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丰宁满文化名片 对外免费开放
燕赵都市网讯(记者陈宝云)如今去河北省承德市丰宁,许多当地人会推荐去一个地方——丰宁满族民俗馆。这座民俗馆由一个叫王清君的农民画家开办,数百件藏品均为王清君多年来走街串巷收集所得,这座民俗馆尽管花费了王清君几乎所有积蓄,但从开馆之初,便定下了“对所有人都免费开放”的规矩,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与满族有关的民俗文化。
王清君
农村穷画家盖房谋生
王清君说,高中毕业后,自己考入天津一所美术学校,但因为家庭贫困,一年后只好辍学回家。“当时我才18岁,为了不把美术扔了,我就必须先挣钱。”于是,年轻的王清君带着几个老乡,到坝上给人盖房子。“为了能找到活,我就找村干部帮忙,交换条件是义务给村里做画板报,写村规村章。”王清君说,自己走到哪,板报就做到哪。一次偶然的机会,林业局的领导去村里考察,村里漂亮的板报立刻吸引了大伙儿的目光。“他们说这么好的才能,盖房子都瞎了,并答应要帮我解决工作。但我的条件是,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不能耽误我的美术创作。”从此,王清君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造生涯。 1997年,香港要回归祖国,王清君被借调到旅游产品开发公司进行布糊画(丰宁当地一种民间手工艺画,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由于技艺高超,王清君被香港一家公司看中,作为内地民间艺人代表,邀请到香港进行艺术创作。“当时一个月工资时1.8万元,周末别人闲着,我就自己搞创作,到画廊卖,可以说这是我积攒的第一桶金。”此后,王清君又前往新加坡从事商品画创作,自此这个穷酸的农民画家,积累起了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物质基础。
抢救满族风俗文化
作为一个满族自治县,在丰宁当地居住着许多满族人,今年42岁的王清君就是满族正黄旗人。从小对美术感兴趣王清君,年轻时就开始留意收集一些当地满族人日常使用的生活和生产用具。“以前已有时间就到各个村里去溜达,许多人家盖新房子,老家具老物件都乱推乱放在院子里,我觉得很可惜,就收了过来,价格很便宜,许多还不要钱。”
据王清君介绍,自己之所以要创办这个民俗馆,就是要将日益被人淡忘的满族文化、满族人的风俗习惯进行重新挖掘和展示。“丰宁虽然是个满族自治县,但十几年前如果找个与满族文化有关的场所或者集中展示的地方,根本没有,所以我就想为抢救满族文化尽一份力。”王清君说,自己通过多年的努力,共收集到各类老物件1000多件。“东西有了,就差展示的地方了。”
回到老家白塔村后,王清君在村里买下废弃的村委会大院。“都是茅草屋,从2008年开始,我一直在施工,直到今年才算基本完工。”王清君说,满族民俗馆共有房屋30多间,共花费自己的积蓄160多万元。记者看到,除了其中有间房子是卧室外,其余房间均向外人开放。 记者在王清君的满族民俗馆里看到,从洗脸架、梳妆台,到桌椅板凳、祖宗案,从旧社会裹足女性穿的三寸小鞋,到满族人的传统服饰,几乎囊括了满族人日常生活、生产的所用用品。
复原满族风情路还很长
王清君说,满族民俗馆只是他挖掘拯救满族文化的第一步。“我下一步想建一个实景展示满族人风俗习惯的场所,让每一人都能切身的体会满族的传统文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王清君白天接待游客,晚上进行艺术创作。记者在王清君的工作室看到,平时常见的地板砖和各种瓷器,在他的雕刻下,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用棉花制作的彩棉画,色彩艳丽,花鸟虫鱼、山水风光等被浓缩成一件件令人叫绝的工艺品。
王清君告诉记者,自己的浅浮刻磁和彩棉画技艺,都是自己在结合传统创作技巧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首创的民间手工艺。由于王清君刻磁画和彩棉画工艺精致,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最近,北京一家五星级酒店让我创作十个刻磁工艺品,一个价格一万元。”王清君说,随着刻磁画和彩棉画得到认可,距离自己修建满族风俗实景展示园的理想也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