽数掩在了灼热的灰炭之中。灿烂辉煌的凤林古城,从历史的长卷上被无情地抹去了。那曾经建立了数以千计城堡的未名王国,和它的都城一样,消散在风中,留给后人的是诡秘和神奇。
编辑本段相关资料
  到1980年前在宝清、友谊两县的七星河流域,又陆续的发现了几座古城遗址。1984年,考古学家认定这类古城不是辽金时期而是比辽金早的至今已有2200年到1700年的遗址,应是中原地区的汉魏时期。就已有的考古发现来看,黑龙江地区的古代城市中,凤林古城的规模排在渤海上京龙泉府(今宁安境内)和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境内)之后,名列第三。然而,从时间上看,它比后两者分别早了至少800年和1200年。
  从发掘的情况和通过对种种现象判断,大约在距今1700年前,当时的古城最后一批居民主动、从容地搬迁出去,人们期望能重返家园,但是撤离之后,古城里曾发生了一场大火,导致古城的最终废弃,火灾原因,尚难确定。
  至少在几个世纪里,凤林古城作为这一地区的中心,逐渐地走向完美,然而,最终,它还是毁掉了。而且,毁掉之后,它就一直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宛如一颗暗珠,伏于历史长河之底,没有再浮出来,历经了1700多年的沉寂,直到今天,才露出真容。

开放分类:
    文化,考古,建筑,遗址,古城
发表于 2011-8-13 17:3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一下。
发表于 2011-8-15 01:5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臭麋子,是闯关东来黑龙江的其他民族同胞对当地的满洲人的称呼,我们一般统称他们是“跑腿子”,他们就来而不往非礼也的称呼我们满洲人是“臭麋子”,现在依然这么称呼,不过没有蔑视含义的了,我看倒是有点昵称的意思了。。。当地的七八十岁的老人们在一起唠嗑解闷还不时的说“你个臭跑腿儿,知道个啥?”老人们哈哈一笑倒也乐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fdc


   
 楼主| 发表于 2011-8-17 23: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铁木尔


    谢谢您 提供这么详细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00: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akxan


    东子也参加这次挹娄文化节活动了吗?
发表于 2011-8-18 17: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11-8-18 17: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发表于 2011-8-18 17:3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预祝活动圆满成功!
 楼主| 发表于 2011-8-20 11:4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蝶格格 于 2011-8-20 11:48 编辑

满族歌手宋熙东在中国双鸭山 友谊挹娄文化节一展歌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5-4 13:31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