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3-31 6:50:55 作者:综合
费阿拉城在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二道河子村南。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所建。分内外两城,石筑,城垣高3米。外城周长5公里,有4门;内城周长2公里,有4门。城内尚存楼台、汗王殿、驸马府等遗址。在此城明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龙虎将军。明人称之为“建州老营”。 “费阿拉”为满语,意为“旧的山城”,一般称为“旧老城”。 “佛阿拉”为满语,意为“陈旧的山岗”。该城是明正统三年(1438年)六月建州卫首领李满住为躲避朝鲜的攻伐战争率部众族属迁移此地,并在原高句丽山城的废墟上重新筑建,亦是建州女真进入今抚顺地区新宾满族自治县苏子河上游呼兰哈达(今烟筒山)山下定居之始。山城在历史上还曾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五世祖董山的营地,明朝称之为“虎城”、“酋巢”、“建州老营”,在明成化年间曾两次被毁变成废墟。后来,努尔哈赤起兵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在“建州老营”废墟上筑起城池,并建宫室,即佛阿拉山城。 该城经努尔哈赤重新拓建,利用自然三层台地,在原城址上分别建起套城、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的结构重点突出了城堡自身防御能力,使之适用于军事上的需要。 据《盛京通志》记载,该城“自城北起至城西南止,计九里九十步”,为土石垒筑墙体。现人为取石、取土、农耕生产的严重破坏,遗址轮廓已经不清。
从万历十五年(1587年)重建佛阿拉城至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回赫图阿拉城,努尔哈赤在佛阿拉城至少住了十六年。在此期间年轻的努尔哈赤以13副盔甲组成了自己队伍,数年间历经大小数十战,使屡被明朝镇压剿杀的建州女真逐渐恢复壮大,并统一了建州女真各部,奠定了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国的基础。 在佛阿拉山城外城东端的第三座山峰,地理条件极为险峻。山峰上原建有上下两层候望屋。候望屋建筑基础保存完好。候望屋作为观察望的军事防御设施而设在山城最高点上,其旁有火坑遗址一处,它可以直接鸟瞰佛阿拉山城全城及南路(呼兰路、苇子峪三道关方向)、北路(永陵方向)、东路(黄泥岗路)方向,并与东西两侧烽火台相望。 佛阿拉城外城墙,据史料记载,周长5.5公里,其修筑方法,从西门至南城墙,采用了史料记载中的砌筑做工方式,人工土石垒筑。南城墙则随自然山脊沿南山而上,利用自然险峻的山体做山险墙,又在山险墙上修建高0.5—1米左右的土石混筑墙,以增强防御功能。之后墙体向北延伸,利用山体峭壁而形成东部的山险墙,再走向西下,采用人工土石垒筑方式修建,尾端南折与西门连接。不含6座城门宽度,外城墙实际测量总长度为5560米,佛阿拉城的内城墙是按照山城中的沟壑走向而修建的。它随着沟边的凸凹形势采用土石垒筑方法修建而成,全长96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