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满语人才培养促进满族文化发展 为龙江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省政协委员、香港意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佩璇 满族历史和满语文化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黑龙江又是满族世居之地,满族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抢救、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满语文化,对于中国尤其是黑龙江省的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满语存在状态已处于濒危境地,加强满语人才培养工作非常迫切、意义重大。
省政协委员、香港意得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高佩璇作大会发言。东北网记者 孙晓锐 摄 鉴于此,我在2010年,捐赠给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500万元人民币,整合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香港意得集团和黑龙江大学三方优势,对满语文化进行拯救性工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撰写专著1部,提交省人大第十一届六次会议建议报告1份,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8篇,获教育部科研立项2项,招收本科生4个年级,研究生9个年级,有8位本科或硕士毕业生在国家和省满语研究相关单位就业。
下面,就满语文化拯救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满语人才现状
目前,仅有黑龙江省富裕县三家子村、黑河市大五家子等极少数满族村屯中还保留着满语口语,而可以较熟练进行满语会话的全省仅有数十人,且都年事已高。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我国曾先后分四批培养了专业满学人才88人,加上1984年辽宁大学民族班的13人共计101人。前两届毕业生因年龄较高基本都已退休,部分毕业生也已转行。目前全国范围内能够进行满语文教学、研究的人员不过二三十人。满语文化传承和研究方面的人才极其匮乏。
二、满语人才培养的意义
1、濒危的满族语言的抢救需要满语人才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确认了语言遗产在该组织的文化遗产项目中享受着最高的优先权。随着国际上对濒危语言文化抢救调查的关注与重视,濒危满族语言文化调查研究日趋深入并成为学术热点,急需大量满语人才。
2、浩瀚的满语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需要满语人才
据了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黑龙江省档案馆藏有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共200余万卷册,内容涉及有清一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民族、语言文字、天文地理等等,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财富,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资源,同时也是极其珍贵的文物典籍,亟待满语专家进行挖掘整理和研究。有专家估计,根据现存的满文档案数量,需要一百人用近百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初步整理翻译工作。
3、满族文化研究开发对我省的现实意义需要满语人才
满族文化研究是抢救、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实施,还将为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于研究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完善民族政策以及外交政策、促进黑龙江边疆文化大省建设乃至中国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满族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满族文化如传统节庆(颁金节、莫勒真大会)、婚俗、葬俗、服饰、饮食、满绣及工艺品的研究开发,将为黑龙江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提供新的增长点。所以,下大力气部署实施满语人才的培养工程,不仅是历史的需要,更是现实的需要。
三、关于培养满语后备人才的建议
鉴于此,建议以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平台,动员和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在政策、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给予重视和支持,建立满语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和完善机制。
1、招生方面,有关政府部门及教育机构要加大满语专业招生的社会宣传力度,适当降低该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特别是针对有少数民族语言基础的学生。
2、就业方面,应出台特殊政策,尽量使满语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能够进入相关部门和机构从事专业工作,在招生就业上形成良性循环。
3、要重视满语人才培养的系统性。满文档案文献开发利用、满族文化抢救调查与研究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对从事本专业的人员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要求,既要精通满语文,同时通晓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充分考虑专业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形成本科及以上层次的系统培养机制。同时加强学科建设,把人才培养同科研紧密结合,形成尖端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
4、要加强满语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一支知识结构全面、学缘结构完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措施包括面向国内外引进人才、加强现有教师进修深造、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会、跨国合作研究等。这方面香港意得集团与黑龙江大学已经合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还期待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更大更全面的支持。
最后,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一定会将我们伟大祖国的优秀历史文化,当然包括满语优秀文化遗存发扬光大,为伟大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