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3344|回复: 1

满族传统民间医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0 20: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满族先民是否有医药

满族先民是否有医药?这一问题的答案,在一些文献中却是否定的。如南宋徐梦莘在《三朝北盟会编》卷三中记载,满族先民女真人“其疾病,无医药,尚巫祝”。这一观点一直延续到明代,朝鲜人在《栅中日录》中称,当时满族民众是“疾病则绝无医药针砭之术,只使巫觋祷祝。杀猪裂纸,以祈神。胡胡中以猪、纸为活人之物,其价极贵云”。

事实上,满族先民尚巫祝是真,但无医药是假。金代女真人在未进入中原之前,就开发利用地产药材进行贸易了。《辽史》卷十九载:“女真以金、帛、布、蜜蜡和诸药材……易利用地产药材进行贸易了。《辽史》卷十九载:“女真以金、帛、布、蜜蜡和诸药材……易于辽。”其中“诸药材”包括硫磺、焰硝、炉甘石、香药,黄蜡、天南星、白附子、松实、猪芩、白芷、茯芩、佃辛、东珠、人参等。这些药材是当时与契丹人进行民间交易的热门货。进入中原后,《金史》关于医药内容的记载相当多。如有内科杂病“急风”、“发狂”‘中风…寒痰”、“嗽疾”、“喉痹”、“风痰”,外科病“疽发脑”,妇科病“损胎气”等记载,有的医理论述相当精辟。另外女真人在长期同疾病斗争中,也用自己民族语言对人体生理、疾病有了一定认识。如称胚胎为“孛论出”,头为“兀术”,心为“粘罕”,牙为“畏可”,溲疾为“石哥里”,疡疮为“牙吾塔”,目赤而盲为“蒲刺都”等等。在治疗上,除了大量采用方药外,还有“金丹”,外用“敷药”及“艾炙”等。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提高,也曾受到邻近国的崇拜。如西夏统治者就多求医于金王朝。大定七年( 1167)十二月,西夏臣任得敬有疾“遣殿前太尉芭里昌祖,枢密都承旨赵衍奏告,以其臣任得敬有疾,乞遣良医诊治,诏赐之医”又承安五年(1200)纯佑(西夏嗣子)母病风求医,“诏太医判官时德元及王利贞往,仍赐御药八月,再赐医药。”承安元年(1196)五月,“以尚药局副使粘割忠为横赐夏国使。”足见,金王朝女真族在同疾病做斗争中,不断吸收汉族医药文化,已使金代医学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这一期间.涌现出的刘河间、张元素、李东垣等名医倡导的金代医学改革,上承隋唐北宋,下传元明清,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栅中日录》中的记述,在同是朝鲜人所著的<朝鲜李朝实录》中也同样遭到了实证性的反驳。明嘉靖三十九年(1544),朝鲜李朝中宗大王有病,深感“烦闷”,本国御医无良药可用,只好“用野人干水和清心丸”,稍后又“进野人干水凉膈散、至宝丹云”这里至少提及明代女真人的四种药品,即“干水”、“清心九”、“干水凉膈散”和“至宝丹”,这又怎么能说当时的满族人是“疾病则绝无医药针砭之术”呢?那么这其中的“干水”为何种药?顺治六年六月十五日,旨令盛京中录“把干馏的人参水各送一瓶”,用来治疗“骆鸵的癞疾”一文可作为“干水”的注释。可见,早在明代女真人那里,已经将人参制成“干馏水”用以治病了。另外,关于早期满族人用东珠(珍珠)治疗牙病,史书亦有记载。如《满文老档》卷五十载:额尔德尼回答努尔哈赤说:“因吾子有牙疾,故乞索之,以研患处,所给之东珠。”在满族创造自己的文字里,很早就有了医药记载,称药为Okto,医生为oktosi,称有病治疗为“扎孤、扎孤”。

(二)巫医结合是满族先民的主要医疗形式

前苏联学者谢·亚·托卡列夫曾指出:“早期的萨满职责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等诸学科无不知晓。但其最主要职责还是祛邪除病”。可见,巫医结合是满族先民的主要医疗形式。对此有的学者持肯定态度,如张紫晨先生认为:“医疗活动往往以巫为主,而且药也服从于巫,药力是通过巫力而显现的,巫师同时也攻求医于金王朝。大定七年( 1167)十二月,西夏臣任得敬有疾“遣殿前太尉芭里昌祖,枢密都承旨赵衍奏告,以其臣任得敬有疾,乞遣良医诊治,诏赐之医”又承安五年(1200)纯佑(西夏嗣子)母病风求医,“诏太医判官时德元及王利贞往,仍赐御药八月,再赐医药。”承安元年(1196)五月,“以尚药局副使粘割忠为横赐夏国使。”足见,金王朝女真族在同疾病做斗争中,不断吸收汉族医药文化,已使金代医学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这一期间.涌现出的刘河间、张元素、李东垣等名医倡导的金代医学改革,上承隋唐北宋,下传元明清,在我国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栅中日录》中的记述,在同是朝鲜人所著的《朝鲜李朝实录》中也同样遭到了实证性的反驳。明嘉靖三十九年(1544),朝鲜李朝中宗大王有病,深感“烦闷”,本国御医无良药可用,只好“用野人干水和清心丸”,稍后又“进野人干水凉膈散、至宝丹云”这里至少提及明代女真人的四种药品,即“干水”、“清心九”、“干水凉膈散”和“至宝丹”,这又怎么能说当时的满族人是“疾病则绝无医药针砭之术”呢?那么这其中的“干水”为何种药?顺治六年六月十五日,旨令盛京中录“把干馏的人参水各送一瓶”,用来治疗“骆鸵的癞疾”一文可作为“干水”的注释。可见,早在明代女真人那里,已经将人参制成“干馏水”用以治病了。另外,关于早期满族人用东珠(珍珠)治疗牙病,史书亦有记载。如《满文老档》卷五十载:额尔德尼回答努尔哈赤说:“因吾子有牙疾,故乞索之,以研患处,所给之东珠。”在满族创造自己的文字里,很早就有了医药记载,称药为Okto,医生为oktosi,称有病治疗为“扎孤、扎孤”。

(二)巫医结合是满族先民的主要医疗形式

前苏联学者谢·亚·托卡列夫曾指出:“早期的萨满职责影响了他们的文化知识结构,大凡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等诸学科无不知晓。但其最主要职责还是祛邪除病”。可见,巫医结合是满族先民的主要医疗形式。对此有的学者持肯定态度,如张紫晨先生认为:“医疗活动往往以巫为主,而且药也服从于巫,药力是通过巫力而显现的,巫师同时也是医生。巫师的主要职能之一便是能为人治病。”“医与眍,医疗和巫术都统一于医疗活动中。因此,巫药结合,巫药互用,信药之中有信巫之成分,信巫之中亦有求药之要求”。还有的学者认为,在长期的实践中,萨满们积累了丰富的民间医药知识。早期满族萨满就已经采用杏仁、芥子、白苏、密麻黄、桅于、元胡、金锻花、元芩、沙参、人参、松实、白附子等药材,有的经加工,粉刺或汤剂,由萨满念咒后,给病人服用。医治疾病的社会功用是萨满教在满族民间长期保持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

(1)长白山满族民间常用植物药

1.长白山区满族民间常用药物。长白山区满族民间采集和使用的药物有二三百种,主要有

人参;满族最早在长白山区(发现大补元气的野山参(又名:棒槌,满语:奥汞达),能起死回生。

土三七(又名旱三七,满语:贝兰拿旦):满族民间常用它卧鸡蛋煎汤,食鸡蛋喝汤内服,治疗跌打损伤。或用鲜茎叶捣烂外敷,恬血化瘀,消肿止痛。   

北芪食(又名黄芪,满语:苏杜兰满族民间常用它煎水当茶喝或用它放入白条鸡膛内煮食,吃鸡肉喝汤,能补中益气,增强体力。黄柏(又名黄菠萝树皮,满语:勺浑炭古):满族民间常用它熬水喝.治疗多食、多屎的消渴症。

细辛(又名细参,满语:那勒赛浑);满族民间常将鲜全草捣烂外敷治寒腿疼症;全草晒午研末漱口治牙痛症;以干药面少许吹入鼻中治感冒鼻塞不通气。

灵芝草(又名紫芝,满语:沙炳阿参):满族民间常用它泡酒饮或研末服,治冠心病、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症。

五味子(又名山花椒,满语:孙扎木炭):满族民间常用鲜枝条炖萝卜代替花椒昧;用五昧子、白矾等分研细末后,以煮熟的猪肺蘸药末嚼食,或用开水冲服,治痰咳哮喘症。

血见愁(又名八角灰菜,满语:申给沙奏):满族民间常用鲜茎叶煎水卧鸡蛋,喝汤吃鸡蛋或晒干熬水喝,治疗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症。

酸枣树根(满语:朱浑瘦勒):满族民间常用它煎水喝汤,治疗神经官能症、失眠症。

2.百草歌诀。笔者在田野调查时了解到吉林省梅河口市兴华乡金家岗村宋姓老萨满(1905年生人,巳于1979年去世。)就是一位在远近较有名望的满族民间医生。他不需要跳神,而是采用土药土方给人治病。从满族民间医生常纪庆手上看到的“萨满百草歌诀”,就是他四十年前师从于宋姓老萨满时传承下来的。全文128句,1300多字。限于篇幅,本文仅列举前三十句:

巍巍长白山,

茫茫花果川。

低头就是药,

弯腰把宝掀。

祖师帮你采,

山神保平安。

1、公英解毒治乳痈;

2、车前利尿把目明:

3、清热泻火有苦碟;

4、祛淤生新益母草,调经通络不可少;

5、清热解毒金钱草,咳嗽排石不可少:

6、壮腰健骨羊藿叶;

7、气管咳嗽满山缸,加上芩花三碗好:

8、腰腿风湿透骨草;

9、清理肝火柴胡用;

10、走马芹止痛把风祛;

11、疔疮肿痈天南星;

12、石韦专门把尿利,养肾排石功不小;

13、五加能把筋骨壮,风湿肿不可少;

14、山里红皮治腰伤;

15、年青复盆用半碗,老来子孙爬满炕;

16、刺玫根专把筋骨壮;

17、马尿骚能把骨来接,罕王军前马后用;

18、刺玫根专把筋骨强;

19、清热除湿用黄柏,配上苍术腿肿消;

20、软枣根专把瘤子除;

21、山丁根专治腰扭伤,七个鸡蛋效果明;

22、狗奶子专门治胃肠,叶代茶饮心欢畅;

23、北豆根专门把咽治,八股牛治癣又降疮;

24、肠痈肿毒用地丁;

25、射干消痰治喉痛;

26、黄疸肝热龙胆草;

27、风火牙痛天仙子,吸烟不咽是要诀;

28、舒筋活络串地龙,腰腿痛麻酒一盅;

29、暴马子清肺亦止咳,叶用一把花一捏;

30、北芪根专门把气提,花能代茶健心脑,籽能养颜人不老。

(四)长白山区满族民间常用疗法

1.温泉洗浴疗法。长白山区的温泉资源比较丰富,长期居住在此的满族先民对于温泉的利用并不陌生,对温泉的医疗作用了解的也比较早。温泉水一般含有大量的硫磺和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特别是硫磺,能够软化皮肤,扩张血管,杀灭寄生虫。温泉疗法与现代社会的坐浴相同,为水疗法中局部浸浴的一种,是满族较早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满族习惯上把温泉叫“汤泉”,把利用汤泉洗浴治疗关节炎、皮肤病及其他慢性病称为“坐汤”。

“坐汤”治疗时,患者的臀部、腰部、下腹部和大腿上部浸入水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温度、时间进行。也有利用温泉水浸泡一些草药进行“药浴”的情况。由于“坐汤”能够舒经活络、活血化瘀,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痉、消肿等医疗作用,还能消除疲劳,让人精神愉快、身体舒适,因此历史上逐渐被人认识并得以推广。

后金时期,温泉疗法已经成为宫廷中满族贵族所喜爱的特殊治疗方法。如天聪八年(1634年)正月,后金汗皇太极得知大贝勒患痘症,立即派遣罗硕带着羊、鱼、烧酒、面食等物前往看望,询问其病情,令其沐浴温泉。而这里的沐浴温泉,明显是以治疗疾病和康复身体为目的。自清代康熙皇帝起,朝廷就陆续修建了著名的赤城汤泉行宫、遵化汤泉行宫和昌平州小汤山汤泉行宫。康熙年间,因皇太后身体“欠安”,康熙皇帝曾陪同太后去汤泉行宫“坐汤”沐浴。康熙非常重视养生,他平时不服补药,认为服补药对人如同喜欢阿谀奉承一样有害,并且还说满族的老年人很少服药却身体健康;他也从来不用按摩,认为按摩伤气,也是有害的。但是他却+分喜欢温泉洗浴。50岁以后,经常去汤山沐浴温泉。不仅如此,他还提倡并赏赐在朝的官宦沐浴温泉。康熙五十年,李光地生疮时,康熙赐他海水泡洗疗法,同时又授以“坐汤”之法,并对坐汤予以高度评价。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我国起源较早,应用和流传比较广泛,历史上早已被各民族所采用。尽管针灸法并非满族的独特疗法,但在其长期应用中,也有独到之处。根据满族族传史料《吴氏我车库祭谱》,满族一些颇有造诣的萨满和文化人将萨满治病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萨满七十二穴”。在《吴氏我射库祭谱》中,也记载了民国年间满族吴姓萨满“自悟七十二穴道,头三十六穴,上下身各十有八要穴。均人生大穴,通经、通气血、通窍道。催神附晕厥,头有秘穴;不孕不生,腹耻有解穴;重疴不醒,运针荣血。”还有“吴扎拉萨满,晓身穴九九,起死回生,日气站,命门。”等记载。从上述记载可见,这些针刺穴位都有重要用途,属于“人生大穴”,很有特色。在民间,满族针刺所用的针具与汉族有明显的区别,即满族用的针较为粗壮,大多以银为原料,当然银质的针如果太细的话,则很难刺入皮肉。近代用针虽然也都是合金的,但是依然要比汉族用的毫针粗。

3.食物疗法。食物疗法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的调理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功能,增强人体素质和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日常饮食方面,又称作药膳。满族人关前后在利用植物和动物于饮食调理和身体保健方面,有着比较丰富的内容。

满族药膳常以猪肉为主料,如著名的“野参七星肘子”、“益寿胶冻”、“黄金肉”等,就是满族人创造的。还有猪胎疗法,具有滋补五脏六腑、补气活血功效。

《长白丛书·关东搜异录》所载的鹿筋熬粥的内容,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长白山区的著名药膳。据《本草纲目》记载,鹿筋有治疗“劳损续绝”之功用,历史上被视为珍品。长白山区的野生资源十分丰富,满族自古就是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对长白山区特有的野生动物的补益作用和药用价值应该积累有一定的经验。鹿筋是指梅花鹿或马鹿四肢的肌腱部分,清代晚期,吉林省的药铺就有鹿筋出售。人们将炮制好的鹿筋用鸡汤或鸭汤炖制成珍希菜肴。

满族的“八珍糕”是比较典型的药膳。关于满族“八珍糕”传说的大体内容是:光绪六年九月的一天,西太后慈禧由于嗜食油腻肥甘病倒宫中。她不思饮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大便稀溏、闷闷不乐。为此,太医们心急如焚。太医李德生率众太医为“老佛爷”会诊后,认为她的病是脾胃虚弱所致。众太医七嘴八舌的进行了讨论后,一致认为应该给“老佛爷”补脾益胃,因此开了八味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处方:茯苓、芡实、莲子、苡仁、山药、扁豆、麦芽、藕粉各二两,共研细粉,加白糖七两,用水调合后做成糕点,并取名“健脾糕”。吃了此糕几天后,“老佛爷”的病状消失了,不仅食量大增,周身也有力了。“老佛爷”一高兴,便将“健脾糕”改称“八珍糕”。清代宫廷中食用八珍糕的记载很多,都是因人而宜,根据需要加减用药。乾隆皇帝晚年曾经长期服用过先后配方不同的八珍糕。

满族的“猪皮冻”,又叫“益寿胶冻”。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经常食用猪皮或猪蹄有延缓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因为猪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能减慢机体细胞老化。经常食用肉皮,可使皮肤丰润饱满,富有弹性,平整光滑,防瘪减皱,靓肌肤,美毛发。

满族有喜爱乳制品的饮食习俗,常用的有牛乳制成的奶茶、乳酪、乳酥、乳饼、奶子花糕等种类点心,还有马奶子及其它畜乳,酸马奶、马奶酒等也是清代宫廷中喜用的饮品。这种喜好乳制品的习俗,实在与古代骑射有关。经常食用乳品,具有滋补强壮及延年益寿的养生作用,对于强壮身体十分有益,因此在满族人民的健康繁衍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4.药酒疗法。药酒疗法是选配适当药物浸于酒中,加工制成含药酒剂,通过内服或外用以防治病症的一种治疗方法。药酒疗法以制作简单、服用方便、疗效确切、便于存放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满族祖先也是很早就有饮酒的习俗。古籍中就记载女真人嚼米酿酒,饮能至醉。满族人自古就是居住在长白山区的渔猎民族。北方气侯一寒冷,山高林深,盛产人参、鹿茸、虎骨、熊胆、灵芝等名贵药材,因此很早就学会采用名贵药材浸泡药酒,如人参酒、参茸酒、虎骨酒等药酒,是早期满族猎户常备之物。松苓酒。是著名的满族酒。其制法奇特有趣,反映了古朴天然的特点。即在山中寻觅一棵古松,伐其本根,将上好的白酒装在陶制的酒坛中埋人其下。逾年后掘取时,酒色鲜如琥珀。相传这样可以使古松的精华汁液吸入酒中,能沁人心脾,起到清心明目、理肺化痰之奇特功效,故取名“松苓酒”。

松花酒。《长白丛书·关东搜异录》中,有一段关于松花酒的记载。时间是清光绪十三年,蒋少秋在宁古塔东山,屯垦营驻扎细鳞河。“一日,由三岔口骑马回防。路过万鹿沟大岭,崎岖陡竣,乃下马收缰,缓步而上,犹气喘吁吁。见一白发老人,负大背兜,缘岭直上,似不费力。蒋君行至半巅,惫甚。呼老者同坐憩息,询以背负何物。老者答称窝铺缺粮,购来小米二斗,(宁古塔斗量大,每斗重六十斤)盐城烧酒及零星食物,以备吾半年之需。问年几何,同居几人。答称,老汉今已九十六岁,原有一侄儿同住,二十年前病殁。蒋君见其精神爽朗,负重若轻,细询其导引之方。老者笑日:‘吾野人不识字,弗知导引为何物,惟眭嗜酒。所居山深处,有古松,抬松花以浸酒,饮之数十年矣。履高山如平地,不觉其劳。’言已,策杖先行矣。”这段记载几乎具有神话色彩,但是松花酒至少是山林大自然的赐予,而长白山自古就很神秘,在这深山老林中制成的松花酒自然令人神住。松花酒酒体丰满,绵甜醇厚,可使饮用者在陶然杯中的同时,获得进补养生的愉悦。据研究,松花粉富古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酶类、黄酮类、核酸、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和生命活性物质。因此人们相信这种酒长期服用具有身轻体健、长寿延年的功效。

人参酒。长白山区满族先民用人参浸制药酒的历史很长,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功用为补益中气,温通血脉。主治虚劳赢瘦,气短懒言,四肢倦怠,不思饮食,面色萎黄,喜暖畏冷,自汗乏力。一般适用于老年人日常服用,主要是治疗脾胃不健。脾为后天之本,为人体生气之源;肺主一身之气,为人体真气之海。脾肺气虚则气短懒言,说话声低,四肢倦怠,食欲不振,面色泛白或萎黄,精神不振,动则气喘,脉软而无力。近代实验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大脑皮质兴奋过程的强度和灵活性,提高对于复合刺激的分析能力,从而增强条件反射。有强壮作用,使身体对多种致病因子的抗病力增强,改善食欲和睡眠,增强性功能。此外,人参还有降低血糖、抗毒、抗癌,提高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等作用。

虎骨酒。用长白山野生东北虎的骨泡成的酒,具有驱风散寒、强身健体的作用。虎骨的药用价值已在另文中介绍,不再赘述。虎骨酒在满族民间作为药用已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外出狩猎之人,或长期旅行在外的人,更是不可缺少的随身之物。当然,现在东北虎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虎骨酒的药用已经成为历史。

5.热熨法。热熨法是比较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医疗方法,尤其游牧民族更为流行。满族对热熨法的使用,还包括一些局部热熨法,常用的有:

盐酒米袋烙风气病。即由满族萨满将盐、米等物掺合在一起,炒热后放人口袋里,置于因中风气引起的病痛处。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用盐和酒热敷的主要作用是扩张血管,加快血流速度,改变局部营养状况,恢复皮肤、肌肉等组织的功能。热敷腹部,可起到保暖、解痉、镇痛的作用,使由于肠痉挛引起的疼痛得到缓解。当在皮下或肌肉注射不易被人体吸收的药物时,如果注射后再用盐热敷,可扩张静脉毛细血管,达到加速血流,促进药物吸收的目的。

烧柳汁熨咬伤。即将手指粗细的湿润柳枝顶端齐齐截断,然后用火烧烤柳枝中部,随即将由截面处流出的柳枝液体,滴在被野兽抓伤或咬伤的患处以熨之,用来缓解和减轻外伤带来的疼痛。这种取柳枝汁液的方法的确有独到之处,颇具满族原始古朴的民族特色。满族用烧柳熨咬伤之法,则与其狩猎的历史有关,也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外治法。

燃艾子炙伤痛。长白山区满族萨满常用艾灸法,只不过有的用艾叶,有的用狼毒草、爬山松等草药,但医理是相同的。艾叶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能。临床多用于小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崩漏经多等,故有妇科良药之美称。我国第一部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是中医病理学、针灸学、诊断学的基础,书中主要叙述的是医学理论,对药物记载的较少。而艾叶却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药物之一。

满族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也摸索出燃艾子炙伤痛法。名满族大萨满富小昌治病专用艾灸,远近驰名。他平日积累多年陈蒿,放于仓房中风干,治病时随时取之。艾灸法主要治疗风湿症,即用燃烧的艾枝熏烤患者的穴位、关节及患处,直至其风湿关节处发热,汗水流出,风寒拔除。轻者数次即愈,重者经常坚持,持杖而行者也能行走如常。

6.冰敷法。长白山区冬季气候寒冷,冰雪是满族人经常接触的物质。对于冰雪,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是躲避和畏惧其至寒至冷,而是积极利用其独有的特性治疗疾病,这正反映了人类善于利用和驾驭大自然的聪明之处。早期的满族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很多利用自然物质防病的方法,冰敷法就为其所特有。

冰敷法主要用来治疗高烧不退、内热、昏厥等症。如有“天花”等传染病流行,也多用此法。天花属于烈性传染病,俗称“窝子病”,属热症,其患者高烧、昏迷、呕吐、四肢抽搐,全身出现斑疹,急骤传染。遇到这种情况,满族萨满的医治方法是:让人取来冰块,不是直接敷体,而是将冰块放于柳编篓中,置于患者四周,头部周围要多放几篓,用以达到退烧,降温、泄火的目的。遇到其他病症,如心、胃有火,燥热烦闷及患痢疾,萨满便让患者吃冰块,或者是用草药水冻成的冰块,让药效和冰疗同时起作用,达到泄心火,胃火、肠中之火的目的,从而减轻病症。冰还可以用于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除燥去热,使人头脑清新。冰在北方冬季随时随地可取,夏季用冰则取之于初春,藏冰于地窟保存至夏,随用随取。应该说,如果能正确使用的话,冰敷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

满族古祭中有“雪祭”,人们专设雪屋,由“利害妈妈”为族众以雪治病。萨满所用的雪很有讲究,在他们服里,雪有一年雪、多年雪、常年雪之分,只有常年不融化的“北雪”(常年雪)最神,能够医治百病。所以历史上才有关于跋涉朔北(库页岛、堪察加以北)、采雪而归的记载。人们求得神冰神雪,用来治疗天行时气瘟疫(丹石发动、小儿热痫狂啼等症),即解重热大毒。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雪也有专门论述,特别强调“腊雪水”的功用,认为腊雪水乃大寒之水,能解大热之毒。有关理论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当有一定影响,但是真正用冰雪治病有特色的还应该是长期居住在北方寒冷地域的满族人民。

满族善于用雪治病,除饮用、浸泡药物外,还采取雪浴法和以雪按摩法达到祛病目的。以雪搓身洗面,具有活血、润肤、抗寒的功能,祛病强身效果明显。冬季出生的婴儿,产后用雪搓身,除去污物,以增强御寒能力。饮服雪水,具有清热、败火之功效。所以满族民间也有用罐存常年雪的习俗,不仅用来饮用治病,甚至用来泡药、制酒、制作汤菜或米粥。

在满族萨满教雪祭中,主神尼莫妈妈降临后,女萨满在雪屋中,用雪为求子者按摩,尤重妇女腹部,男子阴部,以使早孕。用雪按摩,是由冰冷到温热的过程,可以使血管由收缩到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7.躲避法。躲避法与隔离法道理上是相同的,不过是健康人与病患者距离的远近而已。长白山区满族先民创用的躲避法,则主要用于防止天花、瘟疫等传染病的流传,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属于被动的预防方法。其实早在金代女真时期,就沿袭“用车载病者人深山大谷以避之”的古制。天花属于烈性传染病,其来势凶猛,不及救治,甚至会造成整个村庄断绝炊烟,所以天花的流行和肆疟,让长期生活于大自然中的满族先民深感恐惧。面对这种找不到有效治疗方法而又传染性极强的疾病,人们只有远远地避开患病者,以保全健康。如《西伯利东偏纪要》(一零五条)中就有:“忌出花,一人偶发,则合电避居他处”的记载。这种躲避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少能够有效地控制传染源,抑制疫情的传播蔓延。到皇太极以后,此项措施逐渐法制化,而且基本上专指避痘,直至清顺治时期仍然执行。而在满族民众中,这种长时期形成的习俗保持的时间则更长些。

发表于 2012-12-29 17: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5-1-16 00:53 ,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