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在线

 找回密码
 马上加入
查看: 31624|回复: 1

[清代] 萨哈连额驸身世释疑——兼议萨哈尔察部族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9-23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金鑫,男(达斡尔族),内蒙古莫力达瓦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研究;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摘要:天命三年(1618年),随后金大军伐明的萨哈尔察部头目萨哈连,乘乱离主,脱离蒙古扎噜特部,东投赫图阿拉,被努尔哈赤招为额驸。其所尚格格先为大臣费英东之女、后为叶赫贝子之女,均非爱新觉罗皇室。天聪年间,萨哈连额驸迁居盛京,不久病故于此。其后人分为二支:一支迁赴京城,融入满洲;另一支则成为锡伯人,初隶蒙古扎赉特部,至康熙中叶为清廷赎出,最终被编入盛京驻防八旗。萨哈尔察部即清代蒙古文史籍所提及的额里古特部。将萨哈尔察视为达斡尔族的他称、将额里古特解作鄂温克族别名的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四日,努尔哈赤在突袭明朝抚顺城前夜,曾与恩格德尔、萨哈连两位额驸讲论金朝旧史。恩格德尔额驸的生平,各类文献记载颇为翔实,学界对其历史事迹并不陌生。萨哈连额驸则恰恰相反,除此一事之外,在与清朝开国史相关的档册、史籍中,均找不到关于此人的确切记载。而为史料所限,人们目前对萨哈连额驸身世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已有的一些推论颇堪质疑。
努尔哈赤讲论金史一事,最早见于后金政权在关外时期以老满洲文记录的档案。原文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的《旧满洲档》中曾有刊布[1] ,其内容及汉译如下:
hani beye wahvn omo i gebungge bigande iliha. ilifi tere yamji han gisureme tefi monggo gurun i
wahvn omo,义为“臭池”,汉文本《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作“空哄泊”,前一字音译,后一字义译;汉文本《清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均为音译,但用字亦不同,前者作“穵(wā)鬨(hòng)萼漠" ,后者则按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所颁《清汉对音字式》的译音规范对作“斡珲鄂谟"。
gurun,义为“国、朝”。但从《旧满洲档》各种用例来看,早期该词更多的还是指较大的人们共同体,与后期专以表示“部落”含义的aiman一词十分相近。
beileenggederigebungge hojihon, sahalca gurun i ambansahaliyan i gebungge hojihon i baru julgei aisin han i banjiha koolibe alafi jai hendume julgeci ebsi banjiha, han beisei koolibe tuwaci beye suilame dailanduha gojime yaya enteheme akvmbume han tehengge inu akv. te bi ere dain be deribuhengge, han i sorimbe bahaki enteheme banjimbi seme deribuhengge waka. ere nikan iwalihan mimbe korsobuha ambula ofi bi doosorakvdain deribuhe seme hendufi tubade deduhe.
汗自于名为斡珲鄂谟之野地停下。停下当晚,汗言谈而坐,将古时金国汗史事告与蒙古国贝勒名为恩格德哩之婿、萨哈尔察部大人名为萨哈连之婿。又曰: “观古来尝存汗、贝勒之旧事,虽身自劳苦以相征伐,亦无永久为汗者。今吾启此战端,非为得汗位而永享之故也。此汉人之万历汗恼我太甚,我不能忍受,故而开战。”言罢,宿于彼处。
档案所述这段史事,先是被改写入崇德元年(1636年)成书的《太祖武皇帝实录》口,后来又辗转为乾隆朝成书的《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3]202-203所采录。以上诸书对于此事的记载,在内容上与原档基本一致,但仍有两处细节值得推敲。旧档仅将恩格德尔、萨哈连称作hojihon,亦即女婿,而在三部《实录》中,两人名上均加有efu(汉文本《武皇帝实录》作“厄夫”,《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均作“额驸”)这一封号性称谓。这显然是皇太极建清称帝后,为突出爱新觉罗皇室的尊崇地位而有意添加。旧档中sahalca gurun i amban(萨哈尔察部大人)一语,在《太祖武皇帝实录》汉文本中被写成“查哈儿国臣”。《太祖武皇帝实录》成书年代较早,受当时特殊的音译习惯影响,其汉文本将满洲语的sa.ca两音均对译为“查”字。如额驸sahaliyan即被译作“查哈量”。所以,其将sahalca一语的前两个音节sa- hal对成“查哈儿”,并不能算是错译。但末尾的ca这一音节,则显然是脱漏未能译出。同样在该书中,北元林丹汗统辖下的察哈尔(蒙古文作Čaɣar、满洲文作cahar)万户,也是被译作“查哈儿”。这样一来《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的萨哈连额驸,易被误解成蒙古察哈尔部属人。
乾隆四年(1739年)成书的《太祖高皇帝实录》,因曾经过顺、康、雍诸朝的反复审定,其汉文本纠正了《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的这一缺憾,将对额驸萨哈连的称谓更正为“萨哈尔察国长”。而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成书的《满洲实录》,直接从《太祖武皇帝实录》转抄改写而来,为前述异名混译所误导,该书汉文本也错误地将额驸萨哈连标注为“察哈尔国臣”。乾隆四十年至四十三年(1775-1778年) ,清廷整理誊抄关外旧档,形成了后人习称的“满文老档”。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注的《满文老档》来看,其相应文字与上引关外旧档并非完全相同,亦有些微调整,如恩格德哩改作恩格德尔、汉人改作“明”等。[4]
关外旧档及三部《实录》内有关恩格德尔的记载颇多《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清国史》《清史稿》书还曾为此人立传,故其身世由来、尚主原委、归清后功业、最终归宿等情况明晰可考。至于萨哈连额驸,在旧档及《实录》中仅于此一处被提及,相关史志也只是简单地转述其事而已,并没有更进一步探究。如《皇清开国方略》在恩格德尔额驸名下明确注有
“乙巳年来朝见,至天命二年以贝勒舒尔哈齐之女妻之,故称额驸”
等语,而对萨哈连额驸却只是标注“来归原委无考”字样。[5]因缺少明确的文献记载,目前学界尚没有考证萨哈连额驸历史事迹的专论性成果。一些学者在探讨相关论题的文章中,曾据仅见的少许线索,对萨哈连额驸的历史事迹,诸如投顺后金、成为额驸、系属何族等问题,做过一定的推测。
《太祖武皇帝实录》作“恩格得里”,应从旧档enggederi一名译来。此名,蒙古文当写作enggeder, 《太祖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因之均改译为“恩格德尔,《满洲实录》满洲文本写法亦没有尾部的元音i。
amban,本义为“大” ,初引申为大人、头目,在后金(清)政权崛起以后,才渐渐成为高级官员的专称,而与汉文“臣”字相对应。汉文本《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误以为萨哈连是察哈尔北元汗廷属人,故而将amban译为“臣”,《高皇帝实录》则贴切地将其译作“长”(音zhang)字。
sorimbe为名词的宾格形式,意为“把sorin....”,sorin意谓“君位、宝座”,满洲文通常写作soorin.
wali即万历,为明神宗年号译音《满洲实录》满洲文本改作wan lii.
doosorakv为动词的否定式,义为“不能忍耐”,满洲文通常写作dosorakv.。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卷5,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癸卯。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吴智超《萨哈连部与萨哈尔察部初探》一文称“天命元年四月,后金攻取黑龙江中游北岸的‘萨哈连部内十一寨'....其中即包括天命三年跟随努尔哈赤攻打抚顺的萨哈尔察酋长萨哈连所居住的村寨。后金兵在征服了萨哈连部后,在十一月初,携带各部大人四十人回到汗城。’萨哈连即是这次被携带到后金朝廷的四十个各部大人之一。由于萨哈连特别恭顺,诚心效忠....于是,便把皇室之女下嫁给萨哈连。”[6]
可见,在吴智超看来,萨哈连归附后金并成为额驸,应是在天命元年(1616年);他不是主动投顺后金,而是被后金以武力强行征服的;至于所尚之女,尽管具体身份不详,但起码也应是后金皇族。对于萨哈连额驸的族属,这篇文章也间接地做出了判断。吴智超认为,萨哈连部即是萨哈尔察部,而天聪年间成为额驸的精奇哩姓达斡尔人巴尔达齐,在《清太宗实录》中曾被称为“萨哈尔察部头人”,所以,萨哈尔察部或萨哈连部的主要民族成分应该是达斡尔族。显然,他是倾向于将萨哈连额驸认作达斡尔人。
蒙林《清太祖时期后金与索伦部的关系》一文也曾对萨哈连额驸的事迹有所关注。他并不赞同将萨哈连部与萨哈尔察部等同起来,反而认为前者应分布于黑龙江中游两岸,而后者则当位于黑龙江支流精奇哩江及牛满河沿岸。不过,蒙林主张两部均属索伦部“为今达斡尔族之先民”。毫无疑问,蒙林眼中的萨哈连额驸也应是一个达斡尔人。他还提出,天命元年(1616年)收服萨哈连部以后,直到天命三年(1618年)萨哈连额驸随征之前,《实录》《老档》中“并无后金第二次出兵索伦部的记载”,所以,萨哈尔察部应于天命元年(1616年)为后金征服,其首领萨哈连也应在此年成为努尔哈赤的额驸。对于萨哈连额驸及其后人的最终归宿,蒙林亦有推断,他认为“萨哈尔察部的萨哈连与旧部故土在政治、经济上已无多大关系,他们已被后金统治者视为满族的一员,并不久便融合于满族共同体之中。”[7]
这些观点提出后,在学界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得到了部分学者的认可和支持。如近年发表的余梓东《论后金政权民族政策的启示》一文,对于萨哈连额驸的来历是这样表述的“后金天命元年,努尔哈齐将宗室女嫁给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和精奇里江地区的达斡尔族萨哈尔察部首领萨哈连”。[8]
吴智超、蒙林关于萨哈连额驸事迹的考订,尽管颇有启发意义,但多是出于推测,并无直接的史料证据支撑,其具体结论很难让人信服。那么,萨哈连额驸到底是何许人也?他是在什么时候归附后金,又是怎样成为额驸的?他的生平功业、子孙归宿究竟如何?其所源出的萨哈尔察部是否真的属于达斡尔族呢?笔者在《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找到了康熙年间萨哈连额驸的后人对自身家世的追述,可资解开上述疑团。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齐齐哈尔城锡伯佐领诺密岱身故,其亲族围绕佐领继承问题发生争执。诺密岱所管齐齐哈尔正黄旗第四牛录纯系由锡伯族兵丁组成。康熙三十年(1691年)齐齐哈尔城驻防八旗组建之初,仅以布特哈打牲部落牲丁编设16个达斡尔牛录。及至次年,清廷从科尔沁蒙古处,赎出锡伯、卦勒察、达斡尔人丁14458名,将之分编为84个牛录,以年力精壮者为甲兵、老弱者为附丁,发往齐齐哈尔、伯都讷、乌拉三城安置。其中,编入齐齐哈尔城驻防八旗的牛录共有24个,除5个达斡尔牛录外,其余皆为锡伯牛录,诺密岱所管即为其一。[9]诺密岱死后,其伯曾祖达汉的孙子额呼沁,请求由自己的亲兄、在外出征的骁骑校岱吞接任佐领之职;其亲曾祖叟塞的子孙,则要求由诺密岱的堂叔霍锡图或诺密岱的亲子迪颜来承袭该缺。因该佐领员缺后来终被补授给了迪颜,是年十一月,齐齐哈尔城锡伯协领,岱吞、额呼沁的亲叔父瓦尔达,又提出愿将达汉所生七户子孙的50名“家生子”(ujin ha- ha)献与朝廷,另外再编组为一个牛录,由这一家支世代管领。在双方向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城主官申述诉求的呈文内,详细地追述了其家族的投清原委、勋劳业绩,内中均提到了一位名叫“萨哈连”(sahaliyan)的先人。
在给齐齐哈尔城副都统衔章京玛布岱的呈文中,额呼沁这样写道:
mini unggu mafa sahaliyan taidzu ejen be baime genehede, saixame gosifi, duin amban i sargan jui be sonjobume suwan jargvci i sargan jui be gege obume bufi, sahalca gurun iamba efuseme bihe. tereci amasi jugvn neibufi, monggo,sahalca dahaha. unggu mafa i faxxaha ba ne yargiyan i kooli de bi. amala mini mafa, meiren i janggin dahan, nanjin,hangju, bejing,coohiyan, kalka ere jergi bai bata de coohalafi, teisulehe bata be gemu gidaha. faxxaha gung de,tuwaxara hafanbaha. mafa akv oho manggi, mini ama dartai be meiren i janggin sirafi tuwaxara hafan be sirabuha. amala gvsai ejen obufi morgon i gaxan i tsang i bele be afabufi, sunja gvsai sibe be kadalabuha...
我的曾祖萨哈连,先前往投太祖,蒙圣主奖恤,乃使选四大臣之女,而将苏完扎尔固齐之女当作格格嫁给,称为萨哈尔察国之大额驸。由此以后,开辟通路,而蒙古、萨哈尔察降服。曾祖效力之事,现载于《实录》。后来,我的祖父副都统达汉,征讨南京、杭州、北京、朝鲜、喀尔喀等处之敌,将所逢之敌尽为击败,因奋勉之功,得托沙喇哈番。祖父故去之后,我父达尔泰继为副都统,袭托沙喇哈番。后乃将其作为都统,委以莫尔衮屯之仓米,使管辖五旗之锡伯。(下略)
瓦尔达致将军萨布素的呈文亦称:
mini mafa sahaliyan,monggo, sibe, sahalcadahara onggolo taidzu ejen be baime dahame genehe de, ejen gosif, suwan jargvci sargan jui be gege fungnefi, mini mafa sahaliyan de bufisahalca guruni efu seme fungnehe bihe. mini mama de tokso aha fudeme bufi, sibei bade amasi unggihe. erei amala mini ama dahanbemonggoi meireni janggin sindaha manggi,taidzung hvwangdi, sidzu hvwangdi forgon de, dorgi bai cooha tome faxxame yabufituwaxara hafanbaha.udu monggo harangga bicibe, funglu ulebume emu jalan sirabuha. sirame mini banjiha ahvn dartai bemonggo gvsaiejen sindaha. mini ahvn dartai akv oho manggi, mimbe meiren i janggin sindafi, meini jergisibe,gvwalca sebe ejen de jafaha manggi, mimbe gvsai da sindaha. meni sibe gvwalca i tumen funcere hahai dorgi de, mini mafa ama ci ebsi, meni gese ejen i kesi be alifi banjiha niyalma akv.walda meni jalan halame monggo de aha bihe be,enduringge ejen gosime monggo ci gaifi cooha obuha....
因我祖父萨哈连,于蒙古、锡伯、萨哈尔察降顺之前,往投圣主太祖,曾蒙圣主垂恤,将苏完扎尔固齐之女封为格格,嫁与我祖父萨哈连,封其为萨哈尔察国额驸。又送庄丁给我祖母,遣回锡伯之地。其后,我父达汉简放为蒙古副都统,于太宗皇帝、世祖皇帝之时,每每于内地战事效力行走,因而得授托沙喇哈番。虽为蒙古所属,仍给食俸禄,使世袭一代。继而将我胞兄达尔泰简放为蒙古都统。我兄达尔泰身故之后,又将我简放为副都统。将我等锡伯、瓜勒察等献与圣主之后,乃将我简放为协领。我等锡伯、卦勒察之万余丁壮之内,自我祖父、父亲以来,并无似我等一般蒙主恩生活之人。瓦尔达我等世代为蒙古之奴仆,而圣主垂恤,从蒙古处取来,作为官兵。(下略)
吉林松原(原名-伯都讷)景色
霍锡图、迪颜等人给玛布岱的呈文所述及的先人事迹最为详实,其相关内容如下:
unggu mafa sahaliyan efu yendende fukjin i kalka jarut facuhvn i ucuri ejen be baime, ergen be xelefi, bucerede gelerakv, yehe be duleme yabuha be, taidzu ejen gosime suwan jargvci sargan jui be, mini unggu mafa sahaliyan de sargan buhe. tere gosiha algin de,sibe sahalca lakcarakv yabuha. sahaliyan bayan de buhe
副都统衔玛布岱为挑补正黄旗佐领诺密岱员缺事给墨尔根副都统的咨文,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十一 日,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缩微胶片)康熙朝第6盘第19册,第32 -40 页。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将军萨布素为协领瓦尔达等欲献出奴生子编设牛录请予议奏事给户部的咨文,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十一月 初二日,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康熙朝第6盘第16册,第148-152页。
副都统衔玛布岱为挑补正黄旗佐领诺密岱员缺事给墨尔根副都统的咨文,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十一 日,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缩微胶片)康熙朝第6盘第19册,第32-40 页。
yenden汉文作“兴京",亦即后金初都之赫图阿拉,在今辽宁新宾。
sargan akv oho manggi, taidzung hvwangdi yabuha be gosime, yehei beisei sargan jui be sirame buhe. sahaliyan bayan i beye mukdende genefi akv oho manggi, ejen gosimeosohon emebe usumbulu de sirame buhe. usumbulu weile baha manggi, usumbulu be ging hecen de gamaha. seose dahan kemuni da bade tefi, amai yabuha jugvn be lakcarakv, ejen de alban beneme yabuha.
曾祖萨哈连额驸,于喀尔喀扎噜特混乱之际,最先往兴京投主,舍得性命,不惧死亡,而经叶赫行走。太祖皇帝宠恤,乃将苏完扎尔固齐之女,嫁与我曾祖父萨哈连。因此蒙宠之声名,锡伯、萨哈尔察不断投来。嫁与萨哈连巴彦之妻亡故后,太宗皇帝怜恤其所行,乃将叶赫贝子之女续为嫁给。萨哈连巴颜去盛京身故之后,圣主怜恤,使乌苏木布禄收继小母。乌苏木布禄得罪之后,乃将乌苏木布禄带去京城。叟塞、达汉仍居原处,不断父所行之路,为圣主送贡行走。(下略)
额呼沁等人口中的这位先人萨哈连,早年投靠努尔哈赤而成为额驸,且封号又恰好为“萨哈尔察国领驸”(sahalca gurun i efu)或“萨哈尔察国大额驸”(sahalca gurun i amba efu)。从称谓、事迹的契合性来看,此人无疑应是《旧满洲档》《满文老档》,以及太祖朝诸《实录》所述天命三年(1618年)在斡辉鄂谟之野听努尔哈赤讲史的那位萨哈尔察国长、额驸萨哈连。
由上引材料可知,努尔哈赤嫁与萨哈连的女子,并非出自爱新觉罗皇室,而只是为其认作格格的 “苏完扎尔固齐”(suwan jargvci)之女。suwan 为地名,满洲语义为“梅花鹿”[10],《太祖武皇帝实录》音译作“酸”,《高皇帝实录》《满洲实录》均作“苏完"。后金建国前戊子年,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苏完处部长索尔果率众投归努尔哈赤,其子费英东(fiongdon)被授予“一等大臣”(uju jergi amban) 之职。[3]71 后索尔果之婿兑沁巴颜谋反,费英东将其擒杀“旋授扎尔固齐”。扎尔固齐为满洲语jargvci一词的译音,其源于蒙古语的jarɣuČi,亦即蒙元时代的“札鲁忽赤”,汉语呼为“断事官”。受蒙古族影响,明代海西女真、建州女真的一些强大贵族,也常自设扎尔固齐之官,“职听讼治民。”据《满洲实录》记载,早在癸巳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奉努尔哈赤之令攻打讷殷佛多和山寨的额亦都、噶盖,已被称作扎尔固齐。[3]100壬子年即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 ,努尔哈赤讨伐乌拉国,与其贝勒布占泰隔水答话,时布占泰的一员随行大臣拉布太,也同样有“扎尔固齐”之号。[3]153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金称汗,设理国政听讼大臣五员,另以扎尔固齐十员为其副贰。此时,尽管费英东已位列五大臣,但因其任扎尔固齐年久,政声颇著,人们仍习惯性地称其作苏完扎尔固齐。崇德七年(1642年),清太宗在训诫诸贝勒、大臣时曾说:
“缅想皇考太祖时,苏完扎尔固齐费英东,见人之不善,必先自斥责而后劾之;见人之善,必先自奖励而后举之”。
显然,萨哈连额驸所娶到的格格,实际上是后金建国名臣费英东的女儿。以大臣之女嫁与归附部落头目,早有其例。己亥年即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东海窝集部瑚尔哈路博济哩等六位纳贡头目乞婚,努尔哈赤即曾
“以六大臣之女配之,以抚其心”[3]110。
诸多子孙的追述,均称萨哈连主动到兴京投归努尔哈赤政权。由此看来,并非如蒙林所云,萨哈连于天命元年(1616年)为后金大军从黑龙江故地征服带回,也更不可能像吴智超所确信的那样,是当年后金征讨大军携来的萨哈连部四十大人之一。霍锡图称,其曾祖父“于喀尔喀扎噜特混乱之际,最先往兴京投主”,瓦尔达的呈文亦有“我等世代为蒙古奴仆”之语,据此来看,萨哈连原应系蒙古内喀尔喀五部扎噜特部贵族的属人,后来乘乱离主,冒险经过东面所邻与建州女真相敌对的海西女真叶赫部属地,来赫图阿拉城投附努尔哈赤。明朝后期,大兴安岭以东蒙古诸部贵族经常袭扰邻近的黑龙江流域各族,掠夺其人口充作属民。除后来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为清廷赎出的锡伯、卦勒察、达斡尔之外,萨哈尔察部人众亦多有为蒙古贵族征服者。如天命十年(1625年)十月,察哈尔林丹汗征讨嫩江流域蒙古各部时,科尔沁首领奥巴洪台吉写给后金求援信,即有
“达尔汉台吉弃札赖特、锡伯、萨哈尔察东去”[4]647
之语。据此看来,时在蒙古扎赉特部内,确有许多萨哈尔察籍属民。
《清史稿》卷225《列传一二.费英东》。
《清太宗实录》 卷61,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庚午。
同年十一月初六日,一位唐古特(满洲文作tanggvt、蒙古文作tangɣud,指藏族)喇嘛自科尔沁地方投归后金《满文老档》载
“喇嘛下之萨哈尔察等亦皆背井离乡,随喇嘛来归。”[4]648
可见,其时科尔沁部的僧俗也同样奴役着相当数量的萨哈尔察人众。
瓦尔达的呈文说明,萨哈连在投附时本有家眷同行,后因尚主,努尔哈赤复将其原来的妻儿厚加赏赉,遣送回籍。而成为额驸的萨哈连,则一直留居赫图阿拉,为爱新觉罗家族效力。霍锡图在陈述其祖父生平时,曾以“萨哈连巴彦”(sahaliyan bayan)称之。bayan 一语在满蒙语中均有“富有”之意,常被用作部落显贵的尊称。可见,萨哈连额驸在投靠努尔哈赤前,应是蒙古所属萨哈尔察人众中较有名望的一位头目。其所以能在攻打抚顺前夕,于雨夜营中听讲古史,也说明此人最初颇为努尔哈赤看中。史实也表明,萨哈连额驸确曾积极投身于后金朝廷的各项军政活动。《满文老档》中有多项记录与sahaliyan的活动有关,其中可以确认为萨哈连额驸者,仅有原档第四函第三十册、第五函第三十二册两度提及的一一人。其一日:
“(天命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与萨哈勒察之萨哈连巴彦同往广宁贸易之人,携马二匹逃来。”[4]275
其二仅称:
“(天命七年正月)初八日,萨哈连巴彦至。”[4]295
此萨哈连亦有“巴彦”之号,同时又明确系萨哈勒察部人,所指无疑应是额驸萨哈连。广宁城向为明朝与蒙古内喀尔喀、科尔沁诸部贸易的市口。自努尔哈赤反明以来,抚顺、开原、铁岭诸市口均为其占领,后金方面与关内汉地的贸易联系久已断绝。萨哈连额驸前往广宁,应是奉努尔哈赤之命,利用自己原为内喀尔喀扎噜特部属人的身份,冒充蒙古人参加互市,替后金采买急需的汉地货物。时广宁城还是辽东巡抚王化贞驻地,为明廷防备后金的核心军事据点。萨哈连额驸返抵后金汗廷是在天命七年(1622年)正月初八日,而在当月十八日,努尔哈赤便“率诸王大臣征取广宁”。[3]339从这一点来看,额驸萨哈连赴广宁贸易,似乎还应负有侦查该处明军防务的使命。然而,从其子孙们的回溯来看,萨哈连额驸后来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实际表现应该较为平庸,似乎并没有立下任何令人称道的功业。对于后金朝廷的贡献,主要还是在于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影响了更多锡伯、萨哈尔察、蒙古人众前来投附。
萨哈连投附的具体时间,以上诸人的回忆中并无明确表述,但他们却一致地强调,其先祖是蒙古、锡伯、萨哈尔察诸部中最先投归后金者。《满洲实录》载,最先与努尔哈赤政权接触的蒙古贵族,是内喀尔喀巴约特部恩格德尔台吉。此人于乙已年即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与前述萨哈连额驸一样“越敌国而来" ,拜谒努尔哈赤,并献马二十匹。次年,又“引蒙古喀尔喀部五贝勒之使进驼马来谒”,并尊努尔哈赤为“昆都仑”(蒙古文作xÜndÜlel,满洲文作kundulen,义为恭敬)汗,“从此蒙古朝贡不绝”。[3]125
如果其后人所言不虚,那么,萨哈连额驸投归努尔哈赤应是乙巳年即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以前之事。霍锡图的呈文提到,萨哈连额驸在太宗朝仍然健在,因其先前所娶费英东之女亡故,皇太极还曾将 . “叶赫贝子之女”嫁给了他。爱新觉罗家族与海西女真叶赫之间素有姻亲关系,叶赫东城贝勒锦台什,为皇太极生母之兄,西城贝勒布扬古亦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之妻兄。天命四年(1619年)八月,后金攻破叶赫东西二城,锦台什贝勒、布扬古贝勒被俘杀,家眷降顺后金,编隶八旗。萨哈连所续娶者,应即为锦台什或布扬古之女。从霍锡图的描述来看,续娶叶赫贝子之女后,萨哈连又自兴京移居后金的新都盛京(沈阳)居住,并最终卒于此地。所续娶的叶赫贝子之女,又经清帝批准,为其子乌苏木布禄收继。此乌苏木布禄,应是萨哈连额驸与费英东之女所生。萨哈连额驸的逝世时间,霍锡图的呈文并未明确提及,但据此收继情节,亦可推知一斑。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十二日,清太宗严令八旗各族人众革除旧有的收继婚俗,规定:
“自今以后,凡人不许娶庶母及族中伯母、婶母、嫂子、媳妇”,
并严斥收继行为
“与禽兽何异?”
乌苏木布禄既能获准收继小母,则萨哈连额驸亡故至迟亦应是在崇德元年(1636年)以前。
辽宁大学历史系编《清太宗实录稿本》,辽宁大学历史系1978 年刊印,第6-7 页。
黑龙江流域——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绰尔河
*东北君:沈阳锡伯家庙石碑记载,“青史世传之锡伯部,原居南扎拉托罗河流域”,根据赵志强&吴元峰《锡伯家庙碑文考》所述,断定扎拉托罗河应属今日“洮儿河”,但该文也并未排除绰尔河流域有锡伯人居住的可能。“洮儿河”与“绰尔河”均为海拉尔河重要支流,有鉴于锡伯人在一段时期内曾隶属于扎赉特蒙古管辖以及绰尔河位于扎赉特部辖地,该流域确实有锡伯人曾经居住于此的可能。
如前所述,曾有学者认为萨哈连额驸及其后人,后来应是融入到满洲人之中。但从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洲文档案所示情况来看,该说法是不准确的。萨哈连额驸子嗣应分为两支:
一是发妻所生达汉、叟塞二子;
二是与所尚格格生下的乌苏木布禄。
乌苏木布禄初居盛京,顺治朝清军入关后,又因获罪而被迁入北京。如其后来留有子孙的话,自然确实会成为满洲人。但达汉、叟塞的情况则大不相同。瓦尔达称,其祖母在萨哈连成为额驸后,被“遣回锡伯之地”;霍锡图的呈文后来亦提到,其祖父叟塞原为蒙古扎赉特部“达尔汉和硕齐贝子”属人。据此可以推断,萨哈连额驸的发妻先前应是扎赉特部属下的锡伯人。当初努尔哈赤将其遣送回籍,其籍并非萨哈连旧所隶属的扎噜特部,而是其娘家——扎赉特部管下的锡伯人居地。至于达汉、叟塞,自然也因此成为扎赉特部蒙古贵族的属人。兄弟二人初来扎赉特部时年岁尚幼,是在母族锡伯社会中教养成人。其子孙后来亦长期在锡伯人众间生活,至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被赎,迁赴齐齐哈尔城时,已完全被同化为锡伯人。《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中,齐齐哈尔城正黄旗由达汉、叟塞后人组成的牛录,始终被人们认作是锡伯牛录。相关公文凡提及瓦尔达,也多于其名前冠以“锡伯协领”(sibei gvsai da)字样。瓦尔达的呈文,在最后请求将所属家生子编佐时,曾说:
“请按照将我们锡伯人众编为牛录之例" (meni sibe sebe niru banjibuha songkoi)。
从“我们锡伯”一语来看,当时该家族成员本身亦同样自认为是锡伯人。
与寄处清廷,但又寂寂无名、全无建树的萨哈连额驸、乌苏木布禄不同,身隶扎赉特部的达汉、叟塞兄弟,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却是引人注目、颇可圈点一不仅得到了蒙古领主的重用,还曾广泛地参与了太宗、世祖朝的诸多重大战事,为清王朝的一统大业立下过汗马功劳。崇德元年(1636年),清廷将漠南蒙古诸部编为扎萨克旗,时达汉、叟塞即为其领主达尔汉和硕齐分别授任为副都统、佐领。霍锡图的呈文后面,详细地记录了叟塞一生的战绩。据其内容来看,叟塞最早参加的一次战役,是崇德元年(1636年)清军的第二次征朝之役,即朝鲜方面所谓的“丙子胡乱”。其时叟塞作为扎赉特旗蒙古军的佐领,曾率部击溃朝鲜王京东边的三队敌兵。崇德七年(1642年)十月,清太宗命贝勒阿巴泰率兵分别自界岭口、雁门关、黄崖口入塞,于蓟州会合南下,大举进犯山东地方,至次年四月北返,复纵掠北京附近州县,先后
“克三府、十八州、六十七县,共八十八城……击败敌兵三十九处”。[5]
时叟塞亦以佐领被委作副都统,率领扎赉特旗蒙古兵参加了这场战役。他曾率部攻破北京城南面、北面山寨各一座,又尝于邢台县南与一支明朝步兵作战,还在清军击败明军张、赵二总兵官所部的战斗中,将当面之敌击破。及至清军北返时,叟塞又参加了攻夺边门的战斗。顺治三年(1646 年),蒙古苏尼特部郡王腾机思叛逃,叟塞复以委副都统的身份,领本旗官兵随“额尔克王”深入漠北追袭。是年七月十三日,清军于土拉河查济布喇克大败喀尔喀土谢图汗之兵时,叟塞曾率部将当面之敌击溃。前引额呼沁的呈文内提到,其祖父曾经“行兵赴南京、杭州、北京、朝鲜、喀尔喀等处之敌,将所逢之敌尽为击败。”据此可以断定,除其弟叟塞所历诸役外,达汉还应参加过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南下江淮,伐灭南明弘光朝政权之战。
继达汉、叟塞之后,萨哈连额驸后人在扎赉特部内的地位仍然是相当突出的。不仅达汉的子孙世代承袭本旗副都统之位,叟塞的子孙亦相继出任该家族所在牛录的佐领。
霍锡图等将叟塞在关内征战的时间,笼统地表述作“多罗巴颜贝勒率兵往山东省那次"(doroi bayan beile cooha gaifi,xandung i golo de genehe mudan)。按,doroi bayan beile是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在崇德元年所得“多罗饶余贝勒”这一封号的满洲文写法。据此可见,叟塞所参加的关内战事,即应为崇德七年(1642年)冬至八年春,阿巴泰率军攻掠山东之役。
原档作erke wang,erke满洲语意为雄壮,清代“豫亲王”满洲文写法为erke cinwang,此“额尔克王”应指当时的豫亲王多铎,系追袭腾机思之役清军的主帅。
除从征参战之外,该家族所把持的副都统、佐领官缺,其主要的职任是监管扎赉特旗,乃至于周邻各旗所属定居农耕的锡伯人众。额呼沁的呈文提到,达汉的长子达尔泰在升任都统以后,蒙古贵族曾“委以莫尔衮屯之仓米,使管辖五旗之锡伯”。此处所谓五旗,应指崇德元年(1636年)编设的科尔沁右翼五旗,除扎赉特旗外,仍包括科尔沁右翼中旗、右翼前旗、右翼后旗、杜尔伯特旗。"[11]也就是说,上述五旗蒙古贵族所占有的锡伯属民,一度曾被集中交与达尔泰一人统管。这也是该家族源出于萨哈尔察而又为锡伯所同化的重要原因。
从所用姓氏来看,萨哈连额驸留在关外的后人确实被彻底地锡伯化。乾隆九年(1744年)成书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镶黄旗下有瓜尔佳姓人成穆
“世居沈阳地方,康熙时自科尔沁撤回。其孙达汉,原任副都统;曾孙瓦尔达,原任协领;元孙巴雅尔图现任乾清门头等侍卫”[12]。
从康熙时自科尔沁撤回的相似经历,以及所曾出任官职的一致性来看,这里提到的达汉、瓦尔达,即是萨哈连额驸的长子dahan,以及dahan的次子walda。达汉、叟塞兄弟俱长于扎赉特部,其子孙被赎以后,又被安置于齐齐哈尔城,何以《通谱》又称该家族“世居沈阳地方”?原来,在康熙三十七年(1697年)底,清圣祖突命齐齐哈尔城锡伯官兵改驻呼和浩特,旋又因其人口众多,恐彼处难以容纳,而转命迁往盛京安置。于是,瓦尔达、额呼沁、霍锡图、迪颜一族,便又由齐齐哈尔城转隶于盛京驻防八旗之下。《通谱》编纂时,达汉之孙巴雅尔图业已进京任内廷侍卫,故其所报乡贯,自然是其家族所在旗佐的常驻地。
这段材料清楚地表明,达汉、叟塞兄弟二人及其子孙,后来应以瓜尔佳为姓氏。然而,瓜尔佳这一姓氏却不大可能是承自于萨哈连额驸。《八旗满洲氏族通谱》除记有萨哈尔察一姓外,还明确提到有舒舒觉罗、阿哈觉罗、佟佳、兀扎拉、吴扎库、萨克达、赛密勒、托活洛、布赛、珠格、洪衮、额尔吉、佟塞勒、额色、武聂等15个姓氏的部分人众,在投归满洲之前“世居萨哈尔察地方”。据此看来,瓜尔佳一姓似乎并非萨哈尔察部姓氏。
另外,苏完扎尔固齐费英东本身也是瓜尔佳姓人。按照当时的伦理习俗,如果萨哈连同属瓜尔佳姓,那么,费英东之女不便相嫁。萨哈连既非瓜尔佳姓,则达汉、叟塞后人的姓氏无疑应是得自于母族。众所周知,瓜尔佳恰恰是锡伯族中的一个大姓。[13]正是因其祖父的姓氏并非得自于父族,所以,巴雅尔图在上报先人世系时,才会首述达汉的外祖父成穆,而将达汉的亲生父亲萨哈连隐去不谈。
以往关注过萨哈连额驸事迹的吴智超、蒙林均主张萨哈连额驸及其所源出的萨哈尔察部,在族属上应该归为今天的达斡尔族。抛开萨哈连额驸不谈,认为明末清初的萨哈尔察部即指达斡尔族这一说法,在目前学界也是相当流行的。王钟翰先生在《达呼尔人出于索伦部考》一文中,首度以《清太宗实录》对达斡尔族历史人物巴尔达齐的称谓为据,提出萨哈尔察应是“达呼尔人的被称”,并解释说:“萨哈尔察在满文老档'里作sahalca,即满语‘黑貂皮’的意思。这肯定是因为当时这一地区出产黑色貂皮,满族人便使用它来称呼居住在这一地区以打黑貂为生的人们的缘故。”[14]此说提出后,颇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所认可,曾于诸多学术论文及著作中被采纳引证、辗转阐释。尽管在具体表述上各有差异,但其基本观点仍与王钟翰先生的上述论断相一致,即认为萨哈尔察是满洲人按照物产特点,对达斡尔族或黑龙江中游、精奇哩江流域以达斡尔人为多数的各个部族的一种他称。结合上引档案材料中的
专著如《达斡尔族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7页;干志耿、孔秀仁《黑龙江古代民族史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5页;吕光天、古清尧《贝加尔湖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各族与中原的关系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11页;李治亭《东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69页;韩狄《清代八旗索伦部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8页;滕绍箴、苏都尔o董瑛《达斡尔族文化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2014年版,第54-55 页。论文如莫日根迪《十五至十七世纪达斡尔族历史概述》,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0年第1期;杨茂盛《萨哈尔察部》,载《黑河学刊》1988年第2期;杨茂盛、杨春楠《萨哈连部考》,载《黑龙江民族丛刊》1991年第4期;丁石庆《清代满族与达斡尔族关系述略》,载《满族研究》1992年第1期。
线索,以及史籍文献中的相关记载,笔者认为,将萨哈连额驸个人或萨哈尔察部视作达斡尔人的观点,完全不能成立。
黑龙江流域
额呼沁、瓦尔达、霍锡图诸人的呈文,将为其先祖所带动,纷纷投顺爱新觉罗集团的人众,表述为蒙古、锡伯、萨哈尔察,并没有使用达斡尔一称。在康熙中叶,达斡尔一名已经久为清朝统治者所认知,不仅档案文书中普遍使用,黑龙江将军辖下各城还有25个被以达斡尔来指称的驻防八旗牛录。如果萨哈连额驸真是达斡尔人、萨哈尔察真的只是达斡尔族的客体性称谓,那么,作为萨哈连额驸的直系后人,此时他们自然可以直接使用达斡尔这一民族自称,没必要再去用这一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的冷僻词汇。
《满洲实录》中的一则语例更能说明问题。该书以满汉蒙三种文字上下合璧书写,其蒙古文本在满洲语部族名称的处理上,多数情况采取直接音译的方法,但遇蒙古语中恰有专门称谓的情况,则会换写为相应的蒙古文词汇。如满洲文本中的sibe (锡伯),蒙古文本写作sibegen,满洲文本中的guwalca (卦勒察), 蒙古文本写作hoolcin。在太祖讲史一节,该书满洲文本中的sahalca一词,于蒙古文本被换写成了eligvd。这表明,乾隆时代的蒙古人清楚地知道,满洲语中的sahalca部,指的即是蒙古人所说的eligvd部。
该词在清代蒙古史籍《蒙古源流》《蒙古世系谱》中均有提及。《蒙古源流》记载,北元图们扎萨克图汗尝
“由珠尔齐特、额里古特、达奇鄂尔三部落取其贡赋”[15]。
《蒙古世系谱》亦记及三部落向图们汗“纳贡赋臣服”一事,只是各部名称另记作“朱尔漆忒”“纳里古忒” “搭吉古尔”。[16]显然,所谓额里古特、纳里古忒,即是《满洲实录》蒙古文本用以对译满洲文本萨哈尔察一名的eligvd。日本东洋史家和田清曾指出:“达奇鄂尔这个名称,无疑是住在今黑龙江省嫩江流域地方的所谓契丹遗族的达瑚尔(dakhur)。”[17]蒙古族学者道润梯步亦将“搭吉古尔”拟指为达斡尔族。[18]既然如此,那么蒙古文中的eligvd一词应该不是用以指称达斡尔族的;相应地,萨哈尔察部及出身该部的萨哈连额驸,自然也不应该是达斡尔人。后世达斡尔人的各个哈拉、莫昆,没有一个可与《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记萨哈尔察部诸姓氏相勘同[19],这也表明将萨哈尔察直接等同于达斡尔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和田清认为“索伦”(即鄂温克)是黑龙江地方与达斡尔关系密切、彼此齐名的族群,达奇鄂尔既指达斡尔,朱尔齐特又显为女真,那么额里古特“或者是它的别名”。[17]按,此说同样是颇堪质疑的。与达奇鄂尔之为达斡尔不同,eligvd一称与ewenki或solon之间,在语音上也是大相径庭,全然无法勘同。如前所述,蒙古语所谓额里古特部,实即为满洲语中的萨哈尔察部。从姓氏来看,《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提及的各个萨哈尔察部姓氏,与后世鄂温克族的哈拉、毛哄(即莫昆)之间,也同样是不能彼此对音。[20]更何况在一些清代史籍中,还可找到索伦与萨哈尔察相并称的用例。如《清世祖实录》提到,在清太宗下葬时,
“外藩喀尔喀、鄂尔多斯、土默特、索伦、萨哈尔察等分两翼集关门外俱候。”
笔者认为,明末清初的萨哈尔察部或额里古特部,应为黑龙江中游一带,与达斡尔人搭界而居的一个女真系部落。《清太宗实录》将达斡尔族精奇哩氏首领巴尔达齐称作“萨哈尔察部头人”的个别例证,只能说明当时的后金朝廷对黑龙江地方各部族的分布状况、彼此关系还不甚了解,并不能借此断定萨哈尔察部即为达斡尔的别称。在融入满洲集团之前,萨哈尔察或额里古特与其周邻各部族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渊源关系,仍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发掘史料,做更为深入的研究。简单地将其视作后世某一民族他称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达斡尔人自号daur,清代满洲文记作dagvr、dahvr或dagor,汉文音译初无定式,顺治朝作“大古儿”,康熙年间多作“打虎儿”,乾隆以后通译为“达呼尔”。
达斡尔族,以及满洲、鄂温克等通古斯系诸族,将父系氏族社会中的胞族组织称作“哈拉”(满洲文作hala),将胞族之下所包含的若干女儿氏族称作“莫昆”(满洲文作mukun)。清代以来,随着各族社会中血缘组织的逐步虚化、瓦解,哈拉、莫昆的语意内涵渐与汉语中的“姓”“氏”相趋同。
《清世祖实录》卷 2,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壬子。
参考文献:
[1] 台北故宫博物院.旧满洲档(第1册) [M],台北: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 1969:192 - 193.
[2]清太祖武皇帝实录[M]//潘喆,李鸿宾,孙方明.清入关前史料选辑(第一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4 :340.
B]满洲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6:202 -203.
[4]满文老档[M].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译.北京:中华书局,1990:57.
5]阿桂. 皇清开国方略[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341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451.
[6]吴智超.萨哈连部和萨哈尔察部初探[D]. 北方文物,1985, (3).
[7]蒙林.清太祖时期后金与索伦部的关系0.满族研究,1990,(1).
[8]余梓东.论后金政权民族政策的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9,(1)..
[9]吴元丰.锡伯族由科尔沁蒙古编入满洲八旗始末D].民族研究,1983,(5).
[10]御制满蒙文鉴[M] //故宫博物院.故宫珍本丛刊(第721册).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471.
[1]达力扎布.蒙古史纲要[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194.
[12]弘昼.八旗满洲氏族通谱[M] //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55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113.
[13]文言.锡伯族瓜尔佳氏家谱考见D].满族研究,1991,(1).
[14]王钟翰.清史杂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10.
[15]萨囊彻辰.蒙古源流[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10册).台北:商务印书馆, 1988 :614.
[16]佚名.蒙古世系谱[M] 11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民族卷(第1册)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43.
[17]和田清.明代蒙古史论集[M].潘世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435.
[18]道润梯步.蒙古源流新译校注[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331.
[19]达斡尔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72.
[20]鄂温克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90-92.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马上加入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满族在线

GMT+8, 2024-12-4 01:54 , Processed in 0.03125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